小行星20000
外观

![]() | |
发现 | |
---|---|
發現者 | 羅伯特·S·麥克米倫 (太空監視) |
發現日期 | 2000年11月28日 |
編號 | |
MPC編號 | 20000伐樓拿 |
其它名稱 | 2000 WR106 |
小行星分類 | TNO (QB1天體)[1] |
軌道參數 | |
曆元 2004年7月14日 (JD 2453200.5) | |
遠日點 | 6 781.985 Gm (45.335 天文單位) |
近日點 | 6 120.810 Gm (40.915天文單位) |
半長軸 | 6 451.398 Gm (43.129 天文單位) |
離心率 | 0.051 |
軌道週期 | 103 440.6 天 (283.20 a) |
平均軌道速度 | 4.53 公里/秒 |
平近點角 | 89.673° |
軌道傾角 | 17.2° |
升交點黃經 | 97.296° |
近日點參數 | 271.631° |
物理特徵 | |
大小 | 800 公里 (平均熱量)[3] 500 ± 100 km (史匹哲 adopted)[4] (椭球)?[5] |
質量 | ≈3.7×1020? 公斤[5][6] |
平均密度 | 0.992 公克/cm³[5] |
表面重力 | 0.15 m/s² |
0.39 km/s | |
恆星週期 | 0.132 16 d (3.17 小時) |
反照率 | 0.037–0.26[3] |
溫度 | ≈43–41 K |
光譜類型 | (適度的紅色) B-V=0.93 V-R=0.64[7] |
視星等 | 19.9 (衝)[8] |
絕對星等(H) | 3.7[9] |

伐楼拿(20000 Varuna)是一顆巨大的古柏帶天體,由美国天文学家羅伯特·S·麥克米倫于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發現時的臨時名稱為2000 WR106,並且已經在1953年的乾板上追溯到其蹤跡[來源請求],是矮行星的候選者之一。
伐樓拿是印度神话中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10]。
軌道
[编辑]伐樓拿繞太陽運行的平均距離為42.7天文單位(63.9億公里;39.7億英里),繞太陽一周需279年[11]。伐樓拿的公轉軌道接近圓形,軌道偏心率較低,為0.056。由於軌道偏心率較低,與太陽的距離在軌道運行過程中略有變化。伐樓拿與海王星的最小可能距離(MOID)為12.04天文單位[11]。在軌道運行過程中,伐樓拿與太陽的距離範圍從近日點40.3天文單位到遠日點45.1天文單位[9]。伐樓拿的軌道與黃道面的傾角為17度,與冥王星的軌道傾角相似。 伐樓拿於1928年通過近日點,目前正在遠離太陽,預計2071年將接近遠日點[9][8]。
伐樓拿的軌道近乎圓形,距離太陽約40至50天文單位,被歸類為經典柯伊伯帶天體(KBO)[12]。伐樓拿的公轉軌道半長軸為42.8天文單位,與其他大型經典柯伊伯帶天體,例如創神星(a=43.7天文單位)[13]與鳥神星(a=45.6天文單位)[14]相似,儘管軌道傾角等其他特徵差異很大。伐樓拿屬於經典柯伊伯帶天體中「動態熱」類的成員[15],這意味著公轉軌道傾角大於4度,這是該類天體中動態冷成員的最大傾角。
伐樓拿為一顆經典的柯伊伯帶天體,與海王星並不處於軌道共振狀態,也不會受到海王星的任何顯著擾動[11][1]。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Marc W. Buie. Orbit Fit and Astrometric record for 20000. SwRI (Space Science Department). 2007-01-12 [200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 ^ Merriam 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From the Sanskrit वरुण /ʋəˈrʊɳə/
- ^ 3.0 3.1 Stansberry. TNO/Centaur diameters and albedos. 2008 [2006-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5).
- ^ John Stansberry, Will Grundy, Mike Brown, Dale Cruikshank, John Spencer, David Trilling, Jean-Luc Margo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Kuiper Belt and Centaur Objects: Constraints from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University of Arizona, Lowell Observator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rnell University. 2007 [200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 ^ 5.0 5.1 5.2 Lightcurves Lacerda P., Jewitt D. Dentisities Of Solar System Objects From Their Rotational Lightcurves", accepted to AJ Dec. 2006 Prepri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lculated using Lacerda and Jewitt (2007) diameter of 900 km and density of 0.992 g/cm³.
- ^ TNO and Centaur Colors. [2006-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8).
- ^ 8.0 8.1 HORIZONS Web-Interface.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200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外部链接存在于
|publisher=
(帮助) - ^ 9.0 9.1 9.2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20000 Varuna (2000 WR106). 2007-11-17 [200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4).
- ^ 存档副本.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 ^ 11.0 11.1 11.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MPC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MPEC2009-P26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ssd-quaoar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ssd-makemake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Mommert2013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