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前旗
科尔沁左翼前旗(蒙古語:Хорчин зүүн гарын өмнөд хошуу),俗称为宾图郡王旗(宾图旗),中国清代、民国时期内蒙古旧旗名。該旗存在期間屬哲里木盟。
历史
[编辑]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以科尔沁部首领奥巴的叔父洪果尔为札萨克。该旗始设3个佐领。北界科左中旗、东界科左后旗,西以养息牧河为界与库伦旗、土默特左翼旗(蒙古贞)隔河相望,南与新民县相邻。为一西北-东南向的狭长地带。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宾图郡王奉旨献出养息牧河东岸长约三百华里、宽约二百华里的祖傳土地,作为清朝在东北的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昭陵)牧养地。这些献出的土地直属清廷管辖,并从察哈尔八旗征调部众给皇家放牧,共计调遣32户、236口人,分包、白等12个姓氏、16个家族。设牧场,也称“苏鲁克”(意思是牧群,1940年代有苏鲁克旗)。科左前旗更显狭长特色,有“长400里,宽40里”之说。
嘉庆十八年(1813年),在苏鲁克地方试垦荒。道光八年(1828年),清帝诏准科左后旗境内的库都力甸子(今康平县境内)开荒。光绪六年(1880年),科左前旗东部大片土地也被开垦,此后该地旗县并存。光绪七年(1881年)清廷在康家屯设康平县,旗东部一百二十多个村屯划归康平,包括宾图王家族祖地的一部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续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横道子地方设置彰武县。[1]
宾图郡王王府驻地最先设在伊克岳里泊(今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三家子北山东南),后迁至伊和窑(今科左后旗甘旗卡镇伊和要乐嘎查),再迁敖包哈拉乌苏(今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哈拉乌苏嘎查),再迁至昂海(今科左后旗朝鲁吐镇昂海嘎查)、东旧府(今康平县沙金台乡)、西旧府(今彰武县后新秋镇)。光绪三十年(1904年)迁至今彰武四合城镇南五华里的东升村,1951年王府拆除改为耕地。[1]
1933年,满洲国将科尔沁左翼前旗改称东科前旗。旗公署初设西札哈气(今康平县沙金台乡西扎哈气村),1934年8月迁至今彰武县后新秋镇,1943年秋又迁至今彰武县章古台镇。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科前旗民主政府先后驻敖力营子、花果窝堡、后新秋、扎兰营子等地。1947年,又把科左前旗四十多个村屯划归彰武县。[1]
1949年3月1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辽北省政府决定,撤销科左前旗建制,将东南部蒙汉杂居的三个区划归康平、法库、彰武三县。其中,章古台、后新秋两个区划给彰武县。[2]将四区(满斗)和五区(朝鲁吐)约2000平方公里土地划入了库伦旗。至此科左前旗不复存在。195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交库伦旗之满斗、朝鲁吐两个区划入科左后旗,其中的瓦房和巴拉嘎苏塔拉二村划归库伦旗。
历任旗长
[编辑]清代
[编辑]- 扎萨克郡王洪果尔,1636年至1641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额森,1646年至1665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额济颜,1666年至1695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塔达布,1696年至1707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伊西班迪,1707年至1747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拉达纳札木苏,1747年至1776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桑堆札布,1776年至1782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罗布桑札拉申,1782年即位,卒年不详
- 扎萨克郡王仁钦札拉申,在位年度不详
- 扎萨克郡王西力巴斯尔,在位年度不详
- 扎萨克郡王敏如布扎布,1877年至1904年在位
- 扎萨克郡王棍楚克苏荣,1904年即位。1912年投奔外蒙古博克多汗国,在蒙古政府任国务副总理
民国时期(包括满洲国)
[编辑]- 郡王丹巴達爾齊,棍楚克蘇隆胞弟。1912年至1929年在位。因患“精神分裂症”,旗民称其为“疯王”。1945年去世
- 台吉乌宝(1895-1971),汉名包凤鸣,科左前旗沙日塔拉(今科左后旗朝鲁吐镇)台吉,科左前旗第一富户并掌握旗武装。因前任扎萨克不能理事,旗民推举乌宝任职。1929年10月起代理旗务,被称为“代理王爷”。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因不愿意为日本关东军效力逃到北平,被张学良委任为高参,并授予扎萨克钢印、後任蒙藏委员会专职委员。1936年被选为“旅平蒙古同乡会”会长
- 孟和吉雅:满洲国時期改為旗長,此為其治下旗长
- 巴雅尔:此為满洲国治下旗长
- 台吉乌宝(1895-1971):1946年国民党辽北省任命为旗长(驻后新秋)、蒙旗复员委员会委员、蒙藏委员会咨议。但随着辽沈战役的进行,乌宝就任不长时间便返回北京,“文革”时又被押送回原籍朝鲁吐公社沙日塔拉大队。1971年去世[3]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春玲; 姑茹玛. 科尔沁左翼前旗旗界变迁研究.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 2020.
- ^ 科爾沁左翼前旗圖. 中央研究院. [2020-12-10].
- ^ 宾图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由来与消失. 玛拉沁信息网.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