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学术酒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学术酒吧是中国大陆21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类场所,它们往往以个体形式独立经营以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新书发布会等文化、科学或艺术活动。[1][2]

历史

[编辑]

是最古老的精神作用品,酒谈史贯穿不同文化的历史。学术酒馆的直接祖先则是17-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沙龙文化。一开始是在贵族的客厅里,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们自由讨论,啟蒙思想逐渐形成。后来学术酒谈更加普及,更多的学者、作家等开始在街边的酒吧、咖啡馆等场所高谈阔论。[3]

20世纪有许多著名的学术酒吧,如沃森與克里克讨论出DNA双螺旋结构的老鹰酒吧。20世纪末,哲學咖啡館在法国风靡一时。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后,“学术酒吧”这一术语在中国大陆开始流行。[4][5]

特点

[编辑]

平等放松

[编辑]

不同于学院报告会,学术酒吧通常在咖啡馆、酒馆、图书馆休闲区等休闲场合举办,参与者可以边喝咖啡/酒边交流。强调自由讨论,减少等级。观众可插话,发言人和倾听者之间的权力相对平衡。[6]

灵活多样

[编辑]

可能围绕某个议题,也可能采用自由讨论的形式。有时会结合辩论、模拟游戏等互动方式。比起论文这单一形式,给了不同领域人士以更丰富的表达媒介。

跨学科交流

[编辑]

打破旧时学院学科界限,鼓励不同领域人物碰撞思想。

促进合作

[编辑]

在欧美,许多科研合作、创新发现乃至创业项目都源于酒吧的随机对话。

延伸阅读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