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娑婆世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娑婆世界梵語सहालोक / सहालोकधातु羅馬化:sahāloka / sahālokadhātu藏語མི་འཇེད་འཇིག་རྟེན་威利转写mi 'jed 'jig rten),簡稱娑婆(梵語:सहा羅馬化:sahā巴利語सह羅馬化:saha),也译作索诃娑河,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1];此世界眾生安忍於十惡,忍受諸煩惱,不肯出離,故名為忍。又意譯作雜惡、雜會、忍土,謂娑婆國土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2]

《法界安立图》的作者仁潮聲稱娑婆世界指的是南瞻部洲,大千世界則被稱為佛剎,意思是的國土,在虛空中有十方佛剎,其數量是無限的,此外,莲花藏庄严世界海及四周的十方剎海各自包含了無數個大千世界,故以莲华藏世界海指稱整個宇㣙,藉以顯示其認為諸佛的境界是廣大無邊的、無窮無盡的[3]

出離心

[编辑]
此為六道輪迴圖唐卡,可見上方為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下方為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上方右處為佛陀指著左處的菩薩,由此則強調出離之意。

出離心是佛教常強調的,其意為脫離六道之心(六道,即天、、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簡意為“解脫”。出離心最早自佛陀時代已提出,可見於佛教經典之中。

淨土法門

[编辑]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觀經)描述了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種種清淨。其中《無量壽經》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法藏比丘(阿彌陀佛前身)因地修行時所發的大願,其核心為解救眾生往生至極樂世界。而四十八願中的核心為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

強調“念佛往生”。另外《觀經》除了介紹十六種觀想方法,也介紹“三輩九品往生”,其中下品往生的核心為即使曾造作諸多惡業,於臨命終時肯念佛,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也會前來接引眾生往生至極樂淨土。此三部佛經的核心皆為要求眾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淨土法門中,強調信、願、行。以此藉由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眾生往生極樂。

藥師法門

[编辑]

若有所求,志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佛教中除了強調往生極樂,世尊亦要求眾生發願往生淨琉璃世界(藥師佛淨土)。往生淨琉璃世界的方法,與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相同,即“信願持名”。每日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藥師經),念誦藥師灌頂真言,持念藥師佛聖號。現世獲得安穩健康,於臨命終時,八大菩薩前來接引,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妙法蓮華經玄贊卷第二》:「此色界天。梵云索訶此云堪忍。諸菩薩等行利樂時多諸怨嫉眾苦逼惱。堪耐勞倦而忍受故。因以為名。娑婆者訛也。初禪大小等於欲界一四天下。一千初禪始等二禪。二禪為火災頂。一千二禪始等三禪。三禪為水災頂。一千三禪始等四禪。四禪為風災頂。乃是三千大千世界。號為娑婆世界也。」
  2. ^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二下》:「娑婆此翻忍。其土眾生安於十惡不肯出離。從人名土故稱為忍。悲花經云。云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亦名雜雜九道共居(云云)。」
  3. ^ 方立天.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中國民族宗教網. 2015-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1) –通过《宗教学研究》 (中文). 《法界安立图》作者依据当时的地理知识,还着重论述了南赡部洲的情况,认为此洲是在须弥山南部,为四大洲之一,而四大洲即为一世界。仁潮认为,南赡部洲是释迦牟尼教化的世界,也称娑婆世界,是我们所居的现实世界。 … 仁潮就大千世界的结构说:“《长阿含经》云,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是为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海、四千恶道、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至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大千世界。其中须弥、四洲、日月乃至梵天,各有万亿,通名一佛刹也。”〔28〕“佛刹”即佛土。这是说,一世界由一日月、须弥山、四天下,四洲,四大海等构成,如此一千个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而千倍的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也通称为佛刹,佛土。大千世界为佛刹,那么,佛刹是一还是多,是有尽还是无尽呢?仁潮说:“知有人天,不知有佛者,凡俗也。……信一佛其福虽胜,见量犹局,信多佛则其福量无边,其智量益广。”〔29〕又说,“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如是娑婆之外,太虚空中,复有十方大千诸佛刹土。”〔30〕这是说若以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刹位居为中心的话,则其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十方都各有佛刹,称十方佛刹。“十方”,十个方向。十方佛刹,即十方佛的国土,也即整个宇宙。仁潮认为,大千世界是无限的,佛的国土也是遍布各个方向,是至广至大,无边无量的。仁潮除绘有“十方佛刹图”外,还绘有“十方刹海图”,“刹”即国土、世界,“海”是广大的意思,刹海即广大无边的世界。他说在莲花藏庄严世界海的四周有十个世界海,也就是十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即十方刹海。这是说,整个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广大无边的世界构成的。莲花藏庄严世界,简称华藏世界,婆罗门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从莲花中生出,故以莲花象征世界。继承这种观念,仁潮认为,现实世界的香水海中也有大莲华,莲华中也包藏着无量无数的世界,是为莲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海或十方刹海构成了整个世界图式,同样也表现了佛教的诸佛境界广大无边、无穷无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