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奴主體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奴主體制(英語:Slavocracy,即“奴隸(slave)”一詞後綴意為體制的字根-ocracy)表示一個主要由奴隸主階級所統治的社會,例如美國內戰期間的美利堅聯盟國。此詞最初是由美利堅合眾國廢奴主義者於1830年代創造出來的貶義詞,詞義後來被廣泛延伸,也用以形容在 這種性質的社會內之種植業園主階級。[1]所以奴主體制有時也被稱為莊園主體制,即以掌理奴隸莊園英语Slave plantation的「園主」來命名。

新大陸上的許多歐洲殖民地,主要都是奴主體制。通常是由一小群來自歐洲的居民,依靠被當成財產的大量西非裔奴隸,外加少量的歐裔或非歐裔契約勞工共同組成。在加勒比地區奴隸主要是投入產業;而在北美,奴隸則主要用於產棉花。這些奴主體制的社會不歡迎廢奴運動,在廢奴之後則轉為由自主的黑人英语Free Negro和貧窮的白人佃戶等提供勞力。

一個主要是代表眾多英國奴隸主並受其體制性資助的著名組織「西印度利益英语West India Interest」為莊園主們向英國議會進行遊說。一般認為,該組織將本可於1790年代廢除的奴隸貿易一路拖到1806-1808年,也將廢奴延遲到1820年代至1830年代。再以名為“改正”("amelioration")的政策,來要求補償“財產”(即奴隸)的損失。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slavocracy, 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

來源

[编辑]
  • B.W. Higman. "The West India Interest in Parliament," Historical Studies (1967), 13: pp. 1–19.
  • See the historical journal: Plantation Society in the Americas for a host of pertinent articles.
  • Steel, Mark James (PhD Dissertation). Power, Prejudice and Profit: the World View of the Jamaican Slaveowning Elite, 1788-1834,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Press, Liverpool 1988).
  • Luster, Robert Edward (PhD Dissertation). The Amelioration of the Slaves in the British Empire, 1790-1833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