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外東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外滿州
ᡨᡠᠯᡝᡵᡤᡳ
ᠮᠠᠨᠵᡠ
滿語

Приамурье俄語
歷史地區
圖中著色部份為整個於尼布楚條約後訂明隸屬滿清的大滿洲地區,當中粉紅色為遭沙俄吞併的外滿。
圖中著色部份為整個於尼布楚條約後訂明隸屬滿清的大滿洲地區,當中粉紅色為遭沙俄吞併的外滿。
坐标:51°N 134°E / 51°N 134°E / 51; 134
國家 大清(1860年前)
 俄羅斯(1860年至今)[1]
聯邦主體
語源滿洲
面积[2]
 • 总计986,400 平方公里(380,900 平方英里)
居民称谓外滿人

外滿洲[2][1][3][4][5]满语ᡨᡠᠯᡝᡵᡤᡳ
ᠮᠠᠨᠵᡠ
穆麟德轉寫tulergi manju、俄語:Приамурье羅馬化:Priamurye、英語:Outer Manchuria;另稱外東北俄佔滿洲)為一地處遠東歷史地區,其以清朝视角位于满洲外侧(与「内满洲」对应),故得其名。其涵蓋外兴安岭以南、黑龍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加上江东六十四屯合计近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歷史上为扶餘國室韦黑水靺鞨女真滿族等部族居住區域,先後為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政权所统治;直至晚清時期1858-60年間,沙俄以武力威脅清廷分別簽下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強行吞併此地,史稱兼併阿穆爾,自此外滿易手為俄罗斯割佔至今。

歷史

[编辑]

清朝統治

[编辑]
1820年大清疆域
1851年大清疆域

尼布楚條約

[编辑]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大清帝国俄罗斯沙皇国簽署第一份關於邊界的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表示整個外满均屬大清。

  1. 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大清,岭北属沙俄。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大清,北属沙俄,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2. 雅克萨地方属于大清,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否則依罪处以死刑;
  3. 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4. 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 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6. 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沙俄吞併

[编辑]
紅線為1689年尼布楚條約雙方訂明同意之中俄邊界;黃色為1858年《璦琿條約》失土,紅色為1860《北京條約》失土。

1858年5月英法聯軍入侵,俄国乘联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之际,遣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率领多艘軍艦驶至瑷珲(今黑龍江省黑河市),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主張以黑龙江为中俄國界,威脅若敢不從即联手英法犯清,更甚至於双方交涉期間令軍艦鸣枪放炮恐嚇。最終奕山於28日屈服签订《瑷珲条约》,黑龍江以北之國土盡數拱手割予沙俄,烏蘇里江以東之疆域則由中俄共同管理。兩年後,沙俄自詡調停戰事有功,再度脅迫清廷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先前中俄共管之區域亦相繼落入沙俄手中,大清完全喪失日本海出海口。自此外滿全境盡數淪落俄國手中並為其割佔至今。

庚子俄难

[编辑]

1900年發生义和团运动,清政府無暇兼顧東北情勢,俄國遂派兵屠殺中國人,取得江東六十四屯

蘇聯對華宣言

[编辑]

首次

[编辑]

1919年7月25日,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政府發表「致中國國民及南北政府宣言」(又稱『蘇聯第一次對華宣言』)[6],宣布废除1896年条约、1901年北京条约、1907年至1916年与日本签定的一切协定,并邀请中国政府就上述条约的废除进行谈判。需要注意的是此宣言废除的仅是1896年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涉及的内容包括江东六十四屯和满洲里的少量土地,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的特权。对签订于1858年《瑗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并未提出废除。

二次

[编辑]

1920年9月27日蘇聯對中國北洋政府發表第二次對華宣言,除重申第一次宣言主要內容外,並建議中蘇兩國恢復外交關係。[7]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於上海為進行聯俄容共政策進行協商後,所發表的孫文越飛宣言第二條,蘇聯代表越飛保證遵循「第二次蘇聯對華宣言」原則,拋棄帝俄時期全部的對華條約與強索權利[8](指的仅是签订于1896年之后的不平等条约)。

斯大林1924年上臺後,卻否認第二次對華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有意吞併外滿洲,德國入侵蘇聯后,日軍軍事行動關特演就是北攻外滿洲,目的是給蘇聯遠東軍麻煩,無法調動歐洲抗德,但整場戰爭完全沒有實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曾進行過一次國界公佈,除江東六十四屯外,蘇聯對外满洲有控制權,但並無簽訂任何書面國際協議,隨後國共內戰爆發,爭議先行擱置。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大陸後亦然。

中蘇國界東段協定

[编辑]

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與當時的蘇聯簽署《中蘇國界東段協定》,這協約確認了蘇聯對外满洲的統治,並確認黑龍江是中俄的國界。然而蘇聯迅速發生政治危機而崩解,俄羅斯獨立後,以此為原案繼續談判。

中蘇國界東段協定關於航行權的規定有:

  • 第八条:“缔约双方同意,各类船只,包括军用船只,可从乌苏里江哈巴罗夫斯克城下至黑龙江阿穆尔河)无阻碍地往返航行。航行规则由双方主管部门制定。”
  • 第九条:“苏方在与其有关方面同意中国船隻(悬挂中国国旗者)可沿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第三十三界点以下的图们江日本海往返航行。与此航行有关的具体问题将由有关各方协商解决。”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编辑]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簽訂《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當中雙方於第六條中聲明雙方均對對方無領土聲索。

地圖

[编辑]

2014年8月27日,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特維爾的全俄羅斯青年論壇非正式見面會上,被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面在教學上,將西伯利亞領土標示為「暫時失去的土地」,拉夫羅夫表示不必擔心,因為該地區經由一系列邊境協議決定,地圖集與現實政治無關。[9]

地區

[编辑]
黑龍江流域

現時中国官方地图以俄文名音译標記外滿地名,但有不少規模較大的城鎮(如庫頁島海参崴伯力双城子海兰泡庙街雅克萨等)自清朝起即擁有滿漢地名,则会在俄語譯名後以括號補注滿漢地名;而華人民间则多直接以滿漢地名称之。

行政區劃

[编辑]

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下的以下行政區劃都外满洲範圍,自東西向北南向排序:

主要城市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Schneider, Julia C. The New Setting: Political Thinking after 1912. Nation and Ethnicity: Chinese Discourses on History,. 2017: 277. ISBN 978-90-04-33011-5. ISSN 1574-4493. OCLC 974211957. In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Qing government gave over (so-called) Outer Manchuria, where mostly non-Manchu Tungusic people dwelled, to the Russian Empire by the Treaty of Aigun (Aigun tiaoyue, 1858) and the (First) Convention of Peking (Beijing tiaoyue, 1860). ... The Convention of Peking, one of several unequal treaties, moreover assigned the parts in the East of the Ussuri River (Wusulijiang) to Russia. Outer Manchuria, also called Russian Manchuria was never claimed to be part of a Chinese nation-state. Today it belongs to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s no longer referred to as Outer Manchuria,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part of Siberia. Consequently, the name Manchuria refers only to Inner Manchuria today. In the following, I will refer to Inner Manchuria as Manchuria. 
  2. ^ 2.0 2.1 Kissinger, Henry. From Preeminence to Decline. On China需要免费注册. 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11: 68. ISBN 978-1-59420-271-1. LCCN 2011009265. OCLC 1025648355. For these services Moscow exacted a staggering territorial price: a broad swath of territory in so-called Outer Manchuria along the Pacific coast, including the port city now called Vladivostok. In a stroke, Russia had gained a major new naval base, a foothold in the Sea of Japan, and 350,000 square miles of territory once considered Chinese. 
  3. ^ Shurtleff, William. History of Soybeans and Soyfoods in Manchuria (1833–2022). Soyinfo Center. 2022: 6. ISBN 9781948436670. 
  4. ^ Shi, David. Spirit Voices: The Mysteries and Magic of North Asian Shamanism. Red Wheel Weiser. 2023: 140. ISBN 9781633412835. 
  5. ^ Bolton, John. A New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to Counter Russia and Chin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pril 12, 2023. ISSN 0099-9660. OCLC 781541372. (原始内容需要付费订阅存档于29 April 2023). New Russian leaders may or may not look to the West rather than Beijing, and might be so weak that the Russian Federation’s fragmentation, especially east of the Urals, isn’t inconceivable. Beijing is undoubtedly eyeing this vast territory, which potentially contains incalculable mineral wealth.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this region were under Chinese sovereignty until the 1860 Treaty of Peking transferred 'outer Manchuria', including extensive Pacific coast lands, to Moscow. 
  6.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7. ^ 蘇聯對華宣言--中華百科全書.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 ^ 孫越宣言--中華百科全書.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8). 
  9. ^ 拉夫羅夫:沒必要擔心中國索要遠東領土--BBC中文網.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