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 ᠳᠥᠷᠪᠡᠳ ᠬᠣᠰᠢᠭᠤ | |
---|---|
旗 | |
![]() | |
![]() 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标:41°31′14″N 111°41′43″E / 41.52069°N 111.69528°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
政府駐地 | 乌兰花镇 |
面积 | |
• 总计 | 24,036.15 平方公里(9,280.4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129,372人 |
• 密度 | 5.38人/平方公里(13.9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64,979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011800 |
電話區號 | 474 |
車輛號牌 | 蒙J |
行政区划代码 | 150929 |
国内生产总值 | ¥60.3亿 |
網站 | 四子王旗政府网 |
四子王旗(蒙古语:ᠳᠥᠷᠪᠡᠳ
ᠬᠣᠰᠢᠭᠤ,鲍培转写:Dörbed qosiɣu,西里尔字母:Дөрвөд хошу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一个旗。
历史
[编辑]经考古发现,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四子王旗轄境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境内草原自古以来为塞北各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唐虞时代属山戎、荤粥,夏商时期属鬼方、猃狁,春秋战国时期属林胡、楼烦。秦汉时為匈奴中部单于庭。魏晋时期属鲜卑拓跋部,南北朝時期南部屬北魏抚冥镇,北部为柔然汗國牧地。隋唐时期属东突厥汗國,唐代曾設振武军兼单于大都护府。辽代属丰州。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在今旗境设立天山县,元代天山县属中書省净州路。[2]
14世纪元朝灭亡後净州也被废弃,由瓦剌等部落游牧。首领也先死後被东部蒙古驱逐,属土默特万户,阴山北麓部分地区由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统辖。[3]清初,清廷将原在呼伦贝尔草原游牧的四子部迁到旗境内,此为该旗得名之始。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五世孙诺延泰(脑音泰敖特根)有四个儿子:长子僧格、次子索诺木、三子鄂木布、四子伊尔扎木。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四人相继归附皇太极。清崇德元年(1636年),因功赐第三子鄂木布“达尔汗卓哩克图”封号。四子部随后因参加征服明朝的战争西迁到旗境内。顺治六年(1649年),授鄂木布四子部落旗扎萨克多罗郡王,属乌兰察布盟,此后其子孙世袭罔替该旗王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蒙汉分治,析四子部落旗部分地区归新设置的武川厅,隶属山西省归绥道。[2]

民国成立後,四子部落旗正式改称四子王旗。[4]1914年随乌兰察布盟归属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属绥远省。1937年10月被日军占领,由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管辖。抗战期间,八路军曾在此设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该地仍归绥远省。1949年5月26日,被中共解放军占领,组建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废除封建王公制度。1950年4月1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2年,撤销乌兰察布盟乌兰花直属区,辖地划入四子王旗。1953年,武东县供济堂乡、吉庆乡划入四子王旗。1954年,武东县日特庙划入四子王旗。同年,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5月,撤销武东县,其部分区域划入四子王旗,四子王旗的部分区域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县。2003年12月1日,乌兰察布撤盟改市,四子王旗隶属乌兰察布市。[3]
环境资源
[编辑]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总面积2.55万平方公里[5],东边与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及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相邻,南边与卓资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相邻,西边与包头市达茂旗相相邻,北边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接壤,国境线全长104公里。[6]地形从南到北由阴山山脉北缘、乌兰察布丘陵和蒙古高原三部分组成,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0到2100米之间,平均海拔1400米。南部多为山地丘陵,北部为荒漠草原,全境丘陵起伏,平原相间。主要山脉有笔架山、阿日嘎郎图山、道劳斯日博山和脑木更山。主要水系为5条内陆河即锡拉木伦河、大清河、席边河、乌兰花河及白音敖包河组成。[7]
全旗地处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兼有山地气候,[7]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多寒潮天气;夏季短促凉爽,降水少而集中,温差大,日照充足;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剧烈,大风日数多,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在1~6℃,由南向北随地势降低,气温逐渐递增。旗境阴天少,晴天多,大气透光好,光照时间长,日照时数南部少,北部多。由于旗地处内陆,南部又有阴山山脉阻挡。太平洋暖湿气流经长途跋涉,进入旗境后水汽渐少且来迟去早,因而境内雨季短暂降水稀少,蒸发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而且超过降水量,致使空气干燥,干旱严重。[8]
四子王旗境内有丰富的矿产、植物和野生动物。已探明矿藏有40余种,储量丰富的是铜、镍、金、锰、铅、锌、铁、钨、萤石、石膏、芒硝、石灰岩、珍珠岩、电气石、煤、石英等。野生植物有45科、225种,其中以禾本科、菊科最多。有白桦、胡杨、黄榆、山杨等天然乔木。药用植物产量较高的是黄芪、知母、甘草、锁阳、柴胡、麻黄、百合、大黄、秦艽、远志、杏仁、枸杞、龙胆、车前子、蒲公英、黄芩、防风、益母草、苁蓉等。优良牧草19种,其中分布广产草量高的是羊草、冰草、花苜蓿、山野豌豆、针茅属、冷蒿、三裂亚菊、寸草苔、细中苔、碱蓬、马蔺、多根葱等。有不少野味野菜,如发菜、厥菜、黄花、野磨、蒙古葱、山葱、山韭菜、田苣菜等。有毒植物主要有狼毒、野罂粟、天仙子、荨麻等。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为黄羊、野鸡、盘羊、野驴、野骆驼、野马、野鼠、野兔、狐狸、刺猬等。[9]
人口经济
[编辑]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四子王旗常住人口為129372人。[10]
四子王旗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人口中汉族占多数,此外还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裕固族、土族、瑶族。2019年底,四子王旗总人口21.4万,其中蒙古族人口1.9万人,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83%,男、女分别占52%,48%。[11]
四子王旗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旗。[12]通过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来发展现代农牧业,其中以马铃薯种薯繁育、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农业和以杜蒙肉羊、肉牛、双峰驼、獭兔为主的畜牧业为特色产业。由于旗内矿产丰富,因此有相关矿产开发和发电行业,也有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13]
2019年,四子王旗地区生产总值为58.9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8元人民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3元人民币。[14]
行政区划
[编辑]乌兰花镇、吉生太镇、库伦图镇、供济堂镇、白音朝克图镇、红格尔苏木、江岸苏木、查干补力格苏木、脑木更苏木、东八号乡、忽鸡图乡、大黑河乡、巴音敖包苏木和乌兰牧场。
航天器着陆地
[编辑]四子王旗着陆场大部分位于四子王旗境内,是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共11艘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艙、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五号[16] 以及嫦娥六号返回器的着陆地。
國家為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返回舱落点各修建了纪念碑,但神舟二號落偏了,也沒有設紀念碑,故總共六座。[17][18][19]
神舟十二号任务开始,四子王旗着陆场不再作为载人航天任务主着陆场,改为副着陆场,正常情况下载人飞船不再使用。
参考资料
[编辑]引用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 2.1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历史沿革. 博雅地名网. [2022-06-12].
- ^ 3.0 3.1 四子王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2005.10,第79-80頁
- ^ “吉祥草原·神舟家园”年迎游客72万人次. 中国网. 2016-03-28.
- ^ 区划人口.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1].[失效連結]
- ^ 地理位置.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1].[失效連結]
- ^ 7.0 7.1 自然特征.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1].[失效連結]
- ^ 杨安华总编;六枝特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2002.08,第107-110頁
- ^ 资源特点.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2].[失效連結]
-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 ^ 区划人口.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2].[失效連結]
- ^ 地区概况.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2].[失效連結]
- ^ 特殊产业.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2].[失效連結]
- ^ 四子王旗2019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9亿元.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网. [2020-12-22].[失效連結]
- ^ 行政区划搜索:四子王旗.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 ^ 中国共产党乌海市海南区委员会宣传部. 嫦娥,我们在内蒙古等你呢!. 2020-12-16.
- ^ 神舟八号飞船主着陆场见闻:视野开阔人烟稀少. 新华网. 2011-11-17 (中文(中国大陆)).
- ^ 探访离神舟飞船落地最近的内蒙牧民. 华商报 (搜狐新闻). 2013-06-28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 ^ 中国共产党乌海市海南区委员会宣传部. 嫦娥,我们在内蒙古等你呢!. 2020-12-16.
来源
[编辑]- 四子王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四子王旗志》.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