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群
外观
周志群(1898年12月10日—1948年8月27日),字鹤立,贵州三穗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军事人物。1930年代初,割据以邵武为中心的闽西北地区[1]。
生平
[编辑]1915年,参加护法运动,后就读于贵州讲武堂第二期步兵科。毕业后,在混成旅任少尉,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副、代理团长兼四川江津清乡司令。
1926年,参加北伐,升任第二十师第四团团长,后调任第八军军械处处长。1927年9月,王天培被杀后,周志群收编第十军余部,编为师,被推举为师长。1928年,正式担任第二十军第二十师师长,不久改为第二十六旅旅长。后来,任独立第十四旅旅长。1930年11月,参加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1931年4月,参加第二次“围剿”。1933年,升任新编第十一师师长,参与第五次“围剿”。
1936年1月29日,晋升为少将;同年5月11日,任独立第六旅旅长。1939年7月12日,任第十二军副军长。1943年,任中国远征军第六军副军长兼贵毕师管区司令;不久,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参议;同年,回乡奔丧,再未返回军队。1946年2月,退役。1948年8月27日,病逝[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