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调卿
外观
吴调卿(1850年—1928年),名懋鼎,号荫伯,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近代官商人物,曾任天津汇丰银行首席买办、关内外铁路总局督办、京师农工商总局督办大臣等职务,受命创办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清末重要的金融、铁路和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吴调卿与泰来洋行的王铭槐、太古洋行的郑翼之和怡和洋行天津分行的梁炎卿,合称为清末天津四大买办。
生平
[编辑]吴调卿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幼年时为避太平天国战乱,随家人迁居苏州,在笔庄学徒谋生。17岁时,经介绍前往上海,从事外轮跑舱等杂役工作,后在汇丰银行任马车夫,逐渐学习洋泾浜英语,进入洋行体系,终在汇丰银行晋升为副买办。

1880年,吴调卿被派往天津英租界创办汇丰银行分行,并于1882年任天津分行首席买办,此后长期负责汇丰银行在北方的业务扩展,将其业务拓展至北京。他与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因同乡背景而关系密切,成为清廷与洋行之间的重要中介。
1894年,吴调卿被任命为中国铁路公司总办,次年兼任关内外铁路总局督办。1896年出任北洋铁路总局总办,主持津芦铁路等工程,并负责与英国方面商谈铁路借款、购置机车设备与引进技术人员。
1896年,受金达等洋务工程师建议和北洋大臣王文韶支持,吴调卿作为北洋铁路总局总办,负责筹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拟定《铁路学堂章程》20条[1]。同年11月,清廷批准设立学堂,吴调卿被任命为首任总办(校长)[1]。
戊戌变法失败后,吴调卿逐步淡出政坛,转而投身天津实业发展,先后创办天津自来火公司、北洋硝皮公司[2]、天津织呢厂、天津打包公司、天津电灯厂、天津自来水厂、门头沟通兴煤矿公司等。
家庭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张雪永. 政治漩涡中的教育: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建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15, (14): 129–136.
- ^ 张宪文等.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542. ISBN 7-80643-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