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增长
外观
后增长(Post-growth)是一种对经济增长的立场,关注“增长的极限”这一难题。该立场认识到,在一个物质资源有限的星球上,掠夺式经济和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后增长”这一术语承认,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带来积极效应,但在超过某个点之后(理查德·G·威金森和凯特·皮凯特在其著作《平等是更好的》中将这个点设为人均GDP25000美元),就需要寻找其他指标和方法来提升人类福祉[1][2]。
“后增长”有别于“去增长”和“稳态经济”等相似概念和运动,因其重点在于识别和构建现有有效的机制,而非聚焦于问题或限制。后增长倡导者致力于鼓励、联结并进一步发展已经存在的理念、概念、技术、系统、倡议和行动。因此,“后增长”并不试图像“稳态经济”或“去增长”那样明确给出增长极限问题的答案,而是试图从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视角去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从这个视角出发,后增长涵盖了个人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心理学、人性、人类进化、文化、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并强调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关联。因此,后增长理念也主张针对不同的地点、时间、资源与文化条件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由此,后增长倡议在不同情境下会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形态[3]。
“后增长”也可被视为一种“基于资产”的社区发展方法——不仅应用于社区发展,也广泛应用于应对增长极限挑战的诸多领域。其目标是识别和利用文化与技术资产,以促进后增长未来的出现。在经济学家蒂姆·杰克逊的里程碑式著作《没有增长的繁荣》(2017年,劳特利奇出版社)中,他论证了构建一个“后增长经济”确实是一项“明确、可定义且意义重大的任务”。他从清晰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这一任务的各个维度:企业的性质、工作生活的质量、投资结构以及货币供应的角色[4][5][6]。
参考文献
[编辑]- ^ Wilkinson, Richard; Kate Pickett. The Spirit Level: Why Equality is Better for Everyone. London: Penguin Books. 2010: 8. ISBN 9781846140396.
- ^ Clive, Hamilton. Growth Fetish. Sydney: Allen & Unwin. 2003. ISBN 9781741140781.
- ^ Maclurcan, Donnie. Post Growth Futures Are Already Here. Treehugger. 9 July 2012 [2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0, 2019).
- ^ 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 Rutledge. [11 June 2017].
- ^ How to kick the growth addiction. Great Transition Initiative. [11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5).
- ^ Jackson, Tim. The Post-growth Challenge: Secular Stagn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Limits to Growth.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9, 156: 236–246. doi:10.1016/j.ecolecon.2018.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