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義真言宗
漢傳密宗 |
---|
![]() |
佛教大綱 ![]() |
古義真言宗(日語:こぎしんごんしゅう)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宗派之一,與新義真言宗相對。前者主張大日如來以本地身(自證法身)說法的本地說[1];後者主張其以加持身(應身)說法的加持說[1]。[2]
教義
[编辑]密宗教義認為大日如來之實相法身流出一切萬化,如同萬物憑依大地,所以又稱本地身;相對的概念為加持身,指真言宗修行者與佛三密相應時、瑜伽觀中現出的佛身。古義真言宗認為[[胎藏界曼荼羅]中中台八葉院之大日如來為本地身,曼荼羅中其餘諸尊為加持身,此說名為自證說、本地說;新義真言宗認為中台八葉院中之大日如來為加持身,此說名為加持說。[1]
歷史
[编辑]空海自唐朝學法後,回到日本弘揚密宗,被尊為真言宗開祖。真言宗約於百年後分為廣澤、小野兩流派,廣澤流後又分出六流,其中傳法院流由平安时代末期的覺鑁創設。覺鑁於高野山創建大傳法院並兼任金剛峯寺座主,提倡加持說而與主張舊有本地說的金剛峯寺徒眾矛盾。[3]覺鑁雖引退隱居密嚴院,但金剛峯寺徒眾認為覺鑁是在模仿空海隱居,不但密嚴院遭襲擊、大傳法院被破壞,覺鑁七百多位弟子也被趕走,覺鑁遂至和歌山县根來寺隱居,不再返回高野山。[4]其後又有賴瑜將傳法院、密嚴院遷移至根來,創建新義真言宗,真言宗始正式分為古義、新義兩派。[4]
江户时代屬於此宗的佛寺包含金剛峯寺、東寺、大覺寺、醍醐寺、泉涌寺、仁和寺、勸修寺、隨心院[2]。明治廢佛毀釋後,真言宗各派數次重組[2]。明治十八年(1885年)真言宗分為古義派、新義派,古義派稱為真言宗,新義派稱為「真言宗新義派」[2]。大正十四年(1925年),古義派廢止八派聯合制,金剛峰寺、仁和寺、大覺寺組成古義真言宗。其他五寺獨立單稱真言宗[2]。二戰後古義、新義之名稱消失,而稱舊古義派,屬於該派者有高野山真言宗、御室派(仁和寺)、大覺寺派、山階派(勸修寺)、東寺真言宗、泉涌寺派、善通寺派(隨心院)等[2]。
辯證
[编辑]日本佛學史家村上專精認為古義、新義之分類不當,古義派內也有人持加持說,新義派也未必皆持加持說。他認為稱呼兩派為根來派、野山派更恰當。[4]
引用資料
[编辑]- ^ 1.0 1.1 1.2 慈怡法師主編. 本地身.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2.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古義真言宗.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臺灣)).
- ^ 慈怡法師主編. 真言宗.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新義真言宗.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臺灣)).
<references>
标签中name属性为“佛教百科2”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