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卫生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留卫生胡的卓别林,截自他在1921年出演的电影《寻子遇仙记
摄于1940年的希特勒,卫生胡是他的主要外貌象征之一

卫生胡是一种胡须造型,除保留唇上鼻下的胡须外,剃去所有其他胡须。胡须两侧多为垂直式样。这种造型起于19世纪的美国[1]。因为当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相比于19世纪同期各种别致或浮夸的胡须造型,这种胡须简洁而便于打理。卓别林自1914年开始使用这种胡须,并很快成为卫生胡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卓别林称原因是因为它可以配合表演产生喜剧效果,而胡须又不会因为过大而遮挡面部表情[2]。在传入德国后,卫生胡由于其简洁性迅速替代了原来最为流行“德皇胡”(Kaiserbart,威廉二世的胡须式样),希特拉在年輕時也留著德皇鬍。在二战时,卫生胡容易与希特勒产生关联,因此在納粹德國覆灭之后,卫生胡不再流行。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ich Cohen. "Becoming Adol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anity Fair, November 2007. Reprinted in 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2008.
  2. ^ Chaplin, Charlie; Hayes, Kevin (2005). Charlie Chaplin: interviews.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p.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