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船座
星座 | |
南船座 | |
縮寫 | Arg |
---|---|
所有格 | Argus Navis/Argus/Navis |
象徵物 | The Ship Argo |
赤經 | 7.5h – 11h |
赤緯 | 30° – 75° |
面積 | 1667平方度 |
主要恆星 | 32 |
拜耳/佛氏 恆星 | 178 |
有行星的恆星 | 24 |
亮度3m以上的恆星 | 12 |
距離在10秒差距(32.62光年)內的恆星 | 7 |
最亮星 | 老人星 (−0.74m) |
梅西爾天體 | 3 |
流星雨 | |
鄰接星座 | |
可以看見的緯度範圍: +20°至−90°之間 最適合觀賞的月份:2-3 |
南船座(拉丁語:Argo Navis)是南天球星座之一,原是最大的星座,但于十八世纪被拆分为四个單獨的星座,分別是船帆座、船底座、船尾座和羅盤座。亮度仅次于天狼星、全天第二的亮星老人星是南船座最亮的主星。
歷史
[编辑]在現代,南船座由於巨大面積(比現代最大的星座長蛇座還要大28%)[1]而被認為難以操控。尼古拉-路易·德·拉卡伊在1763年的星表中解釋說,南船座中有超過一百六十顆恆星可以用肉眼清晰可見。因此,他在星座的各個部分使用了三個小寫和大寫拉丁字母,分別表示為船底座(“Argûs in carina”)、船尾座(“Argûs in puppi”)和船帆座(“Argûs in velis”)[2]。拉卡伊用更接近恆星星等的名稱取代了拜耳名稱,但只使用了一個希臘字母序列,並將這些恆星的星座描述為“Argûs”。同樣,暗淡的恆星也僅被列為“Argûs”[3]。
約翰·赫歇爾於1841年和1844年兩次提議廢除南船座[4]。儘管如此,該星座及其組成部分一直沿用到20世紀。1922年,南船座與其他星座一起被命名為Arg。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定義了88個現代星座,正式設立了船底座、船尾座和船帆座,並宣布南船座已經過時,南船座也隨之解體[5]。拉卡伊的名稱在後代中被保留,因此船底座有α星、β星和ε星;船帆座有γ星和δ星;船尾座有ζ星等[6]:82。由於這次星座分割,南船座是托勒密48個星座中唯一一個不再被官方認可的星座[7]。
此外,羅盤座佔據的區域靠近古代被認為是南船座桅杆的一部分區域。一些近代作者認為羅盤是船的一部分,但古希臘時期人們還不知道磁羅盤[1]。拉卡伊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星座,代表著一種現代科學儀器(如顯微鏡座和望遠鏡座),他創建它是為了繪製南半球的星圖。羅盤座是他提出的14個新星座之一[3][3][6]:262 。1844年,約翰·赫歇爾建議將桅杆正式定為一個新的星座,名為馬魯斯星座,以取代拉卡伊的羅盤座,但這個想法並沒有流行起來[1]。同樣,埃德蒙·哈雷也曾試圖分離南船座船頭的“薄霧”,形成一個新的星座,命名為查爾斯橡樹座,以紀念他的贊助人查理二世國王,但未能成功[8]。
星座神话
[编辑]南船座即阿爾戈號(Argonauts),故事中伊阿宋(Jason)带著五十个人乘阿爾戈號到位于黑海的科尔基斯(Colchis)找金羊毛。
伊阿宋带著众多船员出航,当中包括双子座的卡斯托耳(Castor)和波鲁克斯(Polydeuces / Pollux),乐师俄耳甫斯(Opheus),建船者阿耳戈斯(Argos),后来连赫拉克勒斯(Heracles / Hercules)也加入旅程。剧作家把阿爾戈號描写成船坚炮利,而牛顿甚至将黄道十二宫与阿爾戈號扯上关系。建船之时,雅典娜下令阿尔戈斯採用佩利翁山(Pelion)的木材造船,宙斯也指示阿耳戈斯以多多纳(Dodona)之橡木建船首,那里的橡木赋有语言能力,在阿爾戈號启航时,甚至听到橡木的哭声。
阿爾戈號在旅途中遇上重重困难,其中以撞岩(lashing Rocks)最为著名,撞岩又叫叙姆普勒加得斯(Symplegades),它好像自动门一样开开合合挡著黑海的入口,当时伊阿宋情急智生,放出白鸽,让白鸽飞于船前,两块大石瞬时掩埋,夹断白鸽的尾巴。船员趁两块大石打开再次撞击之前,出尽九牛二虎之力,再得雅典娜之助,结果只是船尾受到少许损坏。
经过几番波折进入黑海后.伊阿宋偷去金羊毛回到希腊,把阿爾戈號泊于科林斯,算是对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一种感谢。
在星图上,我们只能见到阿爾戈號的船尾,船头被浓雾所覆盖,或是被撞岩所遮掩,有说是伊阿宋晚年在船上沉思过往的历险时,船首忽然塌下来压死了熟睡中的伊阿宋,于是波塞冬将船的其余部份升上天空。
另外,α星(老人星)亦有一段故事,老人星名为Canopus,本为是希腊神话中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的舵手,特洛伊战争后,当墨涅拉奥斯回程时,船只被吹离航道,他们被迫在埃及登陆,Canopus被蛇咬死,墨涅拉奥斯情妇海伦(Helen of Troy)替Canopus报仇杀死大蛇。墨涅拉奥斯和海伦把Canopus合葬于城中,该城亦被易名为Canopus。
深空天体
[编辑]恆星
[编辑]在南船座被分割時,船帆座、船底座和船尾座共用一套拜耳名稱,例如船帆座和船尾座中就沒有α星和β星。而羅盤座則使用一套新的拜耳名稱,因為原來在此星座範圍內沒有由拜耳命名法命名的星。
- 船帆座γ星:聚星,含伴星。视星等:1.82 ;绝对星等:4.3,蓝白色。罕见的超高温天体。
- 船尾座ζ星:超巨星,视星等:2.2。蓝白色。
- 船底座α星:视星等:-0.72;超巨星。体积巨大约为太阳100倍,双星。据地球320光年。
星团和星云
[编辑]- NGC2547
- NGC3132
- NGC2516
- NGC3372
- IC2602
- NGC2451
- NGC2477
星系
[编辑]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Ridpath, Ian. Argo Navis. Star Tales. [14 Mar 2019].
- ^ Lacaille, Nicolas-Louis de. Coelum Australe Stelliferum. 1763.
- ^ 3.0 3.1 3.2 Lacaille, N.L. de. Coelum australe stelliferum. H.L. Guerin & L.F. Delatour. 1763: 7ff.
- ^ Herschel, John F. W. Further remarks on the revision of the constellation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844, 6 (5): 60. Bibcode:1844MNRAS...6...60H. doi:10.1093/mnras/6.5.60
.
- ^ Delporte, E. Delimitation scientifique des constellations (tables et car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0. Bibcode:1930dsct.book.....D.
- ^ 6.0 6.1 Wagman, M. Lost Stars: Lost, missing, and troublesome stars from the catalogues of Johannes Bayer, Nicholas-Louis de Lacaille, John Flamsteed, and sundry others. McDonald & Woodward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ISBN 978-0-939923-78-6.
- ^ Ley, Willy. The Names of the Constellations. For Your Information. Galaxy Science Fiction. December 1963: 90–99.
- ^ Barentine, John C. The Lost Constellations: A history of obsolete, extinct, or forgotten star lore. Springer. 2015: 73. ISBN 978-3-319-22795-5 –通过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