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
外观
六畜是古代中国形容驯化动物所使用的一种術語,指馬、牛、羊、雞、狗、豬這六种禽畜。一般認為中國人在新石器时代结束前就已經將六畜驯化成功,到了今日物種更多,習俗也是有所演變,一般豬、羊、雞是作為肉食所用,而馬、牛、狗是作為勞力役用,可吃與不可吃的物種也有所變化[1]。
语源
[编辑]“六畜”一词,屡见于《左传》、《周礼》等先秦典籍,最早解释六畜内涵的,是《尔雅》“释畜”,该书中的六畜排列为:马、牛、羊、猪、狗、鸡。《三字经》中将六畜排列为“马、牛、羊、鸡、犬、豕”。
狗
[编辑]狗的驯化很早,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驯养的狗,在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遗址中,都找到了狗的遗骸。
猪
[编辑]六畜之中,猪的地位很重要,有“六畜兴旺猪为首”的说法。在史前农耕文化中,猪是最重要的家畜,其驯养年代大体和狗相同。河北的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了1万年前的家猪遗骸。中国史前文化也有猪崇拜,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红山文化玉龙表明,龙的原形是猪首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