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陆军

俄罗斯联邦陆军 Сухопутные войс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
---|---|
![]() 俄罗斯联邦陆军军徽与军旗 | |
存在時期 | 1991年12月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 |
效忠於 | ![]() |
部門 | ![]() |
種類 | 陆军 |
規模 | 500,000 (包括100,000名应征士兵) |
直屬 | ![]() 俄羅斯聯邦國防部 |
參與戰役 | 塔吉克斯坦内战 奥塞梯—印古什戰爭 1992年—1993年阿布哈兹战争 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 第一次车臣战争 达吉斯坦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 俄格戰爭 北高加索叛亂 敘利亞內戰 頓巴斯戰爭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指挥官 | |
現任指揮官 | 奥列格·萨柳科夫陆军大将(2014年5月2日上任)[1] |
標識 | |
一式佩章 | ![]() |
俄罗斯联邦陆军(俄语:Сухопутные войс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羅馬化:Sukhoputnye voyska Rossiyskoy Federatsii)在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成立,繼承蘇聯陸軍在俄羅斯的部隊,中途经过多次改革。
历史
[编辑]苏联时期
[编辑]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夺去了政权,1918年1月28日,苏俄人民委员会组建了工农红军(俄语: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缩写:РККА),在1918年间,工农红军先后参与了俄国内战、波苏战争、苏芬战争、苏德战争,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立下了巨大功劳。
1946年2月,工农红军及工农红海军更名为苏联武装力量(俄语:Вооружё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工农红军被改组为苏联陆军与苏联空军,苏联陆军参与了镇压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等行动。

俄罗斯联邦时期
[编辑]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不复存在[2],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接管了苏联武装力量的大部分,199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发布命令,组建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1993年的宪政危机中,俄罗斯陆军出动了坦克炮击了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白宫,迫使最高苏维埃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俄罗斯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等人向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投降。俄罗斯陆军在1994年-1996年参与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在1999年-2009年参与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1997年-2001年伊戈尔·德米特里耶维奇·谢尔盖耶夫元帅担任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期间对俄罗斯陆军进行了改革。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他第一次担任总统时也对俄罗斯陆军进行了改革。2008年俄罗斯政府对军队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俄罗斯原来的6个军区被改为4个:南部军区、東部军区、中央军区、西部军区[3],同时将“师”改为“旅”[4]。俄罗斯陆军将由过去的“军区—集团军—师—团”指挥模式改为“军区—集团军—旅—营”的模式。
2022年2月,俄羅斯陸軍接受俄羅斯聯邦政府命令,大規模動員入侵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
指挥结构
[编辑]
在2008年的改革前,俄罗斯的军区体制以陆军为主体,在这种体制下,军区只管得了陆军,对海军、空军的约束很少,但是在改革后的体制下,军区对军区内海军、空军部队的控制得以加强[5]。
俄羅斯軍區名称及所辖集团军 | 指挥部所在地 |
---|---|
西部军区 | 圣彼得堡 |
* 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 | 莫斯科州 |
* 第6合成集团军 | 阿加拉托沃 |
* 第20近卫合成集团军 | 沃罗涅日 |
南部军区 | 顿河畔罗斯托夫 |
* 第8近卫合成集团军 | 新切爾卡斯克 |
* 第49合成集团军 | 斯塔夫罗波尔[來源請求] |
* 第58近卫合成集团军 | 弗拉季高加索 |
中央军区 | 叶卡捷琳堡 |
* 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 | 萨马拉 |
* 第25合成集团军 | 葉卡捷琳堡 |
* 陆军第41集团军 | 新西伯利亚 |
东部军区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
* 第5合成集团军 | 乌苏里斯克(双城子) |
* 第29合成集团军 | 赤塔 |
* 第35合成集团军 | 别洛戈尔斯克 |
* 第36合成集团军 | 乌兰乌德 |
装备
[编辑]
裝甲車
[编辑]- T-14阿瑪塔主戰坦克
- T-90主战坦克
- T-80主战坦克
- T-72主战坦克
- T-62主戰坦克
- T-64主战坦克
- T-54/55主戰坦克
- BMP-3步兵战车
- BMP-2步兵战车
- BMP-1步兵战车
- BTR-80装甲运兵车
- BTR-90装甲运兵车
- BTR-82A步兵战车
- T-15步战车
- 回旋镖装甲车
- BMPT
- 2S25反戰車自走炮
- 2S4自行火炮
- 2S1自行火炮
- 山毛榉-M1
- GAZ猛虎車
- VPK-7829步兵戰車
- 2S38 Derivatsiya-PVO自行式點防空車
飛機(現為空天軍所有)
[编辑]槍械及單兵武器
[编辑]火炮及防空武器
[编辑]- RPG-7
- RPG-18
- RPG-22
- RPG-26
- RPG-27
- RPG-28
- RPG-29
- RPG-30
- RPG-32
- RPO-A大黄蜂火箭筒
- 9K38針式便攜式防空飛彈
- 9K333柳樹便攜式防空飛彈
制服及單兵裝具
[编辑]- VKBO作戰服
- Gorka系列作战服
- 杨卡L4
- Flora横纹迷彩样式作战服(已被VKBO替代)
- Surpat生存迷彩样式作战服
- 三色沙漠迷彩样式作战服(部分单位自购)
- 天蝎星W2样式作战服(仿品,仅部分单位自购)
- ucp迷彩样式作战服(仿品,仅部分单位自购)
- NWU数码迷彩样式作战服(仿品,包含丛林数码,沙漠数码等)
- 黄花迷彩
- Tactical Performance Atacs AU、Multicam樣式作戰服(由格魯烏特種部隊,国民近卫军等单位使用)
- 其他Multicam迷彩样式作战服(如tropic或mcbk )
- US woodlands迷彩样式作战服(仿品货缴获自乌军及雇佣单位)
- flecktarn斑点迷彩样式作战服(仿品)
- MM14迷彩样式作战服(前线单位使用,缴获自乌军)
- Gear Craft攜板背心(由格魯烏特種部隊使用)
- “石碑”动员兵背心(前线单位使用)
- shell1.0携板背心
- shell2.0携板背心
- crye precision JPC(部分单位自购,大部分为仿品)
- crye precision AVS(部分单位自购,大部分为仿品)
- fort defender系列破片衣(安全局单位使用)
- 6Sh-117戰術背心
- 6Sh-112战术背心(逐步被6Sh-117代替)
- 6sh95战术背心(已被6Sh-112及6Sh117替代)
- 6B23破片衣
- 6B13破片衣
- ANA M2携板背心
- ANA M1携板背心
- warrior assault system dcs(可能为仿制,安全局单位同样采用此款背心)
- 6B45破片衣
- 6B46攜板背心
- 6B43破片衣(少量使用)
- M3/M3s及其他M3破片衣的衍生型号(前线单位使用,缴获自乌军)
- SSh-68鋼盔(苏联库存)
- 6B47頭盔
- M88 PASTG(仿品或缴获自乌军)
- 6B26头盔(已退役)
- Fort-RSP(少数使用,搭配fort公司生产的盔罩)
- Maska系列头盔(少数使用)
- stsh81(已退役,少量现存)
- ops-core fast ballistic highcut(大部分仿品,含供生存游戏使用的仿制品)
- ops-core fast highcut sf(大部分仿品,含供生存游戏使用的仿制品)
- team wendy EXFIL(仿品)
- Lshz1+
- zsh1-2m(少量使用)
- Lshz-2dtm(极少数使用)
- 6B48坦克乘员防护头盔
- 6b7/6b71M(一般搭配EMR数码迷彩或flora横纹迷彩盔罩,逐步被6B47代替)
- Kolpak20头盔
- 6B50防風鏡
- X800风镜(大部分仿品)
- ESS风镜(大部分仿品)
- 6M2通訊耳機
- Earmor M32
- 軍靴
- 手套
註釋
[编辑]- ^ Главнокомандующий Сухопутными войсками Олег Салюков. Биография. 塔斯社. [2014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5日) (俄语).
- ^ 历史上的今天 12月26日.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8).
- ^ 俄罗斯拟将六大军区合并为四大军区.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2).
- ^ 盘点俄罗斯2009年军事改革 俄格冲突使俄加速改革.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5).
- ^ “新面貌”改革令俄军焕然一新.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参考文献
[编辑]- Arbatov, Alexei. Military Reform in Russia: Dilemmas, Obstacles, and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The MIT Press). 1998, 22 (4): 83–134. JSTOR 2539241. doi:10.2307/2539241.
- Austin, Greg & Muraviev, Alexey D. The Armed Forces of Russia in Asia. Tauris. 2001. ISBN 1-86064-485-6.
- Babakin, Alexander. Ap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Armed Forces After the Reforms (31). Nezavisimoye Voyennoye Obozreniye (Independent Military Review). August 20–26, 2004.
- Baev, Pavel. The Russian Army in a Time of Troubles. Oslo: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1996. ISBN 0-7619-5187-3.
- Baumgardner, Neil. Russian Armed Forces Order of Batt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2).
- Butowsky, Piotr. Russia Rising. Air Forces Monthly. July 2007.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orld Fact Book. 2006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 Dick, Charles. Russian Views on Future War, Part 3.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November 1993.
- How are the mighty fallen. The Economist. 2005-06-30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Fes'kov, V.I.; Golikov, V.I. & K.A. Kalashnikov. The Soviet Army In The Years Of The Cold War 1945–1991. Tomsk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2004. ISBN 5-7511-1819-7.
- Finch, Raymond C. Why the Russian Military Failed in Chechnya. Fort Leavenworth, KS: Foreign Military Studies Offi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5).
- Galeotti, Mark. Moscow's armed forces: a city's balance of power.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February 1997.
- Giles, Keir. Military Service in Russia: No New Model Army (PDF). CSRC. May 2007 [2022-0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31).
- Golts, Alexander. Military Reform in Russia and the Global War Against Terrorism. Journal of Slavic Military Studies. 2004, 17: 29–41. S2CID 154254640. doi:10.1080/13518040490440647.
- Herspring, Dale. Undermining Combat Readiness in the Russian Military 32 (4). Armed Forces & Society. July 2006.
- The Military Balanc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9).
- Lenskii, A.G. & Tsybin, M.M. The Soviet Ground Forces in the Last Years of the USSR. St Petersburg: B&K Publishers. 2001.
- Lukin, Mikhail & Stukalin, Aleksander. Vsya Rossiyskaya Armiya. Moscow: Kommersant-Vlast. 14 May 2005.
- James H. Brusstar & Ellen Jones. McNair Paper 34, The Russian Military's Role in Politics. January 1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4).
- Odom, William 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Milita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300-07469-7.
- Orr, Michael. The Russian Armed Forces as a factor in Regional Stability. CSRC. June 1998.
- Orr, Michael. Better or Just Not So Bad? An Evaluation of Russian Combat Performance in the Second Chechen War. CSRC. 2000.
- Orr, Michael. The Russian Ground Forces and Reform 1992–2002. 2003.
- Parchomenko, Walter. The State of Russia's Armed Forces and Military Reform. Parameters (Journal of the US Army War College). 1999–2000.
- Quartly, Alan. Miss Shooting Range crowned. BBC News. 8 March 2003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3).
- Robinson, Colin. The Russian Ground Forces Today: A Structural Status Examination. Journal of Slavic Military Studies. 2005, 18 (2): 189–206. S2CID 145691472. doi:10.1080/13518040590944421.
- Schofield, Carey. Inside the Soviet Army. London: Headline. 1991. ISBN 0-7472-0418-7.
- Scott, Harriet Fast & Scott, William F. Russian Military Directories 2002 & 2004
- Suvorov, Viktor. Inside the Soviet Army. London: Macmillan. 1982. ISBN 0-586-05978-4.
- Turbiville, Graham H. Mafia in Uniform: The Criminalisation of the Russian Armed Forces. Fort Leavenworth: U.S. Army Foreign Military Studies Office.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