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良柱
侯良柱(?—1637年),字朝石,明朝末年将领,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县)人。
天启初年,侯良柱累积战功升至四川副总兵。他率军征讨奢崇明父子,收复遵义城;又与参议赵邦清一同招降了奢寅的党羽安銮。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侯良柱取代李维新担任四川总兵官,镇守永宁。当时奢崇明战败逃奔水西,与安邦彦会合,贵州军队多次征讨都未能取胜。崇祯二年(1629年),总督朱燮元派遣贵州总兵许成名收复赤水卫,奢崇明、安邦彦率领十余万军队前来争夺。许成名退回永宁,叛军追击得十分猛烈。侯良柱与监军副使刘可训出兵作战,稍作撤退,许成名等人赶来支援,叛军于是占据五峰山桃红坝。过了几天,侯良柱趁叛军没有防备,与副将邓玘等人在清晨薄雾中逼近敌营,叛军大败溃散。许成名听到山上的呼喊声,也出兵作战。叛军逃向鹅项岭,这条路径又长又窄,人马无法并列通过。侯良柱、邓玘的军队赶到后,叛军再次大败,死者达数万人。奢崇明、安邦彦以及安邦彦任命的都督莫德都被斩杀,还俘虏了他们的党羽杨作等数千人。多年的叛军被平定,当时称为 “西南奇捷”。
四川巡抚张论上报战功时,没有提及贵州将领。许成名等人发怒,声称安邦彦、莫德是自己的部将赵国玺斩杀的,而且奢崇明还没死。朱燮元相信了他们的话,向朝廷上奏。兵部无法决断,奖赏很久都没有落实。御史孙征兰说:“审讯俘虏阿痴、杨作等人,他们都证实安邦彦当时就被斩杀,显然不是贵州军队的功劳。”崇祯帝当即下令献上俘虏、祭告祖庙,并将贼寇首级传示九边。四川的巡抚、巡按以及御史毛羽健都为侯良柱、刘可训申诉功劳,指责朱燮元。朱燮元上疏辩解并请求离职,奖赏最终因此搁置。侯良柱怨恨朱燮元,不再为他效力,甚至互相上书攻击,最终被解除职务等候审查。过了很久,御史刘宗祥列出他的功绩。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朝廷才记录他此前的功劳,晋升侯良柱为左都督,世袭锦衣指挥佥事;许成名等人也得到优厚提拔。不久,侯良柱再次担任四川总兵官。
崇祯八年(1635年)夏天,总督洪承畴大举讨伐变民军,命令侯良柱扼守变民军进入四川的道路。在凤县三江口作战,斩首三百七十多级。第二年冬天,变民军侵犯汉中,瑞王朱常浩派使者请求援兵。侯良柱率军救援,与其他将领一同击退变民军。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四川发生七次地震、一次地鸣,占卜认为预示战事。变民军来攻,攻陷南江、通江。崇祯帝严厉斥责侯良柱和巡抚王维章。当时侯良柱驻守广元,召集各地军队九千多人,分别防守险要之地,只剩下两千人。变民军知道他兵力薄弱,五月再次侵犯川北。王维章向朝廷告急。恰逢变民军转而劫掠其他地方,侯良柱便撤回防守关隘的士兵,专心防守广元。王维章认为这不是良策,上奏朝廷。十月,李自成、过天星、混天星等人攻陷宁羌,分三路入侵。侯良柱紧急在绵州抵抗,因寡不敌众阵亡。变民军直逼成都,王维章当时驻守保宁,反而在城外,接连丢失三十多个州县。崇祯帝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关进诏狱,当时还不知道侯良柱已经战死。案件审理完毕,王维章被流放,侯良柱被追夺官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