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上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伊夷模
山上王
諺文산상왕
汉字山上王
文观部式Sansang-wang
马-赖式Sansang-wang
本名
諺文고연우
汉字高延優
文观部式Go Yeon-u
马-赖式Ko Yŏnu
三國史記中的高句麗世系

山上王(?—227年,在位时间:197年-227年),姓,名延優연우),一名伊夷謨이이모),也被稱為位宮위궁)。為新大王之子,故國川王之弟,高句丽第10任君王,

生平

[编辑]

據《三國志》[1]與《三國史記》[2],其出生時,眼睛睜開,如同太祖大王,太祖大王名為「宮」,高句麗話的相像為「位」,因此被稱為位宮。

三国史记认为其为高句丽新大王的第三个儿子,故国川王的弟弟。由于故国川王无子,在兄长故国川王的妻子于氏支持下,繼位為高句麗王[3]。依照收繼婚習俗,在即位後娶于氏為王后。

山上王继位后遭到他的一个兄长發岐的反对,發岐帶妻子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元197年,公孫康發兵,助發岐繼位,攻損高句麗都城國內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巖城為新都城丸都城。延優派其幼弟罽須發兵,擊敗漢朝軍隊,發岐兵敗自殺。

209年,丸都擴建完畢後,山上王迁都到新都城丸都城(今中国吉林省集安市附近)。217年,山上王收留近千名辽东难民。

208年,山上王在打猎途中遇到一女子并一见钟情。于氏曾计划暗杀该女子但没成功。后来该女子成为山上王的小后,并为山上王生得一子即后来的东川王

227年,山上王去世后,东川王继位。

不同記載

[编辑]

《三國志》記載,山上王是故國川王的兒子[4]。與《三國史記》記載為故國川王之弟不同。

在《三國志》有伯固二子,拔奇與伊夷模爭奪王位的記錄,拔奇失敗後,投降公孫康[5]

拔奇與發岐(발기)的發音相同,同樣有投降公孫康的事蹟,兩人有可能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記載。故國川王,跟山上王,在史書上都有被稱為伊夷謨(이이모)的記錄。因為山上王的名字延優(연우),發音跟伊夷謨接近,《三國志》中的伊夷模,可能是指山上王。

家庭

[编辑]

妻妾

[编辑]

子女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三國志》卷30:「其曾祖名宮,生能開目視,其國人惡之,及長大,果凶虐,數寇鈔,國見殘破。今王生墮地,亦能開目視人。句麗呼相似爲位,似其祖,故名之爲位宮。」
  2. ^ 《三國史記》卷16:「山上王,諱延優,〈一名位宮。〉故國川王之弟也。《魏書》云:『朱蒙裔孫宮,生而開目能視,是為太祖。今王是太祖曾孫,亦生而視人,似曾祖宮。高句麗呼「相似」為「位」,故名位宮云。』故國川王無子,故延優嗣立。」
  3. ^ 《三國史記》卷16:「后慙,便往延優之宅。優起衣冠,迎門入座宴飲。王后曰:『大王薨,無子,發歧年[15]長當嗣,而謂妾有異心,暴慢無禮。是以見叔。』於是,延優加禮,親自操刀割肉,誤傷其指。后解裙帶,裹其傷指。將歸,謂延優曰:『夜深恐有不虞,子其送我至宮。』延優從之,王后執手入宮。至翌日質明,矯先王命,令群臣,立延優為王。」
  4. ^ 《三國志》卷30:「伊夷模無子,淫灌奴部,生子名位宮。伊夷模死,立以爲王,今句麗王宮是也。
  5. ^ 《三國志》卷30:「伯固死,有二子,長子拔奇,小子伊夷模。拔奇不肖,國人便共立伊夷模爲王。自伯固時,數寇遼東,又受亡胡五百餘家。建安中,公孫康出軍擊之,破其國,焚燒邑落。拔奇怨爲兄而不得立,與涓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康降,還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國,今日所在是也。拔奇遂往遼東,有子留句麗國,今古雛加駮位居是也」
前任:
故国川王
高句丽君主
197年-227年
繼任:
东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