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港仔玄聖宮
二港仔玄聖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學甲區,該廟主祀為玄天上帝,同祀神祇有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也是目前二港仔聚落的角頭廟。而因二港仔是舊時學甲十三庄中的47角頭之一,故在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與學甲刈香的兩大活動中,也是基本參與遶境的廟宇之一。[1]
行政區上,因舊時的二港仔屬宅港庄頭,就當時的行政劃分應屬今日之宅港里。惟在歷經1989年沙拉颱風之後,因嚴重水災造成二港仔的生活環境嚴重破壞,之後便進行整個聚落遷移,再因庄民意見不合的情形下,遷村分為兩批便是之後的新二港仔南北庄。玄聖宮是第二批遷村的庄民所建,其位置在今日仁和與仁安兩街之間的中正南路西邊,目前此位置位於學甲區仁得里境內。[2][3][4]
建廟沿革
[编辑]玄聖宮新建廟至今雖僅幾年光景,惟其奉祀的年代卻有已經有170年以上時日,早於清末便有庄民李家五房先祖,前往大陸福建平沙村(今為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恭迎玄天上帝與康趙兩元帥來臺,起初供奉於宅港與二港仔間。直至咸豐年間(1851-1861) 本庄先民李柔因開築河道之便,意想將神尊固定於一場域奉祀,遂將諸神祇迎回二港仔庄內奉祀。[5][6][7]
日佔據臺灣的後期實施皇民化運動,禁止臺人參拜大陸神祇,於是有庄民便私底下藏於家中供奉,因而長久以來神尊皆寄居於庄民家中私下參拜,終於在臺灣光復之後恢復宗教信仰自由,又於1969年初選溪畔高灘地,庄民並藉由二港仔興建活動中心(中山堂)之名,申請建造較為固定的場所作為玄天上帝與諸神尊長駐處所,其後聘李石主持廟務並與支配各項費用。歷經20年之後,由於1989年因颱風莎拉造成二港仔發生嚴重水災,為顧及庄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於同年9月進行全面遷庄,只是礙於一些因素直至2005年二港仔方完成全部的遷庄,也因此這段期間皆無固定之廟宇,僅以簡單的臨時行宮供信眾奉拜。[8][9]
只是庄民雖有了決定遷庄的想法,在實際的遷庄上卻出現兩派意見,也因此便造成兩批的遷庄行動,之後更分別成為新二港仔南北庄,其中玄聖宮位於南庄。歷經數年的努力下,玄聖宮經歷數度的供奉模式,然長期以來除供奉於中山堂活動中心那20年外,幾乎皆沒有固定的廟宇祀奉。於是在2005年遷庄完畢後,於2013年於信徒大會中再次提議興建廟宇,新廟位置在臨時行宮正後方,其原來是一座籃球場,歷經近六年時間終於在2019年11月竣工,並於當年農曆十一月24日進行入火安座儀式,同時並立廟名為「二港仔玄聖宮」,另原臨時行宮與部分籃球場則作為廟庭與停車場。[10][11]
軼事
[编辑]早先的二港仔舊庄因位於急水溪湍流的流域河畔,因此每遇有颱風或者大雨來襲,便會造成嚴重水患,也正是這一因素便促成日後居民遷庄。然而,由於遷村的一些問題,造成了兩派不同的意見,於是也讓遷村分成兩批,分別遷於今日的秀昌與仁得兩里內,一般則又稱之為新二港的南北庄,秀昌里的新二港子為北庄而仁得里則是南庄。[10][11][12]
此外北庄在成立新庄頭後,以主祀玄天三上帝的玄天宮為庄廟,廟宇於2007年新建,歲時以原庄廟慶日的農曆2月29日為此地廟慶日,只是在廟慶時,必先至新二港仔的南庄庄廟玄聖宮,迎請老上帝(即原二港仔庄的玄天上帝)蒞北庄,之後才又到學甲慈濟宮進香,並於第二日做還神儀式,以供南庄方便辦理進香遶境的各項事宜。[11]
二港仔玄聖宮廟內並無供奉虎爺,乃因虎爺已在不遠處的震虎宮另外設有廟專祀。此外,廟前天公爐周圍護欄的中央,採用古錢幣造型上書「招財進寶」相當討喜。[10][11]
圖集
[编辑]-
二港仔玄聖宮-空照
-
二港仔玄聖宮-神龕
-
二港仔玄聖宮-遷村暨沿革碑
參考資料
[编辑]- ^ 黃文博. 南瀛刈香誌. 臺南: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4: 25–29. ISBN 957-00-2651-0.
-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
- ^ 黃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臺南: 臺南縣政府. 1998: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 ^ 黃明雅. 南瀛聚落誌. 臺南: 臺南縣政府文化局. 2002: 220–233. ISBN 957-01-0251-9.
- ^ 二港仔玄聖宮.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5-03-12] (中文(臺灣)).
- ^ 台南市宗教管理系統. religion.tainan.gov.tw. [2025-03-12] (英语).
- ^ 臺南市學甲區新榮里6鄰仁和街128號 - 政府開放資料搜尋:二港仔玄聖宮,二港仔玄聖宮. data.zhupiter.com. [2025-03-12] (中文(臺灣)).
- ^ 林瑋嬪. 台南平原聚落性質的探討(II):以學甲十三庄祭祀體系為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 成果報告). 臺北: 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4.
- ^ 戴文鋒(主編).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 ^ 10.0 10.1 10.2 陳桂蘭.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 ^ 11.0 11.1 11.2 11.3 黃文博.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 ^ 康日昇. 學甲鎮二港仔部落遷村在望. 中國時報. 2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