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竹林寺
噶丹·东竹林寺 | |
---|---|
藏文转写 | |
藏文 | དགའ་ལྡན་དོན་འགྲུབ་གླིང།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书松村南永干顶东坡 |
坐标 | 28°15′54″N 99°13′55″E / 28.26511°N 99.23198°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鲁派 |
节日 | 格东节 |
开山时间 | 清康熙六年(1667年) |
地圖 | |
![]() |
东竹林寺,全称噶丹·东竹林寺(藏語:དགའ་ལྡན་དོན་འགྲུབ་གླིང།,威利转写:dga' ldan don 'grub gling),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书松村南永干顶东坡,海拔约3000米,临近金沙江,滇藏公路(214国道)从寺后经过[1][2]。该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列康区“十三林”之一,也是德钦县境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康藏名刹”之称[1][3]。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属噶举派,后改宗格鲁派[3][4]。截至2018年,该寺有僧侣500余人[5]。
历史
[编辑]东竹林寺始建年代有明万历二年(1574年)[6][7][8]:23、清康熙六年(1667年)[3][4]两种说法。初名“冲冲措岗衮”(另说“蚌让冲冲措岗”,藏語:སྤམ་རག་ཁྲུང་ཁྲུང་མཚ་སྒང[9]),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属噶举派[3][4],原址位于今东竹林寺西北约3公里处[10]。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参与以中甸嘉夏寺[註 1]为首的反格鲁派暴乱失败,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被迫改宗格鲁派,同时合并了向丁寺、业永寺、娘举顶寺、干萨寺、追达寺等数座小寺,由五世达赖喇嘛赐名“噶丹·东竹林”,意为成就二利(利己利人)之寺[3][10][11][6]。此后寺院规模不断扩大,至清末僧侣人数已达700余人,活佛10人[10]。
1967年[8]:9,东竹林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严重破坏,仅存一幢大殿[12]。1985年7月,应僧众请愿,由迪庆州人民政府和中甸县人民政府拨款,选新址重建,1986年3月14日动工[8]:10,历时7年完成主体工程,后经持续扩建形成今日规模。[3][2][6]1986年10月十世班禅确吉坚赞曾视察东竹林寺并资助大殿建设[13][6]。
东竹林寺搬迁重建后,在第七世扎塘活佛的建议下,书松尼姑寺与叶日尼姑寺于1987年合并后迁至东竹林寺旧址之上,名为塔巴林寺[7]。1987年12月21日公布的第三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东竹林寺”,实际上指的是现塔巴林寺[14][15]。
建筑
[编辑]
东竹林寺占地面积29970平方米,核心建筑为大殿,另有辩经院、法相学院、金刚神舞院、4座活佛府邸(拉章)、104所僧舍等建筑[16]。大殿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底层是诵经处,正面供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达玛仁钦、一世班禅克珠杰像(即宗喀巴师徒三尊),两侧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度母、普贤等塑像。二层中央的强巴佛塑像高6.8米,头部直至第三层。三层为觉卧拉康(释迦牟尼佛殿),佛像由拉萨色拉寺所赠,高约10.5米。[2][10][13]
组织与宗教活动
[编辑]东竹林寺的宗教辖区涵盖德钦县奔子栏镇、拖顶乡、霞若乡等区域,下设叶日、书松、奔子栏、霞若、拖顶、则通和喇普7个“安曲”(分寺)[3][4]。
该寺的宗教节日有“格东节”(亦称“格归堆姆”节),每年藏历八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举行,期间上演藏传密宗乐舞“羌姆”[4][17]。寺院每年举行多次法会,以格鲁派独有的“央勒”“色庸”“嘎依”三大法会为主[17]。
注释
[编辑]- ^ 嘉夏寺(རྒྱ་བྱ་དགོན),又称甲夏寺、衮钦。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许斌; 周智生. 滇西北高原山地型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关系研究——以德钦县东竹林寺为例. 世界地理研究. 2018, 27 (1): 104–120. ISSN 1004-9479. CNKI SJDJ201801011.
- ^ 2.0 2.1 2.2 中国旅游出版社;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云南省外文书店 (编). 神秘的香格里拉.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9: 64. ISBN 7-5032-1620-4.
- ^ 3.0 3.1 3.2 3.3 3.4 3.5 3.6 陈鹏; 高云松. 云南藏区僧人群体的整体性诠释——基于云南迪庆东竹林寺的调查. 何明 (编).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21辑.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6: 122–129. ISBN 978-7-5482-2900-1. doi:10.13835/b.eayn.21.15. CNKI XNBM201701016.
- ^ 4.0 4.1 4.2 4.3 4.4 李志农; 邓云斐. 抗拒阈限:“中阴得度”观下的羌姆法舞研究——基于云南迪庆东竹林寺的调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 32–37. CNKI XBDR201505006.
- ^ 迪庆司法行政. 【关注】宪法宣传进寺院 宗教有序促和谐---迪庆州、县两级司法局进寺院 “藏汉双语”开展宪法宣传. 微信公众平台. 2018-11-25 [2025-05-15].
- ^ 6.0 6.1 6.2 6.3 鲁永明. 迪庆藏传佛教寺院.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8: 53. ISBN 978-7-5367-7947-1.
- ^ 7.0 7.1 尼僧的家园——书松尼姑寺. 香格里拉网. 2016-01-15 [2025-05-15].
- ^ 8.0 8.1 8.2 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编). 迪庆州宗教志.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4. ISBN 7-80057-165-3.
- ^ 李志英. 嘉夏寺事件与格鲁派在滇西北地区的发展 (PDF). 藏学学刊. 2020, (2): 65–76,265. CNKI ZAXK202002004.
- ^ 10.0 10.1 10.2 10.3 张晓凌; 陈树珍. 人神同庆的节日——记东竹林寺“格给多玛”庆典. 今日民族. 2009, (3): 18–21. ISSN 1009-9360. CNKI MCGZ200903008.
- ^ 王碧陶. 德钦东竹林寺.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文(中国大陆)).
- ^ 让文物“活起来” 让历史“看得见”. 迪庆日报. 2024-07-19 [2025-05-15].
- ^ 13.0 13.1 史效轩. 史话史说 雪山峡谷采风录.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2: 133. ISBN 978-7-222-20805-6.
- ^ 斯郎伦布. 卡瓦格博史迹:德钦文物集锦.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8: 59-60. ISBN 978-7-105-15250-6.
- ^ 李元梅. 探访藏传佛教尼姑寺——塔巴林寺. 中国西藏网. 2019-07-29 [2025-05-15].
- ^ 孙志娟 (编). 探索与实践:迪庆州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9: 192-193. ISBN 978-7-5482-3793-8.
- ^ 17.0 17.1 苏蓉. 论“信仰效应”下的羌姆仪轨舞蹈——东竹林寺“格归堆姆”节的田野考察. 怀化学院学报. 2012, 31 (1): 14–18. ISSN 1671-9743. doi:10.16074/j.cnki.cn43-1394/z.2012.01.012. CNKI HUAI201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