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出巡圖
外观
![]() |
宋馬麟三官出巡圖 軸 | |
---|---|
![]() | |
藝術家 | 馬麟 |
年份 | 宋朝 |
類型 | 絹本設色;軸 |
尺寸 | 122.9 cm × 174.2 cm(48.4英寸 × 68.6英寸) |
收藏國家/地區 | ![]() |
收藏地 | 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
登錄號 | 故畫000847 |
網址 |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
《三官出巡圖》為描繪道教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祇合體出巡的巨幅繪畫作品,畫面宏偉壯觀,人物與神祇眾多,展現道教儀典與神系觀念的藝術再現。此類三官合體圖像在傳世作品中相當罕見,具獨特研究價值。[1]
宗教背景
[编辑]三官大帝為道教中重要神祇,包括:
天官(賜福天官)主司天界,賜予福德;
地官(赦罪地官)主司地界,赦免罪愆;
水官(解厄水官)主司水界,解除災厄。
三官信仰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相關圖像隨後以壁畫、經書插圖、卷軸繪畫等形式廣為流傳。道教儀式中,信徒會在道壇懸掛三官畫像進行觀想、禮讚與祈福,尤在大型「普渡」儀式時祈請三官神明蒞臨,圖像亦可能作為法會儀軌之視覺載體。[2]
畫作內容
[编辑]此畫描繪三官分乘龍、騎獅或乘車,自雲霧、波濤與林嶺中現身,分赴天、地、水三界出巡。隨行隊伍逾八十人,包括天將、土地神、龍王、魚精等,神鬼造型多元,顯現神明出巡之威儀與莊嚴。
畫面細節豐富,對儀仗、輿服、瑞獸、道服紋飾與鬚髮皆以泥金勾描細緻描繪。構圖縝密、色彩鮮明,具有高度視覺張力與敘事性。
歸屬與年代
[编辑]本畫舊題為南宋宮廷畫家馬麟(活動於13世紀)之作,但畫中並無簽款。山水景物風格類似馬氏慣用技法,惟筆力稍弱,人物風格則更接近元明兩代職業畫家所作的宗教人物畫。
因此學界普遍認為本幅應為後人託名之作,且創作年代不晚於明代。其內容與風格融合宋畫細緻筆墨與元明道教圖像程式,反映其跨時代性與宗教文化的延續。
藝術與文化意涵
[编辑]《三官出巡圖》展現道教天、地、水三界的神祇體系與宇宙觀,並透過圖像視覺化宗教儀式與信仰實踐。此作不僅具有宗教功能,也提供研究古代道教視覺文化、服飾制度與神祇造型的重要依據。
其視覺語言亦具敘事性與戲劇性,符合中國繪畫中「圖像講道理」與「詩畫合一」的傳統精神,為罕見的宗教美術範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