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宋世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世良,字元友南北朝時期北魏末年至北齊的官員、軍事人物,廣平郡列人縣(今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人,宋毓之子。

宋世良早年跟隨在南兗州任職的伯父宋翻,屢立戰功。魏孝莊帝為扳倒爾朱榮,要求臨淮王元彧出兵上洛,當時在梁郡的元彧卻以生病為由拒不從命,還從南兗州召來宋世良擔任都督。宋世良獻上三條計策並主動請纓前往上洛,然而元彧並未採納。不久後,宋世良出任殿中侍御史,負責核查黃河以北地區的戶口,查獲了大量流民。在返回洛陽途中,他在汲郡城附近看到許多骸骨,於是發文給當地州郡,要求將這些遺骸全部收斂安葬。回到洛陽後,孝莊帝對他的功績予以嘉獎。後來,宋世良被任命為清河郡太守。他才智出眾,尤其擅長治理地方,到任不久便聲名遠揚。清河郡東南有一處名為曲堤的地方,成姓家族在此聚居,眾多盜賊也匯集於此,當時的人流傳著「寧願渡海去東吳的會稽,也不從成公的曲堤過」 的說法,可見當地治安極差。宋世良到任後實施了八條制度,盜賊們紛紛逃往其他地區。百姓們歌謠傳唱:「曲堤地勢險要,對盜賊又有何益處?不過是宋公暗中採取措施留下的痕跡罷了。」北齊天保年間實行大赦,而清河郡因獄中無一名囚犯,官吏們只是奉命拜受詔書而已。當時監獄裡長出了稻苗,還長滿了桃樹和蓬蒿,官署大門終日冷清,再也沒有前來訴訟的人。有位名叫丁金剛的老人,在宋世良面前哭著說:「我已九十歲了,記得三十五任太守的治理情況。您並非只有善政,更有著徹底的清廉。如今要是失去您這樣賢明的長官,百姓們可該怎麼辦啊?」 後來,宋世良轉任東郡太守,在任上去世,被追贈信州刺史之職。他的編撰著作有《字略》五篇、《宋氏別錄》十卷。其子宋伯宗,曾任侍御史,喜好學問,著述頗豐。北齊滅亡後,不再為官,於隋朝大業初年在家中去世。第五子宋朝基,過繼給其叔父宋世軌為後。[1][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北齊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2. ^ 北史》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