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饮料)
![]() 一杯冻鸳鸯 | |
类型 | 饮品 |
---|---|
起源地 | 香港[1] |
上菜温度 | 冷热皆可 |
主要成分 | 红茶、咖啡及淡奶 |
鸳鸯(英语:Yuenyeung、Coffee with tea,中文又称:咖啡茶,马来语:Kopi cham),即是奶茶混合咖啡,是一种源自香港的混合饮品[1][2]。它结合了咖啡的香醇与奶茶的浓滑,呈现出棕红色泽,香气浓郁,口感复杂而层次丰富,带有苦中回甘的特点,且质地柔滑如丝。
鸳鸯可以热饮或冷饮,刚冲调好的版本通常不添加糖,方便饮用者根据个人喜好自行调味。这种饮品广受欢迎,经常出现在香港的大牌档、茶餐厅、港式快餐店及港式西餐厅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源
[编辑]华人地区原来没有饮用咖啡和奶茶的习惯,两者都是英国人在19世纪中叶建立殖民地后引入香港,而奶茶在香港进一步发展出独特的滤网冲调方法成为丝袜奶茶。鸳鸯的起源不可考,有一说法,鸳鸯是由在码头工作的苦力发明,因为以前起重机并不普及,所以需要很多搬运工在码头从事劳力工作,为货船装卸货物,当小休时,这些搬运工为了解除饥渴、补充体力及提神,便将味苦及带有刺激性的咖啡混合茶水一起饮用[3]。后来,鸳鸯从草根阶层开始向不同社会扩展,而且深得人心,成为香港经典饮品。另有一说法称鸳鸯起源自香港的大牌档,成为平民化的关键。
制作
[编辑]鸳鸯多由7成奶茶和3成咖啡混和制成,但也并非固定不变。其中奶茶一般使用锡兰红茶和淡奶。后来发展出一种叫做“鸯走”的冲调方法,与茶走相似[4],将淡奶改用为炼奶;因为炼奶含有的糖分比淡奶高,甜味更为明显,所以鸯走一般不需要再加糖。
名称
[编辑]鸳鸯原是一种水禽的名称,其特色是雄性和雌性的外观有很大分别,雄性颜色艳丽,雌性则毛色灰暗,但雌雄两性的鸳鸯却经常一起生活,所以在中国有一双一对的含意,而鸳鸯饮品是咖啡及奶茶混合,特显两者虽然不同,却能良好地混和一起[1]。
文化象征
[编辑]鸳鸯被视为香港文化的象征[5],用以比喻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6]。鸳鸯及港式奶茶均被收录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7]。
变种
[编辑]原本的鸳鸯因为由港式奶茶及咖啡混和而成,但咖啡不适合年幼的儿童饮用,所以香港出现了另一种称为“儿童鸳鸯”的饮料,由于成分不含咖啡因,适合儿童饮用,由阿华田及好立克混合而成,冻饮或热饮皆宜。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Coffee or tea? Order a yuen yeung – the off-menu, half-half hybrid served at cafes across Hong Kong. SCMP. 2019-08-12 [202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 ^ 港国际金鸳鸯王出炉:奶茶高手喜见青年入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新闻网,2014-8-17
- ^ 「鴛鴦」係碼頭工人發明?. 史档. [202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 ^ 港式奶茶冷知識 點解奶茶要落糖和奶?. 香港经济日报. 2016-12-14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通識路路通:茶餐廳文化 可否代表香港?. 香港文汇报. 2007年9月28日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18日).
- ^ 从“鸳鸯”中品味香港中西文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西城时报,2013-1-10
- ^ “鸳鸯”Jyun Joeng 冲出香港非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4-7-24
- ^ 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名称的意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