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东北作家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东北作家群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有双雪涛班宇郑执杨知寒等作家。不同于过去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抗日视角,新东北作家群作家主要以“子世代”视角描写90年代父辈经历的东北工人下岗潮[1][2]

起步与命名

[编辑]

2011年,现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时任渤海大学教师林嵒在《渤海大学学报》“渤海论坛” 栏目中,提出 “辽宁‘新东北作家群’”的概念,在文学意义上继承对标20世纪30年代的 “东北作家群”。这时新东北作家群更多是作为区域文学的名称,范围涵盖整个东北的优秀作家,目标是打造优秀的东北地方文学。[3]

在21世纪10年代,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作家的作品在一些文学赛事、网络平台上初露锋芒,随后获得纯文学刊物的肯定[4]。如双雪涛的文学之路始于2011年初,当时他获得《中国时报》主办的“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2012年获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1]

2015年,双雪涛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在《收获》第2期上发表,被认为是新东北作家群登上文学舞台的标志。随后几年,郑执、班宇等人作品相继在《收获》发表。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黄平在《文艺报》上发表《“向内”的写作与“向外”的写作》将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作家归纳为新东北作家群。2020年,黄平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发表文章,再次提出新东北作家群的说法,同时对 “新东北作家群”的出场方式、主题与风格,以及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2021年,黄平出版《出东北记:从东北书写到算法时代的文学》,系统论述新东北作家群。[1][3]

主题与叙事风格

[编辑]

东北在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中的大量工人下岗。20世纪90年代的工人下岗潮成为标志性事件,而描写下岗潮的文艺作品数量较少。下岗潮发生时,作家们年龄较小,进入二十一世纪,作家们选择以“子世代”视角描写下岗潮发生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父辈虽然失业后潦倒落魄,但是内部存在着不可让渡的尊严。同时,有批评家认为这些作家对于下岗潮的描写,是东北工人文化的崛起。[5][6]

主要作家

[编辑]
  •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聋哑时代》《飞行家》
  • 班宇,《冬泳》《逍遥游》
  • 郑执,《生吞》
  • 杨知寒,《一团坚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黄平. 黄平:“新东北作家群”论纲. 中国作家网. 
  2. ^ 迟子建. 新东北作家群中的黑龙江作家. 文艺报. 2023-10-20. 
  3. ^ 3.0 3.1 刘晓丽. 从“东北文学”到“新东北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 2024, (04). CNKI ZWPP202404017. 
  4. ^ 包学菊. 新东北作家群:80后作家在开启新的文学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0-07-22. 
  5. ^ 黄平. 出东北记:从东北书写到算法时代的文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2182619. 
  6. ^ 贺绍俊. 新东北文学的命名和工人文化的崛起. 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