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挽救计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挽救计划
原名 Project Hail Mary
作者安迪·威尔
类型科幻小说
语言英语
出版信息
出版设计封面设计:威尔·斯塔尔
出版机构巴兰丁图书出版社英语Ballantine Books
出版日期2021年5月4日
出版地美国
媒介传统印刷, 电子书, 有声书
页数496
所获奖项2021年飞龙奖年度最佳科幻小说英语Dragon Awards#Best Science Fiction Novel
2022年星云赏海外长篇部门
系列作品
衍生作品
规范控制
ISBN978-0-593-39556-1
OCLC1280097656

极限返航》(英语:Project Hail Mary)是安迪·威尔于2021年创作的科幻小说。这是他继2011年的《火星任务》和2017年的《月球城市》之后的第三部小说。小说背景设定在不远的未来,以中学教师出身的太空人赖兰·葛雷士为主角,他从失忆性的昏迷中醒来,随故事开展,逐渐回想起自己被派往距地球12光年的天仓五星系,要寻找方法逆转即带来人类灭绝的全球黯化[1]

雷·波特为本书制作了官方有声书。[2]美高梅公司已经购得电影化的版权,剧本将由德鲁·戈达德(安迪作品《火星任务电影版编剧)执笔,主角将由演员赖恩·高斯宁饰演。 [3]

剧情

[编辑]

该故事主要发生于飞船“圣母号”(Hail Mary)之上,其间穿插回忆片段。以下摘要按时间顺序呈现。

在近未来,科学家们观测到一场全球性变暗事件,该事件与一条从太阳延伸至金星的明亮光带同时出现。变暗以指数级速度进行,预示着30年内将导致灾难性的冰河时期。世界各国政府协调合作,任命前欧洲空间局局长埃娃·施特拉特(Eva Stratt)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及法律豁免权,以解决该问题。发射了一个探测器前往金星,发现该光带包含外星微生物。

施特拉特任命雷兰·格雷斯(Ryland Grace),一名初中教师及前分子生物学家,研究从金星回收的有机体样本。他发现这种单细胞有机体消耗电磁辐射并利用辐射能移动,将其命名为“光噬菌”(Astrophage)。格雷斯还发现光噬菌通过吸收太阳热量及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繁殖。其他科学家发现光噬菌可被大规模培养用作火箭燃料。

天文数据揭示,光噬菌已感染并使附近的恒星变暗,但某颗恒星,鲸鱼座τ星(Tau Ceti),抵抗住了感染。一艘以光噬菌为燃料的星际飞船“圣母号”被建造,前往鲸鱼座τ星并获取有关光噬菌抵抗性的信息。仅有时间繁殖足够的光噬菌供单程旅行,船员们被指派利用无人微型飞船,称为“甲壳虫”(beetles),将研究成果带回地球。格雷斯训练了任务的科学专家,但他们在发射前不久遭遇事故身亡。由于没有时间训练技能相当的替代人员,施特拉特强迫格雷斯加入该任务。格雷斯威胁进行破坏,故在发射前对他注射了镇静剂,并在他醒来前不久设置注射临时失忆药物。

多年后,雷兰·格雷斯从“圣母号”飞船上的昏迷中醒来,没有关于其身份或处境的记忆。格雷斯发现他的船员已经死亡,并为他们进行了太空葬礼。“圣母号”抵达鲸鱼座τ星后,一艘外星飞船靠近,格雷斯将其命名为“信号A”(Blip-A)。该飞船表明其母星系(波江座40 Eridani)也受到光噬菌感染的困扰。“信号A”与“圣母号”对接,两艘飞船建立了第一次接触。格雷斯开发了一套与该蜘蛛状、五条腿外星人沟通的系统,格雷斯将其命名为“洛奇”(Rocky)。洛奇是一名熟练的工程师,已在鲸鱼座τ星系停留了46年,是其船员中最后的幸存者。

来自波江座40星系的埃里德人(Eridians)不熟悉相对论概念,大大高估了往返鲸鱼座τ星所需的燃料量,格雷斯得知“信号A”拥有足够的燃料供两艘飞船返回各自的行星。格雷斯和洛奇在鲸鱼座τ星附近发现了光噬菌的母星,洛奇以其伴侣的名字命名,格雷斯命名为“亚得里亚”(Adrian)。发现该行星的大气层含有一种光噬菌的天然天敌。这种天敌被发现生活在亚得里亚的高层大气中,迫使格雷斯和洛奇建造了一根由“氙石”(xenonite)制成的10公里长链,氙石是一种埃里德星人化合物,具有非凡的拉伸强度和耐热性。在收集样本时,发生了一次船体破裂,格雷斯和洛奇冒着生命危险互相营救。从样本中,发现光噬菌天敌是一种微生物,格雷斯将其命名为“陶莫巴虫”(Taumoeba)。

格雷斯和洛奇利用选择性育种培育出可以在他们各自母星系中生存的陶莫巴虫。洛奇为“圣母号”加注燃料,随后他们分道扬镳。途中,格雷斯发现他不小心将逃逸能力繁殖到了陶莫巴虫体内,这使得它们可以逃离其氙石容器。尽管格雷斯在“圣母号”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意识到“信号A”几乎完全由与容器相同的材料制成,这意味着陶莫巴虫会消耗掉“信号A”的光噬菌燃料,导致洛奇被困。

由于食物供应有限,格雷斯被迫在返回地球(但使埃里德星人面临灭绝)和拯救埃里德星人并在对人类有毒的埃里德星(Erid)上饿死之间做出选择。格雷斯选择将“甲壳虫”送回地球,携带陶莫巴虫培养样本和拯救太阳的指示。他随后找到了“信号A”并在他们离开三个月后与洛奇重聚。洛奇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并指出格雷斯可以通过食用陶莫巴虫获得生存机会的可能性。

16年后,格雷斯生活在埃里德星上,该星球是埃里德人的母星,现已摆脱了光噬菌感染。利用人类知识的数字档案,埃里德星人建立了一个系统,使格雷斯得以在埃里德星上生存,他已成为埃里德年轻人的教师。洛奇告知格雷斯,太阳周围的光噬菌感染已经消退,这意味着格雷斯的任务获得了成功。得知人类在地球上幸存下来,格雷斯考虑返回他的母星。

书名解释

[编辑]

书名中的 Hail Mary 一词来自天主教圣母经,拉丁语为 Ave Maria,中文译作“万福玛利亚”。

人物

[编辑]
  • 赖兰·葛雷士 (Ryland Grace)——小说主角,曾经以分子生物学家为业,失意于学术界后改任初中科学教师,因获伊娃·斯特拉达招募重操故业,负责研究噬星生物 (Astrophage)。
  • 伊娃·斯特拉特(Eva Stratt)——一名为联合国工作荷兰藉行政人员,被推任为“万福圣母计划”的主管,获得所以联合国成员授予绝对权力,肩负阻止噬星生物的巨大责任。
  • 阿石 (Rocky)—— 来自波江座40星系的外星人,其家乡同样受噬星生物威胁。阿石的船最终遇到地球的万福圣母号,与葛雷士共同进退。
  • 姚立杰——万福圣母号的正选组原指挥官,严肃而勇敢,在前往天仓五的途中死亡。
  • 奥西伊·伊露希娜 (Olesya Ilyukhina) ——万福圣母号的正选组原工程师,粗野而风趣。她在前往天仓五的途中死去。
  • 洛根博士 (Dr. Lokken) —— 一位挪威科学家,他协助设计万福圣母号,在计划进行中与葛雷士有一些争议。
  • 迪米特里·科莫罗夫(Dimitri Komorov) —— 一位俄罗斯科学家,设计了万福圣母号依赖的噬星生物推进系统。
  • 史蒂夫·克署 (Steve Hatch)——卑诗大学的研究员。他开发了甲壳虫乐队小型飞船,健谈而乐观。
  • 马丁·杜波依斯(Martin DuBois)——美国科学家,万福圣母号正选组原科学顾问,诚实而合群。
  • 安妮·夏皮罗博士 (Dr. Annie Shapiro)——万福圣母号后备组原科学顾问。
  • 罗拔·列都(Robert Redell)——纽西兰太阳能专家,在一次有七名技术人员死亡的发电系统测试事故中,因贪污和疏忽而被捕,他设计了一种快速繁殖噬星生物的方法。
  • 弗朗索瓦·勒克莱尔(François Leclerc)——一位法国气候学家,他提出用核武器将释放所有南极冰层中的甲烷到大气层,用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冷的速度,为人类和地球争取更多生存时间,等待万福圣母计划的成果。

出版

[编辑]

《挽救计划》由Ballantine Books 于2021年5月4日发行。该书有精装书、电子书和有声读物格式。该有声读物由雷·波特(Ray Porter) 旁白,每当“阿石”说话时,都会在背景中使用旋律音效。

评价

[编辑]

《挽救计划》项目获得了普遍正面的评价。科幻小说作家亚历克·内瓦拉-李为《纽约时报》撰文,写道“对于能够原谅其缺点的读者来说,结果是一次引人入胜的太空漫游。”[4]柯克斯评论英语Kirkus Reviews》给出了写了一篇加星标的评论,将其描述为“一个关于生存和友谊的力量的令人难忘的故事——简直就是科幻小说的杰作。”[5]

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 (SFWA) 主席兼科幻作家玛丽·罗宾内特·科瓦尔英语Mary Robinette Kowal(Mary Robinette Kowal) 在为《华盛顿邮报》撰写评论时提到,这本书有很多值得喜爱的地方,例如葛雷士对科学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使用检查表(Checklist),这在航空、航天和医学领域对于减少人为错误非常重要,葛雷士似乎忽视了这些错误,并且本可以防止他造成许多判断错误[6]

奖项

[编辑]
  • 2021龙奖英语Dragon_Awards最佳科幻小说[7]
  • 2021年 Goodreads 选择奖最佳科幻小说[8]
  • 2022年科幻小说观众奖[9]
  • 2022年奥迪奖年度有声读物[9]
  • 2022年星云奖最佳长篇翻译作品[10]

改编电影

[编辑]

2020年初,威尔以3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部书的电影改编售卖给美高梅公司 [11]。演员赖恩·高斯宁打算出任制片同时演出主角赖兰·葛雷士。电影将由制作搭档菲力·罗德与基斯杜化·米勒执导。剧本将由德鲁·戈达德执笔,高凯麟会担任制作人,戈达德曾将威尔的处女作《火星任务》改编成电影,并于七月签约撰写剧本 [3][12]。2023年5月,据透露该电影将于 2024 年初在英国开始制作[1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Andy Weir – Project Hail Mary". AndyWeirAuthor.com.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2. ^ Project Hail Mary by Andy Weir - Audiobook - Audible.com. Audible.com. 2021-05-04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3. ^ 3.0 3.1 McNary, Dave. Ryan Gosling to Star in Astronaut Movie 'Project Hail Mary'. Variety. 2020-03-27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4. ^ Nevala-Lee, Alec. Alone on a Spaceship, Trying to Save the World. The New York Times. May 4, 2021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7). 
  5. ^ PROJECT HAIL MARY. Kirkus Reviews. 2021-02-10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6. ^ Kowal, Mary Robinette. Andy Weir's 'Project Hail Mary' is a bestseller. I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The Washington Post. 2021-05-23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7. ^ 2021 Recipients – The Dragon Award. Dragon Con.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1). 
  8. ^ Best Science Fiction. Goodreads. 202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9). 
  9. ^ 9.0 9.1 2022 Audie Awards® - APA (en-US). Audio Publishers Association.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10. ^ 2022年 第53回星雲賞 [2022 53rd Nebula Award]. Science Fiction Fan Groups' Association of Nippon.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9) (日语). 
  11. ^ Kit, Borys. Lord & Miller's 'Project Hail Mary' Enlisting 'The Martian' Scribe Drew Goddard (Exclusiv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06-18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12. ^ Kroll, Justin. Phil Lord and Chris Miller to Direct Ryan Gosling Astronaut Film (EXCLUSIVE). Variety. 2020-05-15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13. ^ Couch, Aaron. The Widening Web of Phil Lord and Chris Miller.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3-05-25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