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秀歌唱大賽 (香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秀歌唱大賽
The New Talent Singing Awards
新秀歌唱大賽標誌
新秀歌唱大賽標誌
类型歌唱比賽
国家/地区 英屬香港
语言普通話粵語
制作
制作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播出信息
首播频道翡翠台
声音制式單聲道
播出日期1982年—1996年

新秀歌唱大賽》(英文The New Talent Singing Awards),於1982年至1996年期間,由香港無綫電視製作及華星唱片主辦,多年來為香港樂壇發掘出不少人才,得獎者會獲得華星唱片的歌手合約。

歷史

[编辑]

1982年,由無綫電視製作及華星唱片主辦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當時只接受25歲以下的香港參賽者參加[1],且為個人獨唱。先進行海選試音,挑選30人進入準決賽。準決賽後,最後15強直接晉身於利舞台舉行之決賽。

1984年,即第三屆起大會開放以「合唱組」形式報名參賽,三人女子組合City Girls因而成為新秀史上第一隊打入決賽的團體。同屆新增設「最突出台風創新獎」(後稱:台風獎)。

1986年,為慶祝新秀踏入第五個年頭,皇牌節目《歡樂今宵》特別舉行一場名為「激光旋律之新秀種籽選拔賽」,三位勝出者可直接取得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決賽席位,當晚與另外15強參賽者,一決高下。

1987年,首次將決賽名額從15名縮減至12名;1989年,進一步減至10個,同時將參賽年齡上限提高至28歲;1991年,即第十屆起,只選出金獎,取消銀獎及銅獎;1993年起,每一屆只有8個決賽名額。

1994年,新增「北美區選拔賽」[2],從美國及加拿大多個城市中進行甄選,選出一位代表,與另外7位本地參賽者角逐新秀寶座。該屆海外代表為丁文俊。但由於海外選拔賽競爭太大,名額太少,(即使最後一屆開放兩個海外名額),並僅限於北美地區一線城市參與。故不少海外參賽者寧願放棄海外選拔,特意回港參加試音,當中包括來自加拿大滿地可,第15屆新秀冠軍何韻詩

1996年,無綫電視把華星唱片售予南華早報集團。適逢1997年香港回歸,比賽被改革為《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從全球各地選拔參賽者參賽。歷時15年的《新秀歌唱大賽》從此劃上句號,並以「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香港區選拔賽」名字出現,而得獎者仍會獲得華星唱片的歌手合約。直至2001年10月,華星唱片宣佈結束唱片部為止。

參賽資格

[编辑]
  1. 年齡介乎15至28歲。(1982-1988年期間,上限為25歲)
  2. 持有香港身份證 / 護照 / 出世紙。
  3. 不能為無綫電視及華星唱片之員工。
  4. 不能與其他電視台、娛樂公司、唱片公司等有合約。因進入決賽後,參賽者必須與無綫電視及華星唱片另行簽署一份標準合約。

賽制

[编辑]

第1-7屆 (一曲定生死)

[编辑]
  • 參賽者演唱一首自選歌曲,經由評判打分,最高分數的三位為金、銀及銅獎得主。

第8-9屆 (五強淘汰制)

[编辑]
  • 十位參賽者演唱自選歌曲後,經由評判打分,先淘汰最低分數的五位。剩餘五強與名歌星進行對唱,再從中選出三甲。

第10屆 (兩強對壘)

[编辑]
  • 參賽者演唱自選歌曲後,經由評判打分,選出最後五強,再接受一連串考驗,選出最後兩強,從中選出金獎得主。

第11-15屆 (三強對壘)

[编辑]
  • 參賽者演唱自選歌曲後,經由評判打分,選出最後三強,再接受一連串考驗,從中選出金獎得主。

歷屆得獎者

[编辑]
年份 金獎 銀獎 銅獎 其他獎項 來源
1982年
(第1屆)
10. 梅艷芳 13. 韋綺姍
(Rita Maria Carpio)
15. 黃汝玲 - [3]
1983年
(第2屆)
4. 呂方 14. 孫明光 9. 鄧志玉 - [4]
1984年
(第3屆)
4. 張衛健 9. 戴蘊慧 1. 歐陽德勛 最突出台風創新獎:4. 張衛健
1985年
(第4屆)
13. 杜德偉 24. 蘇永康 27. 林楚麒 最突出台風創新獎:30. 莫鎮賢
1986年
第5屆
12. 文佩玲 11. 許志安 9. 黎明 最突出台風創新獎:12. 文佩玲
五週年金咪大獎:12. 文佩玲
1987年
(第6屆)
8. 方曉虹 5. 劉錫明 6. 董嵐 最突出台風創新獎:8. 方曉虹
金咪獎:8. 方曉虹
1988年
(第7屆)
1. 譚耀文 10. 何國星 3. 鄭秀文 最佳組合演出獎:5. Black Sugar
金咪大獎:1. 譚耀文
[4]
1989年
(第8屆)
10. 湯美君 7. 林漢揚 8. 朱佩舜 歌星特選獎:4. 李國祥
最具性格新秀獎:7. 林漢揚
1990年
(第9屆)
7. 徐鎮東 4. 陸家俊 9. 連俊雄 梅艷芳歌星特選獎:4. 陸家俊
自我風格獎:10. 趙少文
台風獎:1. 區紹偉
金咪大獎:7. 徐鎮東
1991年
(第10屆)
4. 李家強 - - -
1992年
(第11屆)
8. 車婉婉
(車沅沅)
- - 最佳合唱獎:8. 車婉婉 (車沅沅)、9. 文嘉永(文振邦) [4]
1993年
(第12屆)
4. 張崇基
張崇德
- - 正副音二重唱大獎:5. 張睿玲(張敏儀)、6. 蕭猷銘
1994年
(第13屆)
5. 海俊傑 - - 四步和聲協奏獎:男子組
1995年
(第14屆)
6. 陳奕迅 - - 自我風格演繹獎:6. 陳奕迅 [4]
1996年
(第15屆)
6. 何韻詩 - - 自我潛能表現獎:1. 歐倩怡

歷屆參賽名單

[编辑]

註:以下是決賽名單及編號。第四屆除外,因為大會是直接採用30強編號,而非重新分配參賽編號。
()內為參賽時所使用之姓名。

1980年代

[编辑]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2 梁秀珍 黃敏華
[退賽][註 1]
姜蓓莉 鄧瑞霞 蔣慶龍 陳少春 謝月明 胡渭康 劉建中 梅艷芳
11 12 13 14 15  
黃偉剛 王美蘭 韋綺姍
(Rita Maria Carpio)
林利 黃汝玲
其他著名參賽者
30強:溫兆倫[註 2]蔡齡齡梅愛芳、張衛健
退賽:楊立門(因加入政府任政務主任[註 2]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3 萬淑儀 王沛良 陳德美 呂方 李麗霞 彭家輝 邵莉莉 孫立基 鄧志玉 鄧錦榮
11 12 13 14 15  
吳江倫 歐信希
(歐兆麟)
方心美 孫明光 李美珊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4 歐陽德勛 劉建中 林美鈺 張衛健 City Girls 陳德彰 黃家寶 阮兆祥 戴蘊慧 羅嘉良
(羅浩良)
11 12 13 14 15  
陳加玲
(陳嘉玲)
曹潔敏 韓佩華 區偉麟 梁嘉雯
其他著名參賽者
30強:區耀國周影莫鎮賢
退賽:江華(陳木華)
年份 1 7 10 13 14 18 19 20 23 24
1985 徐穎欣 周繩武 瞿美紫
(瞿培英)
杜德偉 黃寶欣 江欣燕 蔡富華 韋筱儀 葉新桂 蘇永康
25 26 27 28 30  
梅國蘭 屈志楷 林楚麒 吳國敬 莫鎮賢
其他著名參賽者
30強:梁雁翎郭政鴻(郭錦雄)、李克勤周慧敏草蜢陳雅倫
退賽:鄭嘉穎羅金榮
年份 1 7 3 4 5 6 7 8 9 10
1986 鄧若嫻 袁志偉 袁鳳瑛 黃翊 徐穎欣 雷安棋 白鶯 唐慧賢 黎明 盧昭明
[退賽][註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許志安 文佩玲 孟素伶
(孟景明)
羅艾文 趙佩玲 鍾佩玲 尹麗玉 盧寶德
其他著名參賽者
30強:陳家碧關淑怡吳啟明林俊賢劉錫明方曉虹
試音:陳啟泰鄭伊健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7 羅艾文 唐韋琪
(彭美鳳)
葉依齡 湯美君 劉錫明 董嵐 蜘蛛女
三人組
方曉虹 朱福長 鄭木新
11 12  
區海倫
(區鳳蘭)
黃莉玲
其他著名參賽者
30強:黎明詩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8 譚耀文 邵敏婷 鄭秀文 許子聰 Black Sugar 譚江靜 鄭木新 梁詠琳 吳少芳 何國星
11 12  
莫奇榮 Virgin Sisters
其他著名參賽者
30強:馬蹄露(梁穎顏)、容錦昌趙學而(趙慧燕)、朱佩舜、蔡慧玲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9 梁漢文 胡永耀 胡昭明 李國祥 莊彩如 張志遠 林漢揚 朱佩舜 陳進強 湯美君
其他著名參賽者
30強:趙永洪、區紹偉、連俊雄

1990年代

[编辑]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0 區紹偉 吳敏兒 高少華 陸家俊 FOCUS 湯寶如 徐鎮東 湯燕玲 連俊雄 趙少文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1 楊思勤 馬珍尼 張文健 李家強 李家發 孔德耀 周國豐 高正洋 盧嘉民 姚安娜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2 石汝明 張培琪 馮家俊 黎幼詠 吳妙蝶 鄧世安 陳麗清 車婉婉
(車沅沅)
文嘉永
(文振邦)
陳藝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3 林松葦 李玟
(李美林)
鄧國智 張崇基
張崇德
張睿玲
(張敏儀)
蕭猷銘 曾慶雲 麥敬朋
其他著名參賽者
18強:戴耀明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4 古旭輝 陳雅明 何宏達 林葉麗 海俊傑 范紫琴 陳滿桃 丁文俊
[海外]
其他著名參賽者
退賽:唐文龍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5 楊千嬅 高傑 滕麗名
(滕麗明)
許建邦
[海外]
賴韻詩 陳奕迅 王小萍 林迪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6 歐倩怡 王學琳 鄧健泓 李咏紅
[海外]
關浩正
[海外]
何韻詩 譚權輝 何詠珊
其他著名參賽者
退賽:李璧琦

歷屆舉行日期 / 地點

[编辑]
年份 準決賽日期 準決賽地點 決賽日期 決賽地點
1982年 6月30日 利舞台 7月18日 利舞台
1983年 6月29日 7月16日
1984年 6月27日 7月21日 伊利沙伯體育館
1985年 7月4日 7月27日
1986年 6月25日 7月13日
1987年 6月24日 7月12日
1988年 6月22日 7月10日
1989年 6月18日 大專會堂 7月9日
1990年 6月18日 清水灣電視城 7月8日
1991年 6月16日 7月7日
1992年 6月27日 7月19日
1993年 7月4日 7月25日 香港演藝學院
1994年 - - 7月31日
1995年 - - 7月16日
1996年 - 新港城中心 7月14日

歷屆司儀組合/評判/監製

[编辑]
年份 司儀 評判 監製
1982年
[5]
蔡楓華戚美珍 顧嘉煇 (首席評判)、許珮秦燕泰迪羅賓黎小田吳錫輝甄妮黃霑渡邊正文谷村新司 李瑜
1983年
[6]
徐福全蔣麗萍 顧嘉煇 (首席評判)、鄭國江陳潔靈梅施麗、黃霑、渡邊正文、鍾景輝林燕妮葉振棠、黎小田 曾國強
1984年
[7]
劉德華盧敏儀 顧嘉煇 (首席評判)、劉培基盧國沾俞琤Daniel O'Donnell陳國儀郭志堯、黎小田
1985年
[8]
梁朝偉鄧麗盈 顧嘉煇 (首席評判)、黎小田、成龍王正宇鍾楚紅、劉培基、高文安蘇馬大、渡邊正文 楊健恩
1986年
[9]
萬梓良吳婉芳 顧嘉煇 (首席評判)、渡邊正文、劉培基、林燕妮、近藤真彥林敏怡關迺忠鄭文雅、黎小田
1987年
[10]
鄭丹瑞劉嘉玲 大會評判團:
顧嘉煇 (首席評判)、鄧偉雄、黎小田、劉培基、張文新湯正川元彪陳友河合奈保子梅艷芳

最突出台風創新獎:
陳百強Raidas陳慧嫻張學友葉蒨文呂方羅文、梅艷芳
1988年
[11]
鄭丹瑞、周慧敏江欣燕 顧嘉煇 (首席評判)、梅艷芳、劉培基、張文新、聶安達葉潔馨、成龍、河合奈保子、黎小田 黎文卓
1989年
[12]
鍾保羅 大會評判團:
黎小田 (首席評判)、梅艷芳、劉培基、張文新、潘偉源鮑比達李沛權

歌星特選獎:
羅文、葉麗儀夏韶聲、呂方、Maria Cordero
徐正康
1990年
[13]
李美鳳許志安雷宇揚 顧嘉煇 (首席評判)、李沛權、林敏怡、張文新、梅艷芳、湯正川、劉培基、鄭丹瑞、鄭國江 黃家亮
1991年
[14]
何婉盈倪震鄭秀文 顧嘉煇 (首席評判)、林敏怡、梅艷芳、湯正川、楊健恩、劉培基、潘偉源 陳家揚
1992年
[15]
張衛健、周慧敏 陳欣健 (首席評判)、曾國強、葉蒨文、倫永亮、潘偉源 陳志球
1993年
[16]
鄭丹瑞 陳欣健 (首席評判)、曾國強、潘偉源、莫華倫、倫永亮
1994年
[17]
鄭丹瑞、譚小環 顧嘉煇 (首席評判)、羅文、黃霑、陳欣健、曾國強
1995年
[18]
鄭丹瑞 俞琤、三寶、Sun Plaza中野(@爆風SLUMP)、小蟲林敏怡、倫永亮、C.Y. Kong、曾國強
1996年
[19]
鄭丹瑞、倫永亮、王賢誌 梅艷芳 (首席評判)、曾國強、許志安、梁榮駿、谷中仁 楊偉業

音樂作品

[编辑]

歷年來,不少新秀的參賽者(包括得獎及落選)於賽後一般會與華星唱片,簽署一份為期5年的歌手合約。以下僅記錄於合約期內,由華星唱片為新秀發行過的首張個人唱片

參賽年份 歌手 名次 發行年份 首張個人唱片 備註
1 1982年 梅艷芳 金獎 1983年 赤色梅艷芳 1982年曾發行合輯《心債
2 1983年 呂方 1985年 《聽不到的說話》 1984年曾發行合輯
《可會遺忘.忍着淚說Goodbye》
3 1985年 杜德偉 1987年 《只想留下》 1986年曾發行合輯《華星新秀新節奏》
4 林楚麒 銅獎 1989年 《這就是愛》
5 江欣燕 - 1988年 《BABY BABY》
6 1986年 許志安 銀獎 1988年 許志安 (戀愛片段)
7 1988年 譚耀文 金獎 1989年 《為你解悶》
8 鄭秀文 銅獎 1990年 Sammi
9 1989年 梁漢文 - 1991年 想着你等着你 1990年曾發行合輯《細聽鋒芒》
10 1990年 徐鎮東 金獎 1993年 《流星的傳說》
11 1992年 車沅沅 1993年 《始終想你》
12 1993年 張崇基
張崇德
1994年 《新生日》
13 李玟
(李美琳)
- 1994年 愛就要趁現在》(國) 唯一以國語作首發唱片的新秀
14 1994年 海俊傑 金獎 1994年 微風中的海 最快推出個人唱片的新秀,賽後一個月出碟
15 1995年 陳奕迅 1996年 陳奕迅
16 楊千嬅 - 1996年 狼來了
17 1996年 何韻詩 金獎 2001年 first. 按唱片編號計,最後一位推出個人唱片的新秀
18 歐倩怡 - 2001年 《Cindy 歐倩怡》

統計

[编辑]
項目 名字 數據 備註
最年輕的得獎者 戴蘊慧
陸家俊
15歲 銀獎 (第3屆)
銀獎 (第9屆)
最年輕的入圍者
最年長的得獎者 杜德偉
劉錫明
張崇基
23歲 金獎 (第4屆)
銀獎 (第6屆)
金獎 (第12屆)
最年長的入圍者 李咏紅 27歲[20] 八強 (第15屆)

爭議

[编辑]

資源分配不足

[编辑]

每逢新秀,華星唱片定會簽入不少參賽者 (不論是得獎或落選),但資源分配上,無法滿足此等需求。只能集中資源在那些已具有名氣的歌手上,導致一大班參賽者的合約完結時,華星也沒有為他們發行過個人唱片,甚至單曲。包括黎明張衛健蘇永康等。當時已貴為樂壇天后梅艷芳於第十屆新秀歌唱大賽舞台上,更一度暫停演唱,發表她對此事的看法:

每一年培育好多人才出來,好多新秀出來。《新秀》係一個好好生養的媽媽,佢只會生一班仔女出來,但係佢根本一個人照顧唔咁多個仔女。而我身為呢個大姐姐,我覺得自己責任好重大。我唔想自己做到唔好,所以每一年對自己嚟講係好大嘅挑戰,我想做一個好榜樣俾人地睇,俾我後面啲師弟師妹睇。但係有陣時,我自己感到壓力好大。如果我當初無參加《新秀》,我今日唱《夕陽之歌》,有冇人會聽我唱? 但今日我唱,我唱出晒自己嘅心聲。我希望呢個大家庭,將來會對啲仔女更加好。因為當初嚟講,我覺得呢個責任重大,但似乎佢地(華星)無真真正正照顧過我。我好希望,第日呢個好生養的媽媽,可以俾多啲心機去照顧呢一班繼續落嚟嘅仔女(將會簽約華星的參賽者)。

言論過後,梅艷芳更一度絕跡新秀舞台,既不擔任評判,也不擔任表演嘉賓。直至五年後,即最後一屆,才重新出現於新秀舞台,並頒獎予當年金獎得主何韻詩,日後更成為梅艷芳唯一一位入室女弟子。但她亦在華星苦等五年,直至2001年完約前,才獲發行第一張個人唱片。在此之前,不少新秀出身的參賽者已紛紛跟華星解約,當中包括第十一屆冠軍車婉婉、第十二屆的冠軍張崇基張崇德等。

缺乏對歌手的長遠規劃

[编辑]

曾於90年代任職「華星唱片」總經理陳欣健表示,當初華星找他來只是貪圖他的名氣,作為一種宣傳技倆,不是真心要求他改革華星。並著其開除一些當時不被高層看好的新秀,包括鄭秀文許志安梁漢文[21]。少聽廣東歌的陳欣健,決定先聽一下他們的之前唱片再作決定,卻發現三人非常有實力和潛質,都不應該被開除。乾脆與華星唱反調,為三人搜羅不同外國作品,再重新改編成廣東歌,三人唱片銷量亦因而有所提升。但由此事可見,一部分的華星高層的目光,相當短視,亦缺乏對歌手的長遠規劃。

影響

[编辑]

節目仿傚

[编辑]

《新秀》是香港電視史上最大規模的歌唱比賽,15年來為香港樂壇發掘出無數人才。《新秀》的成功,亦引起當時對手亞洲電視仿傚,於1986年製作出《未來偶像爭霸戰》迎戰。但迴響一般,連續舉辦三屆後便停止 (1993年曾復辦一次)。

新秀同學會

[编辑]

已故樂壇天后梅艷芳,生前曾提出成立「新秀同學會」,旨在與歷屆新秀歌手聚會,以非牟利組織營運並參與慈善活動,就像香港小姐的「慧妍雅集」一樣[22]。梅艷芳及後於2003年12月因病離世,徒弟許志安宣佈計劃擱置,須優先處理師傅的身後事及遺產官司。直至2008年4月,陳奕迅重提此事,並稱與許志安、蘇永康楊千嬅等初步商討過,均表示支持,希望圓梅艷芳生前的心願[23]。同年9月,何韻詩於一次電台訪問中透露已積極辦理有關手續,並向政府申請註冊,以趕及在12月舉行一個紀念梅艷芳逝世五周年的活動,10月,梁漢文出席節目錄影時回應記者,活動將以音樂會形式進行,早前已跟何韻詩及其他新秀開過兩次會議傾談細節[24] 。然而,到了11月的時候,陳奕迅表示眾人年底工作比較忙錄,音樂會相信要押後一年才舉行[25]。12月,何韻詩證實音樂會計劃已告吹[26]

另外,於2008年12月舉行之《東亞華星演唱會》,雖然有四位華星時期的新秀(許志安、鄭秀文、楊千嬅和何韻詩)參與,但與眾人本身計劃的紀念梅艷芳音樂會,並無關係。

到了2013年,即梅艷芳逝世十周年,生前兩位好友張學友曾志偉帶頭發起《梅艷芳‧10‧思念‧音樂會》,並定於12月30日(即梅艷芳死忌)晚上舉行,門票收益全數撥歸慈善用途。其中一個環節是由昔日的一眾新秀演唱梅艷芳的組曲,當晚演出包括草蜢杜德偉、何韻詩、楊千嬅、蘇永康、梁漢文及許志安 (而同為新秀的鄭秀文及陳奕迅,則分別個人獨唱《女人心》及《胭脂扣》,結尾才與眾人大合唱《夕陽之歌》)。此次音樂會,終促成「新秀同學會」一次舞台上的重聚[27]

2017年,為紀念《歡樂今宵》開播50周年,無綫電視製作的特備節目《我愛EYT》,最後一集邀請一眾新秀演唱,向梅艷芳致敬。當晚出席包括杜德偉、蘇永康、梁漢文、湯寶如黃翊胡渭康江欣燕歐陽德勛車婉婉吳國敬戴蘊慧滕麗名阮兆祥

現時,新秀同學會尚未正式註冊為非牟利組織。根據許志安於2015年的訪問提到,他們有一個群組聊天室,跟新秀們保持聯絡,偶爾舉行私人聚會[28],具體成形後才會想正規化的事。

現為無綫電視藝員名單

[编辑]

参見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因與唱片公司有合約
  2. ^ 2.0 2.1 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5年9月1日播出的胡渭康訪問。於2022年《音樂旅情》說出進入15強。
  3. ^ 因與亞洲電視有合約

參考來源

[编辑]
  1. ^ 《香港電視》760期,頁108
  2. ^ 《香港電視》1390期,頁97
  3. ^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Museum/photos/a.405413536135531/5119190724757765/
  4. ^ 4.0 4.1 4.2 4.3 新秀傳說(1982-1996). [200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1). 
  5. ^ 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第二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第三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 My TV Super. 2019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中文). 
  10. ^ 第六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第七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第八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第九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第十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第十一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第十二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第十三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第十四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第十五屆新秀歌唱大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香港電視》1497期,頁12
  21. ^ TVB節目《友乜唔講得》第4集
  22. ^ 梅艷芳「演協」不越界
  23. ^ 陳奕迅組新秀同學會圓阿梅遺願,《太陽報》C18, 2008-04-04
  24. ^ 梁漢文樂意做爸爸,《大公報》C3, 2008-10-27
  25. ^ Eason謝安琪金帆拔頭籌,《大公報》C3, 2008-11-04
  26. ^ 何詩視察銷情企到腳軟, 《東方日報》C04, 2008-12-18
  27. ^ 梅姐逝世十周年:何韻詩感謝張學友曾志偉
  28. ^ 許志安認靠「自信踭」增高
  29. ^ 曾航生唱贏過黎明.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