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谭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谭镳(1863年1月—1924年12月),字康济,号仲鸾,生于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南坦乡九龙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九龙村),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近代广东著名学者、教育家。

同治元年十一月或十二月(1863年1月),谭镳出生于广东新会南坦村九龙里。祖父谱字准当,父亲谱字绳杰;母亲梁氏是同邑茶坑村人梁维清之女、梁宝瑛姊妹。梁宝瑛(号莲涧)即是梁启超的父亲,因此谭镳是梁启超的姑表兄,比梁启超(1873—1929)年长10岁。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己丑恩科乡试第九名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题名广东举人梁启超、陈景华、康有为等先后发动的本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清廷割让台湾。光绪二十四年春,上京会试,又参与康、梁组织的保国会和维新变法活动。是年秋,变法失败,南下归乡,决意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清廷施行新政,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学堂。新会创办初级师范学堂,委派谭为监督,主要是培养师资。两年后改办新会官立中学堂,为新会第一间最高学府, 谭被委派兼任堂长(监督)。

民国成立,改革学制,1912 年新会官立中学堂改称县立中学校,监督改称校长。他一直任至1924年捐馆。谭在担任学堂监督初年,还编辑《新会乡土志》,聘黎昀(璧湲)、林鵔(灿予)协助编辑,施树森(雨崖)等22人为调查员。全书按部颁例目, 分15篇,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书。

1913年,新会成立邑城教育会, 谭镳被选为会长。1916年,谭镳担任广州文庙奉祀官。是年,广州东山龟岗发掘古墓,谭镳断定为南越王墓冢。 他喜收藏书籍和文物。黎昀在《谭镳所藏古物歌》中有“先生插架三万篇,嗜好日与古为缘”之句。1924年病逝,终年62岁。 其门人筑纪念台于县中学校园左侧之马山,泐石留念。

谭镳先生留下的《新会乡土志》《拟上朱省长保存汉初木刻字书》等均已成为研究岭南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今人整理有《谭镳文献集》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