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紙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香港鈔票
香港流通的紙幣

香港鈔票港元的其中一種形式。至今,香港流通的紙幣有$10、$20、$50、$100、$500及$1000,而$150的渣打銀行特別版本紀念紙幣亦在2009年10月1日起開始發行,滙豐銀行亦在2015年3月發行$150紀念鈔。

歷史

[编辑]
香港政府於1935年發行的壹圓紙幣

香港最初的紙幣是由1845年在香港成立的東藩滙理銀行發行。在1935年政府通過貨幣條例以前,很多銀行都有發行紙幣,但這些紙幣主要作商業上的交易。政府只接受部分特許銀行的紙幣為合法通貨。1935年以後,政府授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利銀行(其後被滙豐併購)及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1956年易名為香港渣打銀行)發行5元以上的港元紙幣。而面額1元及以下的港元紙幣則由香港政府發行(政府曾經短暫印行1仙5仙10仙鈔票,以補充市面輔幣之不足)。

1960年香港政府停止發行一元鈔票,以硬幣代替。另外由1959年開始,滙豐和渣打的鈔票面積縮小。1974年有利銀行停止發行100元鈔票,至此香港發鈔銀行只有兩家。而香港政府在1976年發行5元硬幣後,兩家銀行的5元紙幣亦停止發行。1985年開始兩家銀行的鈔票面積再度縮小,「大棉胎」鈔票不復存在,並且取消鈔票上「or the equivalent in the currency of the colony value received」(譯文「或等值之殖民地通貨」)一句。有鑑於政府於1993年1月制定把所有港幣硬幣和紙幣都需要配合香港主權移交而改版,1993年開始,滙豐和渣打更改鈔票式樣,取消了帶有殖民地色彩的設計。另外政府亦於當年起發行10元硬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自此不再發行10元紙幣,而渣打銀行亦於1995年後停止發行10元紙幣。後來,1994年中國銀行亦成為香港其中一間發鈔銀行。

政府在1995年前曾經發行1仙紙幣,其目的為方便找續及用作繳付公共服務賬單的仙額,1仙紙幣於10月1日之後不再被接受為合法貨幣。

2007年7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10元塑膠鈔票,是香港首次發行塑膠鈔票。2009年,渣打銀行為了紀念香港分行成立150周年,特別發行面值150元的紀念鈔票,亦是全世界第一張面值150元的鈔票。而這批鈔票亦是香港第一批可以讓香港市民自訂編號的鈔票。

2018年7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及3間發鈔銀行宣佈發行新版鈔票。有關是次新鈔設計,三間發鈔銀行首次統一每個鈔票面額背面的設計主題,並以直幅方式去配合主題的版面設計,有別於傳統的橫向設計。因此,渣打銀行取消已沿用37年的瑞獸圖案。面額1,000港元、500港元及100港元的新鈔分別於2018年第四季、2019年初及2019年第三季推出市面流通,而50港元及20港元新鈔則於2020年初推出市面流通。[1]

鈔票印刷

[编辑]

金管局在1996年4月代表政府從英國德纳罗公司購入位於大埔的印鈔廠,該廠隨即以「香港印鈔」的名稱經營業務。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擔任主席。政府繼續為香港印鈔的大股東,對該公司行使控制權。

流通貨幣

[编辑]

政府透過金融管理局授權3家商業銀行在香港發行紙幣,分別是

另外,金管局代表政府發行10元鈔票。

值得提一提的是,發鈔銀行發行銀行紙幣時,必須按照聯繫匯率制度以指定的匯率,即1美元兌7.80港元,向外匯基金交出美元;贖回已發行銀行紙幣時,也必須以相同匯率從外匯基金取回相應美元。

偽鈔特徵

[编辑]
  • 紙張:紙幣採用純紙張印製,即使在紫外光燈照射下也不會反光。
  • 水印: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形成,從紙幣的任何一面都可看見水印。水印有不同的光暗度,圖像非常清晰,但在紫外光燈照射下,水印卻不會顯現。
  • 金屬線:紙幣中夾有由上而下的金屬線,從紙幣的任何一面都可看見。
  • 透視標記:舉起紙幣背光來看,會發現紙幣兩面的特別設計彩色圖形完全重疊一致。
  • 凹板印刷:紙幣的主體圖案以凹板印刷技術印製,在印刷過程中把大量油墨留在紙張上,使紙幣有凹凸感,而且層次分明,線條清晰。
  • 隱藏式圖案或銀碼:於斜看鈔票時,可以看到圖案或鈔票銀碼。
  • 螢光的纖維:於在紫外光下,可以看到紅、藍、綠的三色纖維不規則地分佈於鈔票上。
  • 鈔票序號:印在左面(垂直漸大)以及右面(橫排)。並於紫外光下發出熒光紅色。

於2003年新增的特徵[2]

  • 動感變色銀碼:從不同角度斜看鈔票,鈔票的銀碼呈現金、綠兩色相互交替。
  • 螢光條碼:於紫外光下會呈現條碼圖案。
  • 開窗式的保安線:一條4毫米寬並附有圖案的開窗式保安線交織穿梭在鈔票的背面。於光下會呈現直線。
  • 反光洋紫荊圖案:於強光下斜看鈔票時,就會看到反光的洋紫荊圖案。

於2010年新增/改變的特徵[3]

  • 動感變色圖案:由銀碼改變為圖案。由金色轉變綠色,並可見一條光紋上下滾動。
  • 變色開窗金屬線:金屬線會由紫紅變綠色
  • 珠光圖案:可以看見珠光色的圖案閃爍。
  • 水印:由紫荊花、銀碼數字以及網點圖案組成。
  • 熒光透視圖案:一般情況下為不完整。於背光情況下可見完整的圖案。於紫外光下便會呈現兩種熒光顏色。
  • 鈔票序號:於紫外光下發出熒光紅色。

於2018年新增/改變的特徵[4]

  • 鈔票的背面是以直幅方式去配合主題的版面設計
    • 金融中心
    • 地質公園
    • 粵劇
    • 蝴蝶
    • 飲茶文化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黎健強。《形彩風流——香港視覺文化史話》。香港錢幣鈔票漫談。三聯書店。香港。2002年11月。第172-175頁。ISBN 9789620421525

  1. ^ 金管局及三大銀行公布新鈔圖案 首度採用直身設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港生活,2018-07-24
  2. ^ 2003系列紗票防偽特徵. [201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2010系列紗票防偽特徵. [201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2018系列紗票防偽特徵. [2019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