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美鈔


超级美钞(英语:Superdollar)是指仿冒品质近乎完美的 100 美元纸币伪钞,其来源至今仍是一个谜[1][2][3]。虽然大部分超级伪钞能够通过传统手段识别,但更高级的伪钞可规避部分检测技术,并在市面上流通。美国政府表示,这些假钞自 1980 年代末期开始流入市场,并至少流通至 2000 年 7 月[4]。
对于超级美钞的制造来源,社会各界存在多种看法。美国政府多次指控朝鲜涉嫌制造和散播超级美钞,认为其在多个国家进行伪钞交易[5]。
此外,2002 年,英国一犯罪集团因制造超过 35 万张假冒的 100 美元纸钞而被捕,此案也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应对伪钞问题,美国财政部在 2013 年 推出新版 100 美元纸钞。新版设计引入了多项防伪技术,包括:
- 3D 安全带:票面中央的蓝色立体防伪条随观察角度变化呈现动态效果;
- 变色数字:右下角的“100”字样会随光线角度改变颜色;
- 精细微印刷:在自由钟和票面边缘加入难以复制的微小文字和图案。
这些改进大大提升了纸钞的防伪能力,减少了超级美钞在市面上的流通风险[6]。
鈔票
[编辑]印制与防伪特征
[编辑]超级美钞使用高级油墨和特制纸张进行印制,其防伪特征几乎与真钞无异。
这些伪钞的编号包括:Q17、R18、T20、U21、V22、Y25 和 Z26,这些代号对应不同批次的超级美钞。
超级美钞力求完美复制所有防伪特征,包括:
- 红蓝纤维:散布于纸张纤维中,难以仿造;
- 防伪线:内嵌于纸张之中,在特定光线下可见;
- 防伪水印:在强光照射下显现与头像相符的水印。
美国经济情报局将这些超级美钞分类为 PN-14342。根据调查,这些钞票的印刷工艺采用凹版印刷与精细字模排印技术,使得其质感与真钞极为接近,甚至资深的鉴证专家在检测前也需进行全面仔细的研究,才能鉴别真伪。
疑似来源与指控
[编辑]多名脱北者指证这些伪钞来自朝鲜,并由代号为“39号办公室”的秘密机构负责印制,地点位于平安南道的平城市(Pyeongseong, 平城市)[7] 。一名脱北者甚至将伪钞交予韩国国家情报院的鉴证专家进行检测,初步检验显示伪钞的逼真度极高,连南韩专家也一度怀疑这些是否真的是伪钞[8] 。 此外,《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曾采访一位知情的朝鲜化学家,他透露了这些钞票的制造细节,并声称这些钞票是通过朝鲜外交官与国际犯罪组织渠道流通到全球市场的。
其他可能来源的传闻
[编辑]据一些情报人士(来源未明确)透露,“超级美钞”的技术最早源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并于 1970 年代输出给伊朗巴列维国王(Shah of Iran)。目的是帮助伊朗购买军火与设备以镇压革命势力。然而,在 1979 年伊朗革命胜利后,新领导人霍梅尼接管了这些技术,进行改良并大规模印制超级美钞:
- 资金支持:为输出宗教革命提供大量资金;
- 经济报复:利用假钞冲击美国经济,并进行对美货币战。
尽管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尚无明确证据能完全证实。但其流通路线和高仿真度仍引发国际关注。
散佈方法
[编辑]超级美钞的散布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
1. 朝鲜外交官网络
[编辑]朝鲜的外交官在造访其他国家之前,通常会途经莫斯科,并从各地的朝鲜大使馆接收美元作为差旅开支。据调查,这些超级伪钞会以接近1:1 的比例混入真钞中进行流通,部分外交官甚至并不知晓其中掺有假钞。这种利用外交特权进行的流通方式,使超级美钞得以悄无声息地进入多个国际市场。
2. 英国地下犯罪网络
[编辑]超级美钞还被怀疑通过英国的地下犯罪网络传播,尤其与爱尔兰共和军(IRA)有联系。
据情报显示,爱尔兰共和军参谋长 Seán Garland 曾与部分前克格勃(KGB)人员前往莫斯科的朝鲜领事馆,并接受伪钞的“委托”任务。朝鲜领事馆安排 Garland 将这些伪钞运往都柏林与伯明翰,并设法兑换为英镑和其他真钞。[9][10]
Garland 不仅参与伪钞流通,还牵涉其他跨国犯罪活动,金额数以百万计。他后来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被捕,但通过“保外就医”离开英国前往爱尔兰共和国。由于爱尔兰与美国之间未签署引渡条约,美国司法部门无法将其引渡审判。Garland 表示,若他受到爱尔兰法院的审判,他将会自愿向当局投降。
3. 早期怀疑与调查
[编辑]在调查人员最终确认超级美钞的源头来自朝鲜之前,一度曾怀疑这些伪钞来自伊朗或叙利亚。这种猜测主要基于两国的货币危机与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对抗。但随着更多情报的揭露,调查逐渐指向朝鲜的“39号办公室”以及其外交网络的全球流通路径。
打击伪钞行动
[编辑]自 2004 年起,美国政府便将目光锁定朝鲜,试图遏制超级美钞的全球流通。作为行动的一部分,美国对多家银行展开调查,包括:
此外,美国更禁止本国公民使用汇业银行的理财服务[13][14], 并威胁对朝鲜实施与核武无关的经济制裁。
在两次大规模执法行动中,共有 87 名涉嫌持有伪钞的嫌疑人被捕,展示了美国对超级美钞问题的强硬立场。
争议与传闻
[编辑]虽然美国政府多次指控朝鲜是超级美钞的主要来源,但相关说法并非毫无争议。2007 年 1 月,德国最大报章《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曾引述美国政府匿名消息,称这些伪钞可能来自华盛顿附近一间由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拥有的印刷厂,甚至暗示 CIA 利用伪钞作为秘密经费,以规避国会对预算的控制。[15] 对此指控,美国政府从未正式回应,引发更大的舆论猜测。
中国大陆与韩国的态度
[编辑]最初,中国大陆与韩国对超级美钞来源于朝鲜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來源請求]。
- 2006 年 1 月 11 日,《朝鲜日报》援引韩国外交部消息称,中国在独立调查后得出结论,朝鲜难辞其咎,并表示将向朝鲜施压,要求停止伪钞活动。
- 韩国的中间角色:韩国试图扮演中间调解者的角色,联合各政党以温和的方式表达立场,希望能得到各方接受[16]。
然而,在 2006 年 1 月 22 日 的大型会议中,美国出示相关证据并要求韩国加入对朝鲜的制裁,但遭到拒绝[17][18]。
外交豁免与避责
[编辑]尽管有多名朝鲜外交官被发现持有超级美钞并遭到逮捕,但凭借外交豁免权,他们成功逃避了司法起诉[20] 。这种豁免机制使朝鲜的超级美钞得以在多个国家流通,而难以受到实际法律惩处。
日本的制裁措施
[编辑]- 2006 年 2 月 2 日,日本各大银行跟随美国,自发对汇业银行实施金融制裁,以切断伪钞的资金流动[21]。
- 同年 8 月,《产经新闻》报道指出,朝鲜在全球 10 个国家开设了 23 个银行账户,主要用于洗钱和资金转移[22]。
日本的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对朝鲜金融网络的国际围堵进一步升级。
參考資料
[编辑]- ^ Some sources also view other high-dollar notes, such as the counterfeit $50, as "superdollars", "supernotes", or "superbills".
- ^ Weinberg, Michael. Careers in Crime: An Applicant's Guide.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 2008-03-01: 61 [2 September 2011]. ISBN 978-0-7407-5708-2.
- ^ Counterfeit U.S. currency abroad issues and U.S. deterrence efforts: report to the Honorable John M. Spratt Jr.,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DIANE Publishing. 1996: 52. ISBN 978-1-4289-7980-2.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rte-20110718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Dick K. Nanto. North Korean Counterfeiting of U.S. Currency (PDF) (报告).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12 June 2009 [10 June 2015]. RL33324.
- ^ Federal Reserve Announces Day of Issue of Redesigned $100 Note. U.S.Currency Education Program. April 24, 2013 [30 July 2020].
- ^ No Ordinary Counterfeit.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7-23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 Programmes | Panorama | What is a superdollar?. BBC News. 2004-06-19 [201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 ^ Asia-Pacific | US says N Korea forged dollars. BBC News. 2005-10-13 [201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 存档副本. [2005-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14).
- ^ 存档副本. [200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7).
- ^ 存档副本. [200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2).
- ^ [存档副本. [2006-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11). Treasury Designates Banco Delta Asia as Primary Money Laundering Concern under USA PATRIOT Act, 美國財政部 新聞發佈
- ^ http://www.banktech.com/aml/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175002415[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0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3).
- ^ 存档副本. [200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7).
- ^ 存档副本. [200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6).
- ^ 기사입력 2010-04-07 16:23. 국내 내륙 항공노선 이용객 지난해 22%감소-헤럴드경제. Koreaherald.co.kr. 2010-04-07 [201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5).
- ^ 存档副本. [200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6).
- ^ By Mike Chinoy CNN Senior Asia Correspondent. Macau focus of push on NK activity - May 18, 2006. CNN.com. [201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 ^ 存档副本. [200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7).
- ^ N. Korea has opened accounts at 23 banks in 10 countries. 共同通信社. 2006年8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