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昌县
谷昌县 | |
---|---|
县 | |
元封二年(前109年)—南朝齐、梁时期 | |
歷史 | |
• 成立 | 元封二年(前109年) |
• 废除 | 南朝齐、梁时期 |
今属于 | 昆明市 |
谷昌县,西汉至南朝梁时期的县,治所在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羊甫头墓地附近,辖境包括呈贡以北的昆明坝区[1]。
历史
[编辑]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将军郭昌平定西南夷,设益州郡[2]。又以将军威名设郭昌县[3],汉宣帝(前74年-前48年)时改为谷昌县[註 1]。两汉时属益州郡[6][7],三国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郡,谷昌改属建宁[8]。西晋泰始七年(271年),武帝划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设立宁州[9],谷昌县属宁州建宁郡。太安二年(303年),晋惠帝分建宁以西七县另立为益州郡,谷昌县改属益州郡,永嘉二年(308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10]。南朝宋、齐属晋宁郡[11][12],齐时南中各地已被大姓爨氏控制,萧梁仅能遥领宁州,到陈朝即不再统治宁州[13]。
郭昌在元封六年(前105年)平定益州郡昆明夷反叛时被击败,遭朝廷夺印,朱惠荣指出汉王朝是否会用一个被夺印的将军名字来做县名存疑,“谷昌”一名应从《蛮书》之说[14],来自当地酋长“谷昌王”[15]。
2021年,河泊所遗址考古挖掘出有关谷昌县的实物材料,有“谷昌”简牍[16]。
地望
[编辑]因《蛮书》称柘东城“东十馀里有谷昌村”[14],因此一般认为谷昌县在后世昆明城以东十里。此外,《寰宇通志》定谷昌县于与云南府城南北相距十里的“苴兰故城”[註 2],汪士铎定于富民县北[18],吕调阳定于贵州大定府[19]。方国瑜认为富民、大定二说失之甚远,系任意为说[20]。
随着20世纪考古工作的推进,羊甫头墓地被发现,与《蛮书》“东十馀里”的记载相埒,谷昌县治因此推测在这附近,杨帆认为在羊甫头墓地与天子庙古墓群之间,大致为牛街庄、鸣泉-小板桥一带[21]。朱惠荣将谷昌县治定于阿拉街道高桥村,此地距离羊甫头墓地甚近,距天子庙古墓群、小松山墓地、麻莪村冶铸遗址不远,且在宝象河谷口与滇池古湖岸线交汇处,是古滇国及汉晋益州郡治对外控扼的咽喉,战略位置重要[15]。
纪念
[编辑]明初日本诗僧机先作组诗《滇阳六景》,其中《金马朝晖》有诗句“汉将开边古道通”[22]。
1945年,因昆明县与昆明市重名,云南省政府上报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将昆明县改为“谷昌县”。行政院于民国34年(1945年)6月28日以平人字第13816号令,颁发“云南省谷昌县印”一颗。谷昌县印颁发到昆明县后,昆明县参议会、政府机关及群众团体均反对更名。民国37年(1948年)三月,行政院批准仍保留昆明县名,同月12日,昆明县长方国定将“云南省谷昌县印”原封上缴注销。谷昌县印从未启用,实际上未行使更名,仅社会上有少量改用“谷昌县”的情况[23]。
1946年,盘龙江上游建成“谷昌坝”,位于昆明东北郊回流湾村以南一千米的芹菜冲,因谷昌县而得名,坝南端有《建谷昌坝碑》二方。松华坝水库建成后被淹没[24]。
注释
[编辑]引用
[编辑]- ^ 昆明羊甫头墓地(2005年),第4页
- ^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194页:"(元封二年六月)又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平西南夷未服者,以为益州郡。"
- ^ 3.0 3.1 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第272页:"谷昌县,汉武帝将军郭昌讨夷,平之;因名郭昌,以威夷。孝章时改为谷昌也。"
- ^ 道光云南通志稿,卷三十二,建置志一之二·沿革二,第八页:"益州郡谷昌 谨案:谷昌旧址当以《蛮书》为古而可据,明统志旧志恐皆未确。《华阳国志》之说,《前汉书》县已名谷昌,恐未可凭,或孝章系孝宣之误。"
- ^ 汉书补注,前汉二十八上,第783页:"案西京已名谷昌,章盖宣之误。"
- ^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八上,第1601页:"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开。……县二十四:滇池,双柏,同劳,铜濑,连然,俞元,收靡,谷昌,秦臧,邪龙,味,昆泽,叶榆,律高,不韦,云南,嶲唐,弄栋,比苏,贲古,毋棳,胜休,健伶,来唯。"
- ^ 后汉书,志二十三·郡国五,第3512-3513页:"益州郡,武帝置。……滇池,胜休,俞元,律高,贲古,毋棳,建伶,谷昌,牧靡,味,昆泽,同濑,同劳,双柏,连然,梇栋,秦臧。"
-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1页:"建宁郡,蜀置,统县十七,户二万九千。味、昆泽、存䣖、新定、谈槀、母单、同濑、漏江、牧麻、谷昌、连然、秦臧、双柏、俞元、修云、泠丘、滇池。"
-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0页:"泰始七年,武帝以益州地广,分益州之建宁、兴古、云南、交州之永昌,合四郡为宁州,统县四十五,户八万三千。"
-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1页:"太康三年,武帝又废宁州入益州,立南夷校尉以护之。太安二年,惠帝复置宁州,又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曰晋宁,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
- ^ 宋书,卷三十八·州郡四,第1183页:"晋宁太守,晋惠帝太安二年,分建宁西七县为益州郡,晋怀帝更名。……谷昌长,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
- ^ 南齐书,卷十五·州郡下,第304页:"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诸葛亮所谓不毛之地也。……晋宁郡:建伶、连然、滇池、俞元、谷昌、秦臧、双柏。"
- ^ 尤中(1990年),第86-89页
- ^ 14.0 14.1 蛮书,卷六·云南城镇,第135-136页:"柘东城,广德二年凤伽异所置也。其地汉旧昆川,故谓昆池。东北有井邑城隍,城西有汉城,土俗相传云是庄𫏋故城。城之东十馀里有谷昌村,汉谷昌王故地也。"
- ^ 15.0 15.1 朱惠荣(2017年),第162-163页
- ^ 严勇. 国宝画重点|珍贵的封泥与简牍里,藏着古滇国哪些秘密?. 新华社. 2024-05-14 [2025-07-05].
- ^ 《寰宇通志》,引自云南史料丛刊,第七卷,第137页:"苴兰故城,与府城南北相距十余里,楚庄蹻王滇时所筑,一名谷昌城。"
- ^ 汪士铎《汉志释地略》,引自史记两汉书三史 补编,第三册,第62页:"谷昌,富民北。"
- ^ 吕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引自史记两汉书三史 补编,第三册,第36页:"谷昌,今大定府。"
- ^ 方国瑜(1987年),第61页
- ^ 杨帆(2022年)
- ^ 朱蕊(2018年),第174页
- ^ 李恭(1995年)
- ^ 吴光范(2004年),第168页
参考资料
[编辑]- 班固撰; 颜师古注. 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CSBN 11018·341.
- 范晔撰; 李贤注. 后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CSBN 11018·575.
- 王先谦. 汉书补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CSBN 11018·1171.
- 房玄龄. 晋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CSBN 11018·640.
- 常璩撰; 任乃强校注.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ISBN 7-5325-1778-0.
- 沈约. 宋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CSBN 11018·639.
- 萧子显. 南齐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CSBN 11018·599.
- 樊绰撰; 向达校注. 蛮书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CSBN 11018·214.
- 阮元等修; 王崧等纂. 道光云南通志稿. 1836.
- 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 (编). 史记两汉书三史 补编.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ISBN 7-5013-2730-0.
- 方国瑜等 (编). 云南史料丛刊.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8. ISBN 7-81025-828-1.
- 方国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ISBN 7-101-00125-4.
- 尤中. 云南地方沿革史.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2-00606-0.
-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昆明市博物馆; 官渡区博物馆. 昆明羊甫头墓地.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ISBN 7-03-015369-3.
- 朱惠荣. 宝象河与谷昌城、官渡城. 昆明古城与滇池.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 153–171. ISBN 978-7-222-15657-9.
- 杨帆. 浅析“昆明”. 政协昆明市官渡区委员会 (编). 文物里的官渡.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22: 308–312. ISBN 978-7-5587-4760-1.
- 朱蕊. 沐昂《沧海遗珠》注.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482-3380-0.
- 李恭. 谷昌县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官渡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官渡区文史资料选辑 第8辑. 1995: 42–43.
- 吴光范. 昆明地名博览辞典.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7-222-04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