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裴輝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裴輝璧

裴輝壁越南语Bùi Huy Bích裴輝壁;1744年10月3日—1818年5月25日),又作裴輝璧,字希章越南语Hy Chương希章),號存庵越南语Tồn Am存庵),越南後黎朝官員、詩人、文學家、儒學學者。

生平

[编辑]

裴輝壁是山南上鎮常信府青池縣定功社(今屬河內市黃梅郡定功坊)人,景興五年八月二十八日(1744年10月3日)出生,父親是鄉村塾師。他少年時跟隨父親學習,17歲時師從進士阮伯佇。景興二十三年(1762年),裴輝壁19歲,考中鄉貢。次年會試不中,又師從黎貴惇,繼續學習。景興三十年(1769年),裴輝壁考中進士[1]

景興三十二年(1771年),裴輝壁被任命為翰林院校理、侍制。後被任命為添差府僚知戶番,兼東閣校書。景興三十八年(1777年),他出任乂安鎮督同,鎮壓叛亂。景興四十一年(1780年),升為乂安鎮協鎮,兼署乂安處參政。次年(1781年),靖王鄭森召他還朝,擔任入侍陪從。景興四十五年(1784年)夏四月,升參從,封繼烈侯。自從鄭棕兵變推翻鄭檊後,當時三府兵恃有擁立之功,驕横日甚,輝壁盡力調解安撫,但朝政敗壞之勢已經難挽。[2][3]景興四十六年(1785年)春三月,裴輝壁力主為黎顯宗上尊號,並恢復舊時的朔望朝賀制度,以「扶帝室以收人心」[4];同時他又修葺了太學,奬勸儒賢,裁抑僥倖[5]。景興四十七年(1786年)六月,阮惠率領西山軍進攻北河。端南王鄭棕以裴輝壁執政無功為由,貶他到前線擔任督戰。[6]八月,新繼位的昭統帝重立鄭氏王府,晏都王鄭槰任命裴輝壁為同平章事兼行參從,他推辭不任,辭官返鄉。[7]

此後,昭統帝阮惠阮福映都曾徵召他出仕,但均被他拒絕。嘉隆十七年(1818年),裴輝壁去世,壽七十五歲。

作品

[编辑]

裴辉壁著有《四書節要》、《五經節要》、《五經節要演義》、《少微節要大全》、《性理節要大全》、《書經節要》、《乂安詩集》、《存庵詩稿》、《存庵文稿》、《皇越文選》、《皇越詩選》、《旅中雜說》、《青池裴氏家譜》等。

注釋

[编辑]
  1. ^ 景興三十年進士題名碑[失效連結]
  2.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六):「夏四月,以裴輝璧行參從,張登揆、陳功燦等同陪從。三府兵驕横日甚,政府一有舉措,相聚訾議,文臣武將束手而已。輝璧從容調幹,軍情稍定。然潰蕩之势,終不可收輯矣。」
  3. ^ 《桑滄偶錄》:「三府兵作亂,擁立故王元子棕,是為端南王。裴公輝壁在政府多方綏輯,中外粗定。」
  4.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六):「四十六年〈淸乾隆五十年〉春三月,羣臣上尊號。上尊號曰淵懿欽恭仁慈德壽皇帝。自鄭森擅國,朔望之禮久廢。輝璧初入政府,謀扶帝室以收人心,啓請百官尊帝徽號,朔望朝賀如舊制。」
  5.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六):「修太學。辰國家多故,學校傾頺。輝璧欲作興文學,以鎭羣情。因請增加修葺,又常就監講肄,奬勸儒賢,裁抑僥倖,當世多賢之。」
  6.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四十六):「楷以參從裴輝璧執政無狀,至是又無匡濟之略,心厭之,乃出爲督戰。」
  7. ^ 大越史記全書》續編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