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蔣元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蒋元枢
蔣元樞
鹽行禹帝宮蔣元樞像
鹽行禹帝宮蔣元樞像
大清福建臺灣府知府護理分巡臺灣道
籍貫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
族裔漢族
字號仲升,號香巖
出生乾隆三年(1738年)
逝世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出身
  •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科舉人

蔣元樞臺灣話Tsiúnn guân-tshu,1738年6月6日—1781年4月11日[1]),字仲升,號香巖江蘇常熟人,清朝官員[2][3][1]。曾擔任過福建仙遊縣惠安縣崇安縣建陽縣晉江縣等縣知縣、廈門同知臺灣府知府,並護理過臺灣道[1]。其擔任臺灣府知府期間頗有建樹,與同樣擔過臺灣府知府的蔣毓英蔣允焄合稱為府城三蔣。

生平

[编辑]
臺南風神廟裡的前臺灣知府蔣元樞像

蔣元樞出身常熟蔣氏望族,祖父蔣廷錫、父蔣溥均官至大學士[1]。蔣元樞於乾隆三年四月十九日(1738年6月6日)出生,於二十四年(1759年)中舉人,但因為父親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去世的關係而守制[1]。服完喪後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以舉人資格捐納知縣,分發福建試用[1]。隔年(1765年)署福建省興化府仙遊縣知縣,並在該年隨閩浙總督前往浙江協辦乾隆帝四下江南事宜[1]。不久其妻子於仙遊縣官署逝世,之後蔣元樞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權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知縣,同年十月改署建寧府崇安縣知縣,隔年(1767年)又改調建寧府建陽縣知縣[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回任崇安縣知縣,任內曾整修縣學[1]。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廿日(1769年8月21日),調補泉州府晉江縣知縣,後於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升廈門同知[1]

乾隆四十年(1775年)渡臺,於四月十四日(5月13日)就任臺灣府知府,次年十二月廿九日(1777年2月6日)護理臺灣道直到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廿九日(1777年6月4日)[1]。蔣元樞擔任臺灣府知府期間重建臺灣府木城,整飭海防,修建多處砲臺,增葺文廟、學宮,還曾編修《臺郡各建築圖說[3]。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十四日(1778年4月10日)任滿三年,繼任知府萬綿前於六月到任[1]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時,蔣元樞再度奉派浙省辦差,並獲乾隆帝引見。正當地方大員欲試蔣元樞更高要職之際,蔣元樞卻以病告免,回籍調理,旋於隔年(乾隆四十六)三月十八日(1781年4月11日)於福建逝世,乾隆帝得悉「深為悼念」,誥封朝議大夫。[4]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1783年1月18日)葬於常熟縣虞山北[1]

其他

[编辑]
  • 乾隆帝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對蔣元樞的謝恩摺評語「有出息,蔣溥之子」。[4][5]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南巡接見時考語「蔣溥之子,還妥當。像賜棨。」[5]
  • 蔣元樞在台灣留下《臺郡各建築圖說》、《護理臺澎兵備道臺灣府正堂蔣德政碑》等文物。然而據郭果六指出,這其實反映出萬曆至乾隆年間的浮誇立碑陋習。並以《護理臺澎兵備道臺灣府正堂蔣德政碑》為例,指出「民眾對他寫了許多空泛的頌揚之詞,立碑的具體緣由卻只因為蔣氏改建軍工廠門前的一座木板橋。」並根據〈重建臺郡橋梁圖說〉附圖所繪的橋樑指出橋的規模只有元人散曲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只因一座小橋就大張旗鼓的立碑讚頌,只怕建橋的花費還比不上立碑的支出。」浮誇的立碑也導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全面禁碑與毀碑。[5]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陳文達. 〈蔣元樞之生平(一七三八-一七八一)〉. 《臺灣文獻》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06-01, 49 (2): 163-167頁. 
  2. ^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3. ^ 3.0 3.1 (清)李銘皖馮桂芬,《蘇州府志》,光緒九年(1883年),江蘇書局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蘇州府志·卷一百·人物二十七》頁四十:(蔣)元樞,字仲升,以舉人任福建知縣,歷陞臺灣府知府。重建木城,培單爲複,濱海處增創堞樓、礮臺規畫經久,理學政,添立澎湖人應試者爲澎字號,歲科取進一名,增葺文廟、學宮、禮樂器皿咸備。俸滿歸卒。
  4. ^ 4.0 4.1 蔡承豪. 〈精明強幹,任事實心─蔣元樞任官之評〉. 《故宮文物月刊》. 2019-11, 440: 16-26頁. 
  5. ^ 5.0 5.1 5.2 郭果六. 〈禁碑與毀碑─從蔣元樞知府的《重修台郡個建築圖說》談乾隆皇帝的另一項文化大業〉. 《故宮文物月刊》. 2004-01, 250: 96-100頁.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李倓
建寧府崇安縣知縣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繼任:
?
前任:
方鼎
泉州府晉江縣知縣
乾隆三十四-三十六年
(1769-1771年)
繼任:
徐之寬
前任:
鄔維肅
泉州府同安縣知縣
乾隆三十七-三十七年
(1772-1772年)
繼任:
侯大成
前任:
成城
臺灣府知府
乾隆四十年四月十四日(1775年5月13日)上任
繼任:
萬綿前
前任:
馮廷丞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1777年2月6日)上任
繼任:
張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