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華盛頓網球公開賽

坐标38°57′14″N 77°02′13″W / 38.954°N 77.037°W / 38.954; -77.037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華盛頓公開賽
华盛顿公开赛
Washington Open
賽事資料
賽會Mubadala Citi DC Open
創立1969年,​56年前​(1969
地點 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場館威廉·H·G·菲茨杰拉德网球中心
地面室外硬地球場
網站citiopentennis.com/
應屆冠軍 (2025)
男子單打澳大利亚 亚历克斯·德米纳尔
女子單打加拿大 莱拉·费尔南德斯
男子雙打義大利 西莫內·博萊利
義大利 安德烈亚·瓦瓦索里
女子双打美国 泰勒·湯森
中国 张帅
ATP巡回赛
級別ATP500巡回赛
籤表48單打/16雙打
獎金$2,396,115美元 (2025)
WTA巡回赛
級別WTA500巡回赛
籤表28單打/16雙打
獎金$1,282,951美元 (2025)

华盛顿网球公开赛(Washington Open)目前由赞助商冠名为穆巴达拉花旗银行特区公开赛(Mubadala Citi DC Open),是每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办的男女合辦职业网球赛事。赛事級別為ATP500巡回赛WTA500巡回赛,比賽場地位於岩溪公园威廉·H·G·菲茨杰拉德网球中心的室外硬地球场[1]

历史

[编辑]
華盛頓公開賽中央球場(2017年)
中央球場夜場比賽(2018年)
A側球場(2017年)

华盛顿之星国际赛(Washington Star International)創立于1969年,最初在室外红土球场进行,直到1986年改为硬地球场至今。賽事曾多次更名,包括索夫兰银行精英赛(Sovran Bank Classic,1982—1992)、新闻周刊网球精英赛(Newsweek Tennis Classic,1993)、莱格·梅森网球精英赛(Legg Mason Tennis Classic,1994—2011)和花旗公開賽(Citi Open,2012—2022)。

约翰·A·哈里斯英语John A. Harris(Potomac Ventures)和唐纳德·戴尔英语Donald DellProServ英语ProServ)一直密切參與赛事運營,擔任賽事聯合總監長達25年。舉辦地华盛顿特区則是在阿瑟·阿什的敦促下选定的。

2011年,首屆女子赛事——花旗银行公开赛马里兰州大学公园举行。2012赛季,ATP华盛顿和WTA马里兰合并,女子赛事移至菲茨杰拉德网球中心,花旗集团也接替莱格·梅森成为联合赛事的新冠名赞助商。[2]

2015年,ESPN接手美国网球公开赛美网系列赛的独家转播权(前一年(2014)的轉播由ESPN和网球频道共同分擔),但ESPN2轉播時數將低於4小时,其余賽事則放在ESPN3串流媒体的舉動引發爭議。[3]唐纳德·戴尔批评ESPN利用ESPN3获得赛事版权,却没有在电视播出的意图,他说:“如果举办一场赛事,费用是200万美元,赞助资金在600万至800万美元之间,那么赞助商肯定不希望只有4到6个小时的电视转播时间。”最終花旗银行公开赛退出美网系列赛,以便与网球频道达成新的转播权协议。为期四年、价值210万美元的协议包括171个小时的全程电视转播,以及为额外的设施提供资金。[4][5]

2019年,華盛頓公開賽被創投家兼美国网球协会(USTA)董事马克·艾因英语Mark Ein收購後重返美网系列赛,网球频道媒体版权也延长五年。[6]

2020年,賽事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而取消。2021年,男子賽事重新舉辦,但女子賽事由於東京奧運日程衝突未獲WTA的批准再次被取消。[7]賽會改以女子邀請賽方式,參賽者包括科科·高夫潔西卡·佩古拉珍妮弗·布雷迪(布雷迪退出後由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替補),[8][9]為期三天的賽程最終由佩古拉勝出。

2022年,女子賽事恢复。2023年6月1日,WTA宣布创办于1971年的WTA500圣何塞站版權将移至华盛顿,本站也成为首个男女合辦的500级别赛事。[10]

历届决赛

[编辑]

男子单打

[编辑]
美国传奇名将阿瑟·阿什在1973年勝出
安德烈·阿加西以5次夺冠為男子球员之最
加埃爾·蒙菲爾斯在2016年获得冠军
亞歷山大·茲韋列夫在2018年卫冕成功
冠军 亚军 比分
1969 巴西 托马斯·科赫英语Thomaz Koch 美国 阿瑟·阿什 7–5, 9–7, 4–6, 2–6, 6–4
↓  大奖赛超级系列赛  ↓
1970 美国 克里夫·里奇英语Cliff Richey 美国 阿瑟·阿什 (2) 7–5, 6–1, 6–2
↓  世界网球锦标赛  ↓
1971 澳大利亚 肯·羅斯威爾 美国 马蒂·里森 6–2, 7–5, 6–1
1972 澳大利亚 托尼·罗奇 美国 马蒂·里森 (2) 3–6, 7–6, 6–4
↓  大奖赛超级系列赛  ↓
1973 美国 阿瑟·阿什 荷兰 汤姆·奥克英语Tom Okker 6–4, 6–2
1974 美国 哈罗德·所罗门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1–6, 6–3, 6–4
1975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美国 哈罗德·所罗门 6–1, 6–3
1976 美国 占美·干納斯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6–2, 6–4
1977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2)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6–4, 7–5
1978 美国 占美·干納斯 (2) 美国 艾迪·迪布斯英语Eddie Dibbs 7–5, 7–5
1979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3) 巴拉圭 维克托·佩奇 7–6(7–4), 7–6(7–3)
1980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阿根廷 何塞·路易斯·克萊克英语José Luis Clerc 7–5, 4–6, 6–4
1981 阿根廷 何塞·路易斯·克萊克英语José Luis Clerc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2) 7–5, 6–2
1982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美国 吉米·阿里亚斯 6–3, 6–3
1983 阿根廷 何塞·路易斯·克萊克 (2) 美国 吉米·阿里亚斯 (2) 6–3, 3–6, 6–0
1984 厄瓜多尔 安德烈斯·戈梅斯 美国 亚伦·克里克斯坦英语Aron Krickstein 6–2, 6–2
1985 法國 雅尼克·诺阿 阿根廷 马丁·杰特英语Martín Jaite 6–4, 6–3
1986 捷克斯洛伐克 卡雷尔·诺瓦切克 法國 蒂埃里·图拉斯内英语Thierry Tulasne 6–1, 7–6(7–4)
1987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2) 美国 布拉德·吉尔伯特 6–1, 6–0
1988 美国 占美·干納斯 (3) 厄瓜多尔 安德烈斯·戈梅斯 6–1, 6–4
1989 美国 提姆·馬約特 美国 布拉德·吉尔伯特 (2) 3–6, 6–4, 7–5
1990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美国 吉姆·格拉布 6–1, 6–4
↓  ATP500 [a]  ↓
1991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2) 捷克斯洛伐克 佩特·科尔达 6–3, 6–4
1992 捷克斯洛伐克 佩特·科尔达 瑞典 亨里克·霍尔姆英语Henrik Holm 6–4, 6–4
1993 以色列 阿莫斯·曼斯多夫英语Amos Mansdorf 美国 托德·馬丁 7–6(7–3), 7–5
1994 瑞典 斯特凡·埃德贝里 澳大利亚 杰森·斯托尔滕贝格英语Jason Stoltenberg 6–4, 6–2
1995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3) 瑞典 斯特凡·埃德贝里 6–4, 2–6, 7–5
1996 美国 張德培 南非 韋恩·費雷拉 6–2, 6–4
1997 美国 張德培 (2) 捷克 佩特·科尔达 (2) 5–7, 6–2, 6–1
1998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4) 澳大利亚 斯科特·德雷珀 6–2, 6–0
1999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5) 俄罗斯 叶夫盖尼·卡费尔尼科夫 7–6(7–3), 6–1
2000 西班牙 亚历克斯·科雷查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6–2, 6–3
2001 美国 安迪·罗迪克 荷兰 翔·沙爾肯 6–2, 6–3
2002 美国 詹姆斯·布莱克 泰国 帕拉东·斯里查潘 1–6, 7–6(7–5), 6–4
↓  ATP250  ↓
2003 英国 蒂姆·亨曼 智利 費爾南多·岡薩雷斯 6–3, 6–4
2004 澳大利亚 莱顿·休伊特 卢森堡 吉勒斯·米勒 6–3, 6–4
2005 美国 安迪·罗迪克 (2) 美国 詹姆斯·布莱克 7–5, 6–3
2006 法國 阿诺·克莱芒 英国 安迪·穆雷 7–6(7–3), 6–2
2007 美国 安迪·罗迪克 (3) 美国 約翰·伊斯內爾 6–4, 7–6(7–4)
2008 阿根廷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塞尔维亚 維克托·特羅伊茨基 6–3, 6–3
↓  ATP500  ↓
2009 阿根廷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2) 美国 安迪·罗迪克 3–6, 7–5, 7–6(8–6)
2010 阿根廷 大卫·纳尔班迪安 賽普勒斯 马科斯·巴格达蒂斯 6–2, 7–6(7–4)
2011 捷克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法國 加埃爾·蒙菲爾斯 6–4, 6–4
2012 乌克兰 亞歷山大·多爾戈波洛夫 德国 托米·哈斯 6–7(7–9), 6–4, 6–1
2013 阿根廷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3) 美国 約翰·伊斯內爾 (2) 3–6, 6–1, 6–2
2014 加拿大 米洛斯·拉奧歷 加拿大 瓦謝克·波斯皮西爾 6–1, 6–4
2015 日本 錦織圭 美国 約翰·伊斯內爾 (3) 4–6, 6–4, 6–4
2016 法國 加埃爾·蒙菲爾斯 克罗地亚 伊沃·卡洛維奇 5–7, 7–6(8–6), 6–4
2017 德国 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南非 凱文·安德森 6–4, 6–4
2018 德国 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2) 澳大利亚 阿莱克斯·德米瑙尔 6–2, 6–4
2019 澳大利亚 尼克·基里奧斯 俄罗斯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7–6(8–6), 7–6(7–4)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2021 義大利 扬尼克·辛纳 美国 麥肯齊·麥克唐納 7–5, 4–6, 7–5
2022 澳大利亚 尼克·基里奧斯 (2) 日本 西岡良仁 6–4, 6–3
2023 英国 丹·埃文斯 荷兰 塔隆·格里克斯波爾 7–5, 6–3
2024 美国 塞巴斯蒂安·科达 義大利 弗拉维奥·科博利 4–6, 6–2, 6–0
2025 澳大利亚 亚历克斯·德米纳尔 西班牙 亚历杭德罗·达维多维奇·福基纳 5–7, 6–1, 7–6(7–3)

女子单打

[编辑]
冠军 亚军 比分
2011 俄罗斯 娜佳·彼得罗娃 以色列 莎哈爾·皮爾 7–5, 6–2
2012 斯洛伐克 瑪格達蓮娜·里巴里科娃 俄罗斯 安娜斯塔西亚·帕夫柳琴科娃 6–1, 6–1
2013 斯洛伐克 瑪格達蓮娜·里巴里科娃 (2) 德国 安德烈娅·佩特科维奇 6–4, 7–6(7–2)
2014 俄罗斯 斯维特拉娜·库兹涅佐娃 日本 奈良久留美 6–3, 4–6, 6–4
2015 美国 斯隆·斯蒂芬斯 俄罗斯 安娜斯塔西亞·帕夫柳琴科娃 (2) 6–1, 6–2
2016 比利时 雅尼娅·维克梅耶尔 美国 勞倫·戴維斯 6–4, 6–2
2017 俄罗斯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德国 尤莉亞·戈格斯 3–6, 7–6(7–2), 6–0
2018 俄罗斯 斯维特拉娜·库兹涅佐娃 (2) 克罗地亚 唐娜·維基奇 4–6, 7–6(9–7), 6–2
2019 美国 潔西卡·佩古拉 義大利 卡米拉·吉奧爾吉 6–2, 6–2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2021 赛事取消(以邀請賽形式進行)
2022 卢德米拉·萨姆索诺娃 爱沙尼亚 卡娅·卡内皮 4–6, 6–3, 6–3
↓ WTA500 ↓
2023 美国 科科·高夫 希腊 瑪麗亞·莎卡瑞 6–2, 6–3
2024 西班牙 葆拉·巴多萨 捷克 玛丽·鲍兹科娃 6–1, 4–6, 6–4
2025 加拿大 莱拉·费尔南德斯 安娜·卡林斯卡娅 6–1, 6–2

男子双打

[编辑]
冠军 亚军 比分
1969 智利 帕特里西奥·科尔内霍
智利 海梅·菲略尔
美国 鲍勃·卢茨
美国 斯坦·史密斯
4–6, 6–1, 6–4
↓  大奖赛超级系列赛 (1978–1989)  ↓
1970 南非 鲍勃·休伊特
南非 弗鲁·麦克米伦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伊翁·提里亞克
7–5, 6–0
↓  世界网球锦标赛  ↓
1971 荷兰 汤姆·奥克英语Tom Okker
美国 马蒂·里森
澳大利亚 鲍勃·卡迈克尔
澳大利亚 雷·魯菲爾斯英语Ray Ruffels
7–6, 6–2
1972 荷兰 汤姆·奥克 (2)
美国 马蒂·里森 (2)
澳大利亚 約翰·紐康姆
澳大利亚 托尼·罗奇
3–6, 6–3, 6–2
↓  大奖赛超级系列赛 (1978–1989)  ↓
1973 澳大利亚 罗斯·凯斯
澳大利亚 杰夫·马斯特斯
澳大利亚 迪克·克里利英语Dick Crealy
辛巴威 安德魯·帕蒂森英语Andrew Pattison
2–6, 6–1, 6–4
1974 美国 湯姆·戈爾曼英语Tom Gorman (tennis)
美国 马蒂·里森 (3)
智利 帕特里西奥·科尔内霍
智利 海梅·菲略尔
7–5, 6–1
1975 美国 鲍勃·卢茨
美国 斯坦·史密斯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7–5, 2–6, 6–1
1976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美国 阿瑟·阿什
美国 占美·干納斯
6–3, 6–3
1977 澳大利亚 約翰·亞歷山大
澳大利亚 菲尔·登特
美国 弗雷德·麦克奈尔
美国 舍伍德·斯图尔特
7–5, 7–5
1978 美国 阿瑟·阿什
南非 鲍勃·休伊特 (2)
美国 弗雷德·麦克奈尔 (2)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2)
6–3, 6–4
1979 美国 马蒂·里森 (4)
美国 舍伍德·斯图尔特
美国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3)
2–6, 6–3, 6–4
1980 智利 漢斯·吉爾德邁斯特英语Hans Gildemeister
厄瓜多尔 安德烈斯·戈梅斯
美国 吉恩·迈耶
美国 桑迪·迈耶
6–4, 7–5
1981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2)
美国 范·威尼斯基英语Van Winitsky
捷克 帕维尔·斯洛日尔
美国 費爾迪·塔伊甘英语Ferdi Taygan
5–7, 7–6(9–7), 7–6(8–6)
1982 墨西哥 劳尔·拉米雷斯 (3)
美国 范·威尼斯基 (2)
智利 漢斯·吉爾德邁斯特英语Hans Gildemeister
厄瓜多尔 安德烈斯·戈梅斯
7–5, 7–6
1983 美国 馬克·迪克森英语Mark Dickson (tennis)
巴西 卡西奧·莫塔英语Cássio Motta
澳大利亚 保罗·麦克纳米
美国 費爾迪·塔伊甘 (2)
6–2, 1–6, 6–4
1984 捷克 帕维尔·斯洛日尔
美国 費爾迪·塔伊甘英语Ferdi Taygan
美国 德魯·吉特林英语Drew Gitlin
美国 布萊恩·維倫博格英语Blaine Willenborg
7–6, 6–1
1985 智利 漢斯·吉爾德邁斯特 (2)
巴拉圭 维克托·佩奇
澳大利亚 大衛·格雷厄姆英语David Graham (tennis)
匈牙利 陶罗齐·鲍拉日
6–3, 1–6, 6–4
1986 智利 漢斯·吉爾德邁斯特| (3)
厄瓜多尔 安德烈斯·戈梅斯 (2)
巴西 里卡多·阿西奧利英语Ricardo Acioly
巴西 塞薩爾·基斯特英语César Kist
6–3, 7–5
1987 美国 加里·唐纳利
美国 彼得·弗莱明
澳大利亚 劳里·沃德
美国 布萊恩·維倫博格 (2)
6–2, 7–6
1988 美国 里克·利奇
美国 吉姆·皮尤
墨西哥 豪尔赫·洛萨诺
美国 托德·維特斯肯英语Todd Witsken
6–3, 6–7, 6–2
1989 英国 尼尔·布罗德
南非 蓋瑞·穆勒英语Gary Muller
美国 吉姆·格拉布
美国 帕特里克·麦肯罗
6–7, 7–6, 6–4
↓  ATP500 [a]  ↓
1990 加拿大 格兰特·康奈尔
加拿大 格倫·道端英语Glenn Michibata
墨西哥 豪尔赫·洛萨诺
美国 托德·維特斯肯 (2)
6–3, 6–7, 6–2
1991 美国 斯科特·戴维斯
美国 戴维·佩特
美国 肯·弗拉赫
美国 羅伯特·塞古索英语Robert Seguso
6–4, 6–2
1992 美国 布雷特·加尼特英语Bret Garnett
美国 贾里德·帕尔默
美国 肯·弗拉赫 (2)
美国 托德·維特斯肯 (3)
6–2, 6–3
1993 辛巴威 拜伦·布莱克
美国 里克·利奇 (2)
加拿大 格兰特·康奈尔
美国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6–4, 7–5
1994 加拿大 格兰特·康奈尔 (2)
美国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瑞典 約納斯·比約克曼
瑞士 雅各布·赫拉塞克
6–4, 4–6, 6–3
1995 法國 奧利維耶·德萊特英语Olivier Delaître
美国 傑夫·塔蘭格英语Jeff Tarango
捷克 佩特·科尔达
捷克 西羅·薩克
1–6, 6–3, 6–2
1996 加拿大 格兰特·康奈尔 (3)
美国 斯科特·戴维斯 (2)
美国 道格·弗拉赫英语Doug Flach
美国 克里斯·伍德拉夫
7–6, 3–6, 6–3
1997 美国 卢克·詹森
美国 墨菲·詹森
南非 內維爾·戈德溫英语Neville Godwin
荷兰 弗農·維比爾英语Fernon Wibier
6–4, 6–4
1998 南非 格蘭特·斯塔福德英语Grant Stafford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南非 韋恩·費雷拉
美国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6–2, 6–4
1999 美国 賈斯汀·吉梅爾斯托布
加拿大 塞巴斯蒂安·拉罗
南非 戴维·亚当斯
南非 約翰-拉夫尼·德雅格英语John-Laffnie de Jager
7–5, 6–7(2–7), 6–3
2000 美国 亚历克斯·奥布赖恩
美国 贾里德·帕尔默 (2)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亞美尼亞 薩爾吉思·薩格西恩
7–5, 6–1
2001 捷克 馬丁·達姆
德国 大衛·普里諾西爾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7–6(7–5), 6–3
2002 辛巴威 韋恩·布萊克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2)
美国 鲍勃·布赖恩 (2)
美国 迈克·布赖恩 (2)
3–6, 6–3, 7–5
↓  ATP250  ↓
2003 俄罗斯 叶夫盖尼·卡费尔尼科夫
亞美尼亞 薩爾吉思·薩格西恩
南非 克里斯·哈格德英语Chris Haggard
澳大利亚 保罗·汉利
7–5, 4–6, 6–2
2004 南非 克里斯·哈格德英语Chris Haggard
南非 羅比·凱尼格英语Robbie Koenig
美国 特拉維斯·帕羅特
俄罗斯 德米特里·圖爾蘇諾夫
7–6(7–3), 6–1
2005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辛巴威 韋恩·布萊克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6–4, 6–2
2006 美国 鲍勃·布赖恩 (2)
美国 迈克·布赖恩 (2)
澳大利亚 保罗·汉利 (2)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2)
6–3, 5–7, [10–3]
2007 美国 鲍勃·布赖恩 (3)
美国 迈克·布赖恩 (3)
以色列 乔纳森·埃利希
以色列 安迪·拉姆
7–6(7–5), 3–6, [10–7]
2008 法國 馬克·吉克爾
瑞典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3)
7–6(8–6), 6–3
↓  ATP500  ↓
2009 捷克 馬丁·達姆 (2)
瑞典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2)
波兰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波兰 馬辛·麥考斯基
7–5, 7–6(7–3)
2010 美国 马尔迪·菲什
巴哈马 马克·诺尔斯
捷克 托馬什·貝爾迪赫
捷克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4–6, 7–6(9–7), [10–7]
2011 法國 米卡埃尔·洛德拉
塞尔维亚 内纳德·齐莫尼奇
瑞典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羅馬尼亞 霍里亞·特卡烏
6–7(3–7), 7–6(8–6), [10–7]
2012 菲律宾 崔特·休伊
英国 多米尼克·英格洛特
南非 凱文·安德森
美国 薩姆·奎里
7–6(9–7), 6–7(9–11), [10–5]
2013 法國 儒利安·貝內托
塞尔维亚 内纳德·齐莫尼奇 (2)
美国 马尔迪·菲什
捷克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2)
7–6(7–5), 7–5
2014 荷兰 让-朱利安·罗耶尔
羅馬尼亞 霍里亞·特卡烏
澳大利亚 山姆·格羅斯
印度 利安德·帕斯
7–5, 6–4
2015 美国 鲍勃·布赖恩 (4)
美国 迈克·布赖恩 (4)
克罗地亚 伊万·多迪格
巴西 馬塞洛·梅洛
6–4, 6–2
2016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法國 爱德华·罗歇-瓦瑟兰
波兰 盧卡斯·古博特
奥地利 亞歷山大·佩亞
7–6(7–3), 7–6(7–4)
2017 芬兰 亨利·孔蒂寧
澳大利亚 約翰·皮爾斯
波兰 盧卡斯·古博特 (2)
巴西 馬塞洛·梅洛 (2)
7–6(7–5), 6–4
2018 英国 傑米·穆雷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美国 迈克·布赖恩 (3)
法國 爱德华·罗歇-瓦瑟兰
3–6, 6–3, [10–4]
2019 南非 雷文·克拉森
新西兰 邁克爾·維納斯
荷兰 让-朱利安·罗耶尔
羅馬尼亞 霍里亞·特卡烏 (2)
3–6, 6–3, [10–2]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2021 南非 雷文·克拉森 (2)
日本 麦克拉克伦·勉
英国 尼爾·斯庫普斯基
新西兰 邁克爾·維納斯
7–6(7–4), 6–4
2022 澳大利亚 尼克·基里奧斯
美国 傑克·索克
克罗地亚 伊万·多迪格
美国 奧斯汀·克拉吉塞克
7–5, 6–4
2023 阿根廷 馬西莫·岡薩雷斯
阿根廷 安德烈斯·摩尔泰尼
美国 麥肯齊·麥克唐納
美国 本·谢尔顿
6–7(4–7), 6–2, [10–8]
2024 美国 纳撒尼尔·拉蒙斯
美国 杰克森·威思罗
巴西 拉斐尔·梅托斯
巴西 馬塞洛·梅洛
7–5, 6–3
2025 義大利 西莫內·博萊利
義大利 安德烈亚·瓦瓦索里
摩纳哥 雨果·尼斯
法國 爱德华·罗歇-瓦瑟兰
6–3, 6–4

女子双打

[编辑]
冠军 亚军 比分
2011 印度 萨尼娅·米尔扎
哈萨克斯坦 雅罗斯拉娃·施韦多娃
白俄罗斯 奥尔加·歌弗索娃
俄罗斯 阿拉·库翠雅芙采娃英语Alla Kudryavtseva
6–3, 6–3
2012 日本 青山修子
中華臺北 张凯贞
美国 伊琳娜·法尔科尼
南非 夏内尔·史皮斯英语Chanelle Scheepers
7–5, 6–2
2013 日本 青山修子 (2)
俄罗斯 菲娜·杜舒芬娜
加拿大 尤金妮·布沙尔
美国 泰勒·汤森
6–3, 6–3
2014 日本 青山修子 (3)
加拿大 加布里埃拉·达布罗斯基
日本 桑田寬子英语Hiroko Kuwata
日本 奈良久留美
6–1, 6–2
2015 瑞士 贝琳达·本契奇
法國 克里斯蒂娜·美拉德诺维奇
西班牙 拉拉·阿鲁阿巴雷纳
斯洛文尼亚 安德烈亚·克列帕奇英语Andreja Klepač
7–5, 7–6(9–7)
2016 羅馬尼亞 莫妮卡·尼古列斯库
比利时 雅尼娅·维克梅耶尔
日本 青山修子
日本 尾﨑里紗英语Risa Ozaki
6–4, 6–3
2017 日本 青山修子 (4)
捷克 雷娜塔·沃拉科娃英语Renata Voráčová
加拿大 尤金妮·布沙尔 (2)
美国 斯隆·斯蒂芬斯
6–3, 6–2
2018 中国 韩馨蕴
克罗地亚 达里贾·尤拉克英语Darija Jurak
智利 亚历克莎·瓜拉奇
新西兰 埃琳·罗特利夫
6–3, 6–2
2019 美国 凯蒂·麦克纳利
美国 科科·高夫
美国 玛利亚·桑切斯英语Maria_Sanchez
匈牙利 施托拉尔·范妮
6–2, 6–2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2021 赛事取消
2022 美国 潔西卡·佩古拉
新西兰 埃琳·罗特利夫
安娜·卡林斯卡娅
美国 凯蒂·麦克纳利
6–3, 5–7, [12–10]
↓ WTA500 ↓
2023 德国 劳拉·西格蒙德
薇拉·兹沃纳列娃
智利 亚历克莎·瓜拉奇 (2)
羅馬尼亞 莫妮卡·尼古列斯库
6–4, 6–4
2024 美国 阿西娅·穆罕默德
美国 泰勒·湯森
中国 蒋欣玗
中華臺北 吳芳嫺
7–6(7–0), 6–3
2025 美国 泰勒·湯森 (2/)
中国 张帅
美国 卡罗琳·多勒海德
美国 索菲亞·科寧
6–1, 6–1

紀錄

[编辑]

單打

[编辑]
  • 最多冠軍 (5次)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1990-1991、1995、1998-1999)
  • 最多決賽 (男子6次/女子2次)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1990-1991、1995、1998-2000)
美国 瑪格達蓮娜·里巴里科娃 (2012-2013)、俄罗斯 安娜斯塔西亞·帕夫柳琴科娃 (2012、2015)
  • 奪得三次冠軍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1975、1977、1979)
美国 安迪·罗迪克 (2001、2005、207)
阿根廷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2008-2009、2013)

雙打

[编辑]
  • 最多冠軍
— 相同搭擋 (4次)
美国 鲍勃·布赖恩 / 美国 迈克·布赖恩 (2005-2007、2015)
— 不同搭擋 (4次)
美国 马蒂·里森 1971-1972 (搭擋 荷兰 奧克英语Tom Okker)、1974 (搭擋 美国 戈爾曼英语Tom Gorman (tennis))、1979 (搭擋 美国 斯图尔特)
日本 青山修子 2012 (搭擋 中華臺北 張凱貞)、2013 (搭擋 俄罗斯 杜舒芬娜)、2014 (搭擋 加拿大 达布罗斯基)、2017 (搭擋 捷克 沃拉科娃英语Renata Voráčová)
  • 最多連續冠軍 (3次)
美国 鲍勃·布赖恩 / 美国 迈克·布赖恩 (2005-2007)
日本 青山修子 (2012-2014)
  • 最多決賽 (7次)
美国 迈克·布赖恩 (2005-2007、2015冠軍,2001-2002、2018亞軍)

參考

[编辑]
  1. ^ 1.0 1.1 ATP冠軍系列賽(1990-1999)、ATP黄金国际巡回赛(2000-2002)。
  1. ^ DC's Citi Open Bumped Out Of U.S. Open Series Due To TV Deal With Tennis Channel. www.sportsbusinessjournal.com. 2015-08-05 [2024-12-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Legg Mason Classic in Washington, D.C. changes name to Citi Open – ESPN. ESPN Internet Ventures. Associated Press. 2012-04-24 [201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4). 
  3. ^ Reynolds, Mike. Tennis, ESPN2 Serve Up 230-Plus U.S. Open Series Hours. Multichannel-us. [2019-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4. ^ Rothenberg, Ben. Why DC's Citi Open separated from U.S. Open Series. Sports Illustrated. [2016-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5. ^ DC's Citi Open Bumped Out Of U.S. Open Series Due To TV Deal With Tennis Channel. Sports Business Daily.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6. ^ Citi Open returns to US Open Series for 2019. US Open Series. [2019-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7. ^ Clarke, Liz. Citi Open to return at 50 percent capacity after tournament was canceled in 2020. The Washington Post. 2021-06-10 [2021-08-07]. 
  8. ^ Malet, Jeff. D.C.'s Citi Open Tennis Tournament Underway After Two-Year Hiatus (photos). The Georgetowner. 2021-08-02 [202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9. ^ Clarke, Liz. At Citi Open exhibition, Coco Gauff talks about her bout with covid and getting vaccinated. Washington Post. 2021-08-07 [2021-08-07]. 
  10. ^ San Jose moves to Washington D.C. to operate as Mubadala Citi DC Open. Women's Tennis Association.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外部連結

[编辑]

38°57′14″N 77°02′13″W / 38.954°N 77.037°W / 38.954; -7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