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巴·努山达拉·艾地
![]() |
迪巴·努山达拉·艾地 Dipa Nusantara Aidit | |
---|---|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 | 1923年7月30日
逝世 | 1965年11月22日![]() | (42歲)
国籍 | ![]() |
政党 | 印度尼西亞共產黨 |
儿女 | 5 |
亲属 | 索布隆·艾地(弟弟) |
迪巴·努山达拉·艾地[1][2][3](印尼語:Dipa Nusantara Aidit,1923年7月30日—1965年11月22日)[4],生于勿里洞岛,印度尼西亚共产主义政治家,1951年起担任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總書記,在印尼大屠杀中被处决。
早期生涯
[编辑]1939年加入左翼青年组织“东方青年团”(Pemoeda Oemoem),次年当选该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5]。日本占领时期,他秘密组建车辆工人联合会(Sarekat Buruh Kendaraan Bermotor),并参与创建反法西斯组织“独立印度尼西亚运动”(Gerakan Indonesia Merdeka),通过地下网络进行反殖民宣传[6]。
政治活动
[编辑]建国初期
[编辑]1945年印尼独立革命期间,艾地主导成立印尼青年军(Angkatan Pemuda Indonesia)并担任主席。1946年进入印尼共中央委员会,1948年晋升政治局委员,期间推动建立“人民民主阵线”,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实现社会主义过渡[7]。1948年茉莉芬事件中,艾地因反对左翼激进派武装起义策略,主张与苏加诺政府合作而崭露头角。
领导印尼共
[编辑]1951年接任印尼共第一书记,1953年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9年印尼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艾地提出“纳沙贡”理论,主张民族主义者、宗教团体与共产主义者的联合阵线。该战略使印尼共党员从1950年的8000人激增至1965年的300万人,成为当时非执政共产党中规模最大的组织[8]。艾地通过建立印度尼西亚农民阵线和印度尼西亚全国工人中央组织(SOBSI)扩大基层影响力,1964年发动“单方面行动”(Aksi Sepihak),在爪哇农村强行实施土地再分配,导致与伊斯兰教士联合会爆发武装冲突。
国际关系
[编辑]艾地积极推动印尼共参与国际共运,1963年率团访问中国期间与毛泽东会晤,接受中方政治培训支持[9]。1964年莫斯科会议期间,他采取中间立场,既批评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路线,又反对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激进主张。其“雅加达-北京轴心”构想深刻影响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10]。
理论贡献
[编辑]艾地提出“印尼式社会主义道路”,主张通过三个阶段实现革命:
-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
-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其著作《印度尼西亚革命与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任务》(1953年)系统阐述“艾地路线”,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与议会斗争结合[11]。
死亡与遗产
[编辑]1965年九三〇事件后,艾地与其他印尼共领导人遭军方追捕。据印度尼西亚国家档案馆解密文件显示,其于1965年11月22日在中爪哇省波约拉利地区被陆军突击队击毙[12]。2016年雅加达地方法院在审查历史案件时,将艾地之死定性为“法外处决”[13]。
艾地的政治思想被收录于《艾地选集》(Selected Works of D.N. Aidit),成为研究东南亚共运的重要文献[14]。
參考文獻
[编辑]- ^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文献第1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60: 435 (中文(繁體)).
迪巴·努山达拉·艾地:亲爱的同志們!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代表我們党的中央委員会,代表150万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全体参加者......
- ^ 许天堂. 政治漩涡中的华人.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758 (中文(繁體)).
在这个群众大会上发表的演说中,朋加诺赞扬迪巴·努山达拉·艾地像是印度尼西亚的雄牛(在梵文中迪巴意为雄牛),然后当着参加上述仪式的100多万人的面前拥抱他。
- ^ 夏征农. 社会主义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 132 (中文(简体)).
迪巴·努山达拉·艾地,党前主席。
- ^ Ricklefs, M. C.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1300 2nd. MacMillan. 1991: 288. ISBN 0333576896.
- ^ McVey, Ruth T. The Rise of Indonesian Communi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5: 72–75. ISBN 9780801401106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Mortimer, Rex. Indonesian Communism Under Sukarno: Ideology and Politics, 1959–1965.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4: 33–37. ISBN 9780801408198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Legge, John D. Sukarno: A Political Biography. London: Allen & Unwin. 1972: 218–223. ISBN 9780049590098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Crouch, Harold. The Army and Politics in Indonesi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 35–41. ISBN 9780801411556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Aidit, D.N. Selected Works of D.N. Aidi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63: 89–92.
- ^ Feith, Herbert. Indonesia's Communist Perspective. Asian Survey. 1964-03, 4 (3): 694–704. doi:10.2307/3023610.
- ^ Aidit, D.N. The Indonesian Revolution and the Task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Jakarta: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53: 45–68.
- ^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 1965 Tragedy (报告).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1999-08-17 [2025-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4).
- ^ IPAC. The 1965 Killings: Law and Justice. Institute for Policy Analysis of Conflict Report. 2016-07-27, (30): 9–12 [2025-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4).
- ^ Aidit, D.N. Selected Works of D.N. Aidit (Volume II). Jakarta: Jembatan Press. 1965: vii–x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