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加拿大網球公開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羅傑斯盃
国家银行公开赛
National Bank Open
Omnium Banque Nationale
賽事資料
創立1881年,​143年前​(1881
地點 加拿大
蒙特利爾/多倫多
場館蒙特利尔IGA体育场/多伦多索贝斯球场英语Sobeys_Stadium
地面室外硬地球場
應屆冠軍 (2024)
男子單打澳大利亚 阿列克谢·波佩林
女子單打美国 杰茜卡·佩古拉
男子雙打西班牙 马塞尔·格拉诺勒斯
阿根廷 奥拉西奥·塞瓦略斯
女子双打美国 卡罗琳·多勒海德
美国 黛丝蕾·克劳奇克
ATP巡回赛
級別ATP1000大师赛
籤表96單打/32雙打
獎金$9,193,540美元
WTA巡回赛
級別WTA1000巡回赛
籤表96單打/32雙打
獎金$5,152,599美元

加拿大网球公开赛(法語:Tournoi de tennis du Canada,又名加拿大大師賽)目前以赞助商更名为由罗杰斯呈现的国家银行公开赛(英語:National Bank Open presented by Rogers,法語:Omnium Banque Nationale présenté par Rogers),[1]是每年7至8月間在加拿大舉辦的男女合辦職業網球賽事。

2021年起,双數年的男子賽事在蒙特利爾、女子賽事在多倫多舉辦,单数年反之。

历史

[编辑]
加拿大大師賽在多倫多的主場地 索贝斯球场
加拿大大師賽在蒙特婁的主場地 IGA体育场

加拿大錦標賽(Canadian Championships)創立於1881年,在当今的网球赛事中僅次於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首届赛事在多伦多草地网球俱乐部英语Toronto Lawn Tennis Club举行,1892年開始加入女子比赛。

本站在1970至1989年是大奖赛网球巡回赛的重要赛事,1972至1973年、1978至1989年也是大奖赛超级系列赛的一部分。1979年從红土轉為硬地球场,男子和女子比赛分別在1981、1982年首次移師蒙特利尔杰瑞公园体育场(此前都在多伦多国家网球中心进行)。

赛事自1970年起主要由烟草品牌赞助,包括RothmansJohn Player & Sons英语John Player & SonsDu_Maurier;直到1998年加拿大联邦立法全面限制烟草广告,.[2][3]加拿大通信和媒体公司Rogers成为新的赞助商,賽事更名「羅傑斯盃」。[4]

2004年,加入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使得女子赛事被移到美网之前,也讓積極备战美网的顶级选手经常在賽前最后一刻退出比赛。2009年,女子赛事被划分为超五赛事,因此世界前20名女选手中有19人参加了2009年的罗杰斯杯。(WTA首席执行官史黛西·阿拉斯特英语Stacey Allaster要求2008年年终排名前10位的选手在2009赛季至少参加四场超五赛事,否则将面临罚款或扣分的威胁。[5][6])ATP方面則一直都强制球员参加ATP大师赛

2011年开始,為避免賽事与美网开赛日期太近,男子和女子的比赛改在同一週在兩個城市同時進行。为了避免转播冲突,比赛通常间隔几个小时。

2021年2月2日,加拿大网球协会宣布一项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国家银行将成为赛事新的冠名赞助商。


最近一位加拿大的男女單打冠軍球員分別是1958年的羅伯特·貝達爾英语Robert Bédard (tennis)(也是他第三座加拿大公開賽金盃)、2019年英语2019 Rogers Cup – Women's singles比安卡·安德烈斯庫

1989年,有两名加拿大男子球员格兰特·康奈尔安德鲁·施纳德英语Andrew Sznajder打进四分之一决赛,但不敵伊万·伦德尔安德烈·阿加西(其後伦德尔在半决赛、决赛击败了阿加西、約翰·麥肯羅)。伦德尔是本赛历史上最成功的单打选手,九次进到决赛并在1980、1981、1983、1987、1988和1989年获得冠军。

1995年,安德烈·阿加西和皮特·森柏斯都打進到決賽,這已經是两人在當年度第三次在决赛相遇,前两次分别是澳網英语1995 Australian Open – Men's singles印地安泉大師賽英语1995 Newsweek Champions Cup – Singles。阿加西最終奪冠也帮助他重返世界第一的位置(双方在美网英语1995 US Open – Men's singles的四度交手則由森柏斯勝出)。


赛事名称
年份 男子赛事名称 女子赛事名称
1881–1967 加拿大锦标赛
(Canadian Championships)
1970–1978 乐富门加拿大公开赛
(Rothmans Canadian Open)
加拿大公开赛
(Canadian Open)
1979–1989 Player's国际赛
(Player's International)
1990–1993 加拿大公开赛
(Canadian Open)
1994 加拿大公开赛
(Canadian Open)
Matinee Ltd.加拿大公开赛
(Matinée Ltd Canadian Open)
1995–2000 杜穆里埃公开赛
(du Maurier Open)
2001–2004 加拿大大师赛
(Canada Masters)
罗杰斯AT&T盃
(Rogers AT&T Cup)
2005–2019 罗杰斯盃
(Rogers Cup)
2021– 由罗杰斯呈现的国家银行公开赛
(National Bank Open presented by Rogers)

歷屆決賽

[编辑]

男子單打

[编辑]
僅列出1968年以後的冠亞軍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3 義大利 扬尼克·辛纳 澳大利亚 亚历克斯·德米纳尔 6–4, 6–1
2022 西班牙 巴勃羅·卡雷尼奧·布斯塔 波兰 胡贝特·胡尔卡奇 3–6, 6–3, 6–3
2021 俄罗斯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美国 瑞利·奧普卡 6–4, 6–3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7]
2019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5) 俄罗斯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6–3、6–0
2018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4) 希腊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6–2、7–6
2017 德国 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瑞士 罗杰·费德勒 (4) 6–3、6–4
2016 塞尔维亚 諾瓦克·喬科維奇 (4) 日本 錦織圭 6–3、7–5
2015 英国 安迪·穆雷 (3) 塞尔维亚 諾瓦克·喬科維奇 6–4、4–6、6–3
2014 法國 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 瑞士 罗杰·费德勒 (3) 7–5、7–6(7–3)
2013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3) 加拿大 米洛斯·拉奧歷 6–2、6–2
2012 塞尔维亚 諾瓦克·喬科維奇 (3) 法國 里夏爾·加斯凱 (2) 6–3、6–2
2011 塞尔维亚 諾瓦克·喬科維奇 (2) 美国 馬爾迪·菲什 6–2、3–6、6–4
2010 英国 安迪·穆雷 (2) 瑞士 罗杰·费德勒 (2) 7–5、7–5
2009 英国 安迪·穆雷 阿根廷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6–7(4–7)、7–6(7–3)、6–1
2008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 德国 尼古拉斯·基弗 6–3、6–2
2007 塞尔维亚 諾瓦克·喬科維奇 瑞士 罗杰·费德勒 7–6(7–2)、2–6、7–6(7–2)
2006 瑞士 罗杰·费德勒 (2) 法國 里夏爾·加斯凱 2–6、6–3、6–2
2005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6–3、4–6、6–2
2004 瑞士 罗杰·费德勒 美国 安迪·羅迪克 7–5、6–3
2003 美国 安迪·羅迪克 阿根廷 大卫·纳尔班迪安 6–1、6–3
2002 阿根廷 吉列爾莫·卡尼亞斯 美国 安迪·羅迪克 6–4、7–5
2001 羅馬尼亞 安德烈·帕維爾 澳大利亚 帕特里克·拉夫特 7–6(7–3)、2–6、6–3
2000 俄罗斯 马拉特·萨芬 以色列 哈雷爾·萊維 6–2、6–3
1999 瑞典 托马斯·约翰松 俄罗斯 叶夫根尼·卡费尔尼科夫 1–6、6–3、6–3
1998 澳大利亚 帕特里克·拉夫特 荷兰 李察·加逸錫 7–6(7–3)、6–4
1997 美国 克里斯·伍德拉夫 巴西 古斯塔沃·库尔滕 7–5、4–6、6–3
1996 南非 韋恩·費雷拉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6–2、6–4
1995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3) 美国 皮特·森柏斯 3–6、6–2、6–3
1994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2) 澳大利亚 傑森·斯托爾滕貝格英语Jason Stoltenberg 6–4、6–4
1993 瑞典 米卡埃尔·佩恩福什 美国 托德·馬丁 2–6、6–2、7–5
1992 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 美国 伊万·伦德尔 (3) 3–6、6–2、6–0
1991 苏联 安德烈·切斯诺科夫 捷克斯洛伐克 佩特·科尔达 3–6、6–4、6–3
1990 美国 張德培 美国 傑伊·貝格英语Jay Berger 4–6、6–3、7–6
1989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6) 美国 約翰·馬克安諾 6–1、6–3
1988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5) 美国 凯文·柯伦 7–6、6–2
1987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4) 瑞典 斯特凡·埃德贝里 (2) 6–4、7–6
1986 西德 鲍里斯·贝克尔 瑞典 斯特凡·埃德贝里 6–4、3–6、6–3
1985 美国 約翰·馬克安諾 (2)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2) 7–5、6–3
1984 美国 約翰·馬克安諾 美国 维塔斯·格鲁莱蒂斯 6–0、6–3
1983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3) 瑞典 安德斯·耶吕德 6–2、6–2
1982 美国 维塔斯·格鲁莱蒂斯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4–6、6–1、6–3
1981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2) 美国 艾略特·特切英语Eliot Teltscher 6–3、6–2
1980 捷克斯洛伐克 伊万·伦德尔 瑞典 比约恩·博里 4–6、5–4,(退賽)
1979 瑞典 比约恩·博里 美国 約翰·馬克安諾 6–3、6–3
1978 美国 艾迪·迪布斯英语Eddie Dibbs 阿根廷 何塞·路易斯·克萊克英语José–Luis Clerc 5–7、6–4、6–1
1977 美国 傑夫·博羅維亞克英语Jeff Borowiak 智利 海梅·菲略尔 6–0、6–1
(自1977年改採三盤兩勝制)
1976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波兰 沃伊切赫·菲巴克 6–4、7–6、6–2
1975 西班牙 曼努埃尔·奥兰特斯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7–6、6–0、6–1
1974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西班牙 曼努埃尔·奥兰特斯 (2) 6–4、6–2、6–3
1973 荷兰 湯姆·奧克英语Tom Okker 西班牙 曼努埃尔·奥兰特斯 6–3、6–2、6–1
1972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辛巴威 安德魯·帕蒂森英语Andrew Pattison 6–4、6–3
1971 澳大利亚 約翰·紐康姆 荷兰 湯姆·奧克英语Tom Okker 7–6、3–6、6–2、7–6
1970 澳大利亚 罗德·拉沃 英国 罗杰·泰勒 6–0、4–6、6–3
1969 美国 克利夫·里奇英语Cliff Richey 美国 厄爾·布奇·巴克霍爾茲英语Earl Butch Buchholz 6–4、5–7、6–4、6–0
1968 印度 拉馬納坦·克里希南 丹麦 托本·烏里希英语Torben Ulrich 6–3、6–0、7–5

女子單打

[编辑]
僅列出2000年以後的冠亞軍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4 美国 潔西卡·佩古拉 (2) 美国 阿曼達·阿尼西莫娃 6–3, 2–6, 6–1
2023 美国 潔西卡·佩古拉 柳德米拉·萨姆索诺娃 6–1, 6–0
2022 羅馬尼亞 西蒙娜·哈勒普 (3) 巴西 比阿特丽斯·哈达德·玛雅 6–3, 2–6, 6–3
2021 義大利 卡米拉·吉奧爾吉 捷克 卡罗利娜·普利斯科娃 6–3, 7–5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8]
2019 加拿大 比安卡·安德烈斯庫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3–1 (退賽)
2018 羅馬尼亞 西蒙娜·哈勒普 (2) 美国 斯隆·斯蒂芬斯 7–6(8–6), 3–6, 6–4
2017 乌克兰 伊莉娜·斯維托莉娜 丹麦 卡露蓮·禾絲妮雅琪 6–4, 6–0
2016 羅馬尼亞 西蒙娜·哈勒普 美国 麥迪遜·基絲 7–6(7–2), 6–3
2015 瑞士 貝琳達·本契奇 羅馬尼亞 西蒙娜·哈勒普 7–6(7–5), 6–7(4–7), 3–0 (退賽)
2014 波兰 阿格涅什卡·拉德萬斯卡 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 6–4, 6–2
2013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3) 羅馬尼亞 索拉娜·科斯蒂亚 6–2, 6–0
2012 捷克 彼得拉·科维托娃 中国 李娜 7–5, 2–6, 6–3
2011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2) 澳大利亚 萨曼莎·斯托瑟 6–4, 6–2
2010 丹麦 卡露蓮·禾絲妮雅琪 俄罗斯 薇拉·兹沃纳列娃 6–3, 6–2
2009 俄罗斯 叶莲娜·杰缅季耶娃 俄罗斯 玛丽亚·莎拉波娃 6–4, 6–3
2008 俄罗斯 迪娜拉·薩芬娜 斯洛伐克 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 6–2, 6–1
2007 比利时 朱斯蒂娜·埃南 (2) 塞尔维亚 耶萊娜·揚科維奇 7–6(7–3), 7–5
2006 塞尔维亚 安娜·伊萬諾維奇 瑞士 玛蒂娜·辛吉斯 6–2, 6–3
2005 比利时 金·克萊斯特絲 比利时 朱斯蒂娜·埃南 7–5, 6–1
2004 法國 阿梅莉·毛瑞斯莫 俄罗斯 葉連娜·利霍夫采娃 6–1, 6–0
2003 比利时 朱斯蒂娜·埃南 俄罗斯 莉娜·克拉斯诺鲁茨卡娅 6–1, 6–0
2002 法國 阿梅莉·毛瑞斯莫 美国 珍妮弗·卡普里亚蒂 (2) 6–4, 6–1
2001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美国 珍妮弗·卡普里亚蒂 6–1, 6–7(7–9), 6–3
2000 瑞士 玛蒂娜·辛吉斯 (2) 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 0–6, 6–3, 3–0 (退賽)

男子雙打

[编辑]
僅列出2000年以後的冠亞軍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4 西班牙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2)
阿根廷 奥拉西奥·塞瓦略斯 (2)
美国 拉傑夫·拉姆 (2)
英国 乔·索尔兹伯里 (2)
6–2, 7–6(7–4)
2023 萨尔瓦多 马塞洛·阿雷瓦洛
荷兰 让-朱利安·罗耶尔
美国 拉傑夫·拉姆
英国 乔·索尔兹伯里
6–3, 6–1
2022 荷兰 卫斯理·库尔霍夫
英国 尼爾·斯庫普斯基
英国 丹·埃文斯
澳大利亚 約翰·皮爾斯
6–2, 4–6, [10–6]
2021 美国 拉傑夫·拉姆
英国 乔·索尔兹伯里
克罗地亚 尼克拉·梅克蒂奇
克罗地亚 马特·帕维奇
6–3, 4–6, [10–3]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7]
2019 西班牙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阿根廷 奥拉西奥·塞瓦略斯
荷兰 羅賓·哈塞
荷兰 卫斯理·库尔霍夫
7–5, 7–5
2018 芬兰 亨利·孔蒂寧
澳大利亚 約翰·皮爾斯
南非 雷文·克拉森
新西兰 邁克爾·維納斯
6–2, 6–7(7–9), [10–6]
2017 法國 皮埃尔-于格·埃贝尔
法國 尼古拉·馬俞
印度 罗翰·波柏纳
克罗地亚 伊万·多迪格 (2)
6–4, 3–6, [10–6]
2016 克罗地亚 伊万·多迪格
巴西 馬塞洛·梅洛
英国 傑米·穆雷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6–4, 6–4
2015 美国 鲍勃·布赖恩 (5)
美国 迈克·布赖恩 (5)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3)
法國 爱德华·罗歇-瓦瑟兰
7–6(7–5), 3–6, [10–6]
2014 奥地利 亞歷山大·佩亞 (2)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2)
克罗地亚 伊万·多迪格
巴西 馬塞洛·梅洛
6–4, 6–3
2013 奥地利 亞歷山大·佩亞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英国 柯林·弗萊明
英国 安迪·穆雷
6–4, 7–6(7–4)
2012 美国 鲍勃·布赖恩 (4)
美国 迈克·布赖恩 (4)
西班牙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西班牙 马克·洛佩斯
6–1, 4–6, [12–10]
2011 法國 米卡埃尔·洛德拉
塞尔维亚 内纳德·齐莫尼奇 (2)
美国 鲍勃·布赖恩 (2)
美国 迈克·布赖恩 (2)
6–4, 6–7(5–7), [10–5]
2010 美国 鲍勃·布赖恩 (3)
美国 迈克·布赖恩 (3)
法國 朱利安·貝內托
法國 米卡埃尔·洛德拉
7–5, 6–3
2009 印度 马赫什·布帕蒂 (5)
巴哈马 马克·诺尔斯 (2)
白俄罗斯 马克斯·米尔内
以色列 安迪·拉姆 (2)
6–4, 6–3
2008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2)
塞尔维亚 内纳德·齐莫尼奇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6–2, 4–6, [10–6]
2007 印度 马赫什·布帕蒂 (4)
捷克 帕維爾·維茲納爾
澳大利亚 保罗·汉利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2)
6–4, 6–4
2006 美国 鲍勃·布赖恩 (2)
美国 迈克·布赖恩 (2)
澳大利亚 保罗·汉利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6–3, 7–5
2005 辛巴威 韋恩·布萊克
辛巴威 凱文·烏利耶特
以色列 乔纳森·埃利希
以色列 安迪·拉姆
6–7(5–7), 6–3, 6–0
2004 印度 马赫什·布帕蒂 (3)
印度 利安德·帕斯 (2)
瑞典 約納斯·比約克曼 (2)
白俄罗斯 马克斯·米尔内
6–4, 6–2
2003 印度 马赫什·布帕蒂 (2)
白俄罗斯 马克斯·米尔内
瑞典 約納斯·比約克曼
澳大利亚 托德·伍德布里奇
6–3, 7–6(7–4)
2002 美国 鲍勃·布赖恩
美国 迈克·布赖恩
巴哈马 马克·诺尔斯 (2)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2)
4–6, 7–6(7–1), 6–3
2001 捷克 伊里·諾瓦克
捷克 大衛·里克爾
美国 唐納德·詹姆斯·詹森英语Donald Johnson
美国 傑瑞德·帕默英语Jared Palmer
6–4, 3–6, 6–3
2000 加拿大 塞巴斯蒂安·拉罗
加拿大 丹尼尔·内斯特
澳大利亚 乔舒亚·伊格尔
澳大利亚 安德魯·弗洛朗英语Andrew Florent
6–3, 7–6(7–3)

女子雙打

[编辑]
僅列出2010年以後的冠亞軍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4 美国 德西蕾·克拉夫奇克
美国 卡罗琳·多勒海德
加拿大 加布里埃拉·达布罗斯基
新西兰 埃琳·罗特利夫
7–6(7–2), 3–6, [10–7]
2023 日本 青山修子
日本 柴原瑛菜
美国 德西蕾·克拉夫奇克
荷兰 黛米·舒尔斯 (2)
6–4, 4–6, [13–11]
2022 美国 科科·高夫
美国 潔西卡·佩古拉
美国 妮可·梅里查尔-马丁内斯
澳大利亚 艾倫·佩雷斯
6–4, 6–7(5–7), [10–5]
2021 加拿大 加布里埃拉·达布罗斯基
巴西 路易莎·斯特凡尼
克罗地亚 達莉婭·尤拉克英语Darija Jurak
斯洛文尼亚 安德雷婭·柯萊帕琪英语Andreja Klepač
6–3, 6–4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 [8]
2019 捷克 巴尔博拉·克赖奇科娃
捷克 卡特日娜·西尼亚科娃
德国 安娜-莱娜·歌恩菲特 (4)
荷兰 黛米·舒尔斯
7–5, 6–0
2018 澳大利亚 阿什莉·巴蒂
荷兰 黛米·舒尔斯
中華臺北 詹詠然
俄罗斯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4–6, 6–3, [10–8]
2017 俄罗斯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2)
俄罗斯 葉連娜·韋斯寧娜 (2)
德国 安娜-莱娜·歌恩菲特 (3)
捷克 克韋塔·佩什克 (3)
6–0, 6–4
2016 俄罗斯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俄罗斯 葉連娜·韋斯寧娜
羅馬尼亞 西蒙娜·哈勒普
羅馬尼亞 莫妮卡·尼古列斯庫
6–3, 7–6(7–5)
2015 美国 比丹妮·瑪蒂克-桑茲
捷克 露西·薩法洛娃
法國 卡罗琳·加西亚
斯洛文尼亚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4)
6–1, 6–2
2014 義大利 薩拉·埃拉尼
義大利 羅貝塔·文琪
辛巴威 卡拉·布莱克 (3)
印度 萨尼娅·米尔扎
7–6(7–4), 6–3
2013 塞尔维亚 耶萊娜·揚科維奇
斯洛文尼亚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2)
德国 安娜-莱娜·歌恩菲特 (2)
捷克 克韋塔·佩什克 (2)
5–7, 6–2, [10–6]
2012 波兰 克勞迪婭·揚斯·伊格納西克英语Klaudia Jans-Ignacik
法國 克里斯蒂娜·美拉德諾維奇
俄罗斯 娜佳·彼得罗娃
斯洛文尼亚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3)
7–5, 2–6, [10–7]
2011 美国 莉泽尔·许贝尔 (2)
美国 麗莎·雷蒙
白俄罗斯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俄罗斯 玛丽亚·基里连科 (2)
(不戰而勝)
2010 阿根廷 姬絲拉·杜高
義大利 弗拉维娅·佩内塔
捷克 克韋塔·佩什克
斯洛文尼亚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2)
7–5, 3–6, [12–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National Bank Open | National Bank. www.nbc.ca.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2. ^ Dunsmuir, Mollie. Tobacco and Health: Government Responses – Federal Regulation and Regulatory Action. 1998-12 [2024-05-28]. 
  3. ^ Grange, Michael. Federal bill may hurt nation's sporting scene. The Globe and Mail. 2000-08-08 [202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4. ^ Tebbut, Tom. Rogers will sponsor Tennis Masters Canada. 環球郵報. 2005-02-11 [2021-08-09]. 
  5. ^ McGran, Kevin. Stacey Allaster enjoying life at the top of tennis. The Star. 2009-08-16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6. ^ Archived copy. [200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7). 
  7. ^ 7.0 7.1 Toronto loses Rogers Cup men's event for 2020 because of COVID-19. ctvnews.ca. 2020-06-17 [2020-06-27]. 
  8. ^ 8.0 8.1 Tennis Canada announces the postponement of Rogers Cup presented by National Bank in Montreal to 2021. Tennis Canada.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