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絲笛鯛
外观
(重定向自絲條長鰭笛鯛)
曳絲笛鯛![]()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
目: |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
科: | 笛鯛科 Lutjanidae |
亚科: | 長鰭笛鯛亞科 Paradicichthyinae |
属: | 长鳍笛鲷属 Symphorus Günther, 1872 |
种: | 曳絲笛鯛 S. nematophorus
|
二名法 | |
Symphorus nematophorus (Bleeker, 1860)
| |
異名 | |
原始組合
客觀異名
主觀異名
|
曳絲笛鯛(學名:Symphorus nematophorus),又稱絲條長鰭笛鯛、絲鰭笛鯛,俗名赤筆仔,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其中一個種。[2][3]
分布
[编辑]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琉球群島、台灣、中國東海、南海、菲律賓、印尼、越南、澳洲、新幾內亞、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帛琉、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等海域。[2]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苏拉威西岛。[3]
深度
[编辑]水深1至50公尺。[2]
特徵
[编辑]本魚體呈橢圓形,側扁而高。吻長。眼小;眼前有一深槽。口中大;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下頜骨具帶狀齒,外列齒擴大,前方數齒呈犬齒狀;鋤骨、腭骨及舌面均無齒。前鰓蓋骨具鱗,後緣具鋸齒。眶間隔凸起,唯鈍圓而不陡;背鰭第四至第七軟條延長為絲狀,硬棘部低於軟條部。未成年魚體側有許多細藍色條紋。但本魚成熟後,黃色條紋褪去不顯而有紅色的橫帶。體被中大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多少被鱗;側線完全,鱗列數52至55枚。背鰭硬棘10枚,較軟條短;軟條15至16枚,呈高立的三角形,幼魚時,3至6枚軟條延長如絲狀;臀鰭硬棘3枚,軟條9枚,與背鰭軟條部相對;胸鰭略短於頭長;尾鰭凹形。體長可達100公分。[2]
生態
[编辑]為肉食性魚類,以小魚、甲殼類為食。平時在礁區之砂底覓食或隱藏在洞穴中。[2]
經濟利用
[编辑]肉可食,可油煎後沾椒鹽食用,紅燒、碳烤亦可。
参考文献
[编辑]- ^ Russell, B.; Lawrence, A.; Myers, R.; Carpenter, K.E.; Smith-Vaniz, W.F. Symphorus nematophor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194347A2317915 [20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194347A2317915.en
.
- ^ 2.0 2.1 2.2 2.3 2.4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25). Symphorus nematophorus. FishBase. Version 2025-06.
- ^ 3.0 3.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丝鳍笛鲷.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