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義祠
外观
(重定向自百姓廟)
22°17′06″N 114°08′51″E / 22.285088°N 114.147617°E


廣福義祠(或廣福祠),俗稱百姓廟(或百姓祠),是香港一間供奉亡魂廟宇,位於香港島上環太平山街40號,與磅巷交界。該祠建於1856年(清朝咸豐六年),專為來港謀生而客死異鄉的華人設置靈位,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祠內至今保留當年客死異鄉的華人神位,不得私下轉讓。
廣福義祠內置有地藏王、太歲等神祇,定期舉行法事頌經,超渡亡魂。廣福祠由香港島的坊眾和殷商集資興建,最初作為華人供奉祖先的祠堂,並為無法運回故鄉安葬的先人設置靈位。 祠內正殿主祀地藏王,祈求亡魂安息,同時供奉濟公活佛;後殿是坊眾的百姓祠堂。後來,廣福祠也成為了患病華人的臨時收容所。
早期,廣福義祠因經營不善,環境擁擠,衛生問題嚴重。1869年4月,一項調查揭露,祠內擺放祖先靈位的大廳中,病重垂危之人與屍體共處一室[1]。經英文報章報導相關問題後引起廣泛關注。1869年,政府下令關閉該祠,事件促使香港華人關注醫療設施不足的問題,最終推動東華醫院的創建。1872年,東華醫院落成啟用,除另設地點收容患病華人外,亦接管廣福義祠的管理[2][3][4]。
参考文献
[编辑]參見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東華三院太平山街廣福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