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異物同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物學中,異物同名同名拉丁語homonym)是指兩個拼寫相同、但指涉不同分類單元的名稱。

根據《國際動物命名規約》(ICZN),最先發表的名稱稱為「首異物同名」(senior homonym;或譯首同名),具有優先權,應當使用(即為「有效名稱」);而後來出現的稱為「次異物同名」(junior homonym;或譯次同名),必須更換為新的名稱。如果兩個或多個種群名稱在各自建立時就拼寫完全相同,稱為「原異物同名」或「原同名」(primary homonym)。如果本來不同屬名的種群,因為屬名更換,而出現拼寫相同,稱為「後異物同名」或「後同名」(secondary homonym)。然而,如果首同名過於陳舊,且不再「普遍使用」,可以被宣告為遺忘名(nomen oblitum),因此不再有效,而次同名則可被保留為保護名(nomen protectum)。[1]

例如:

類似地,《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規約》(ICN)也規定:多個同名中最早發表者應予採用;「晚出同名」(later homonym)為「非法名」(illegitimate name),除非被特別保留(conserved name,植物)或核准(sanctioned name,真菌)才可使用。[2]

例如: 豆科香脂豆屬的晚出同名「Myroxylon L.f.(1782)」被保留下來,優先於楊柳科柞木屬的「早出同名」(earlier homonym)「Myroxylon J.R.Forst.和G.Forst (1775)」,柞木屬學名現為「Xylosma」 。

限制與例外

[编辑]

依據《國際動物命名規約》(ICZN),唯有出現在「科群、屬群、種群」三個分類層級的同級之內的相同名稱才能構成異物同名;而跨等級出現則不算同名。舉例來說,有數千個物種的種小名與某個屬名完全相同,但並不構成同名(homonym),有時甚至出現在該屬之中,例如Gorilla gorilla大猩猩屬大猩猩),此種現象稱為「重名」(tautonym)。又如:有些罕見情況下,科級與屬級名稱也可能完全相同,如總科名Ranoidea(蛙總科)與屬名Ranoidea似蛙屬,屬於雨蛙科),但它們仍不構成同名。植物命名規約大致相似,但禁止重名(tautonym)的存在。

類同名(Parahomonyms)

[编辑]

根據《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規約》(ICN),若兩個名稱的拼寫過於相似,以致容易混淆,也視為異物同名(第53.3條)。例如Astrostemma Benth.(1880)(鷹爪球蘭屬 Absolmsia 之異名)為 Asterostemma Decne.(1838)(星冕藤属)的非法同名。相對地,《國際動物命名規約》則規定,只要有一個字母不同,即足以視為不同的名稱(第56.2條),適用於科級與屬級。但對於種名,ICZN 在第58條中明定若干拼字變體仍被視為相同。

半異物同名(Hemihomonyms)

[编辑]

兩套命名規約僅處理各自範疇內的分類群(ICZN 處理動物,ICN 主要處理植物)。因此,若一個動物分類群與一個植物分類群名稱相同,兩者皆為有效名稱。這類情況稱為「半異物同名」(hemihomonym;或譯半同名)。[3]

例如,Erica既是蠅虎科蜘蛛的一個屬(Erica Peckham & Peckham, 1892),也是杜鵑花科歐石南屬的名稱(Erica L.)。

再如:Cyanea 一名既用於霞水母屬Cyanea Péron & Lesueur),也用於櫻蓮屬Cyanea Gaudich.)的植物。

半異物同名在種級亦可出現,不同界的生物可能共享同一個雙名學名。例如:Orestias elegans 既是動物界的美麗山鱂,也是植物界的美麗南山蘭。這類雙名重複的例子至少已有九起記錄。

動物名稱 植物名稱
學名 中文名 學名 中文名
Adesmia muricata (Linnaeus, 1758) 粗紋長足甲 Adesmia muricata (Jacq.) DC. 離束豆英语Adesmia muricata
Agathis montana Shestakov, 1932 山窄徑繭蜂 Agathis montana de Laub. 山貝殼杉英语Agathis montana
Baileya australis (Grote, 1881) 南貝氏蛾英语Baileya australis Baileya australis Rydb. 重瓣漠金盏英语Baileya multiradiata[註 1][4]
Centropogon australis (White, 1790) 澳洲鱗鮋 Centropogon australis Gleason 南蝮齒花
Cuspidaria cuspidata (Olivi, 1792) 尖頂杓蛤 Cuspidaria cuspidata (M. Bieb.) Takht. 扁糖芥[註 2][5]
Ficus variegata Röding, 1798 花球枇杷螺 Ficus variegata Blume 雜色榕
Gaussia princeps (T. Scott, 1894) 王高氏水蚤英语Gaussia princeps (crustacean) Gaussia princeps H.Wendl. 古巴石崖椰英语Gaussia princeps (plant)
Orestias elegans Garman, 1895 美麗山鱂 Orestias elegans Ridl. 美麗南山蘭
Tritonia pallida Stimpson, 1855 苍白三歧海牛 Tritonia pallida Ker Gawl. 香根鳶尾

註釋

[编辑]
  1. ^ 重瓣漠金盏現在有效學名為「Baileya multiradiata Harv. & A.Gray」。
  2. ^ 扁糖芥現在有效學名為「Erysimum cuspidatum (M.Bieb.) DC., 1821」。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 于名振(譯). 國際動物命名規約 (PDF) 第四版. 基隆: 水產出版社. 2009年3月. ISBN 957-8596-69-3. 
  2. ^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Articles 53, 15, and 13. [14 June 2013]. 
  3. ^ Shipunov, Alexey. The problem of hemihomonyms and the on-line hemihomonyms database (HHDB). Bionomina. 2011, 4 (1): 65–72. doi:10.11646/bionomina.4.1.3可免费查阅. 
  4. ^ Baileya multiradiata Harv. & A.Gray.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Kew Science. [2025-07-18] (英语). 
  5. ^ Erysimum cuspidatum (M.Bieb.) DC..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Kew Science. [2025-07-18] (英语).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