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瓦尔特·海西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海西格
瓦尔特·海西希
Walther Heissig
出生(1913-12-05)1913年12月5日
 奥地利维也纳
逝世2005年9月5日(2005歲—09—05)(91歲)
国籍 德国
學術工作
研究機構波恩大学
主要領域历史学
語言学
著名作品《蒙古的历史与文化》
施影响于岡田英弘、田中克彦

瓦尔特·海西希(德語:Walther Heissig,1913年12月5日—2005年9月5日)奥地利籍蒙古学研究者。以发现并介绍大量蒙古语史料、推动蒙古史研究从以外国语文献为中心转向多元发展而闻名。

生平

[编辑]

1913年生于维也纳,曾在维也纳和柏林学习史前史、民族学、历史地理学、宗教学及蒙古语,1941年于维也纳获博士学位。

二战期间他曾赴中华民国,在北平辅仁大学任职的同时,深入内蒙古各地开展调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离开中国,移居西德

1951年,获格廷根大学教授资格,但未获聘。1957年,在波恩大学重新取得教授资格。1964年,担任该校新设的“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教授,此后深耕学术。

研究

[编辑]

聚焦蒙古历史、文学及蒙古地图研究,既发表《蒙古的历史与文化》(Ein Volk sucht seine Geschichte)等通俗概论,也出版多部关于蒙古史诗、谚语和民间故事的学术著作。

以《格萨尔王传》为代表,推动蒙古史诗研究。1978年发起蒙古史诗研究项目,协助林辰(Rinchen)完成5卷本《蒙古民俗》及尼古拉斯·波佩(Nicholas Poppe)的13卷本《蒙古史诗》等重要文献整理。

获多个学术机构认可,当选蒙古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蒙古研究者的最高荣誉之一。[1][2]

著作

[编辑]
  • 《德国收藏东方文献目录·蒙古篇》(海西希黑皮目录)1961年
  • 《蒙古文书籍、写本与刊本目录》(海西希绿皮目录)1971年
  • 《欧洲各国图书馆所藏蒙古文民间宗教、民俗学文献目录》(海西希黑皮目录续篇)1976年
  • 《北京木板蒙古文佛法目录》1954年
  • 《蒙古人的家族和寺院史》1959年、1965年
  • 《16-17世纪内蒙古敖伦寺出土的蒙古文手抄本残卷》1976年
  • 《蒙古文学史》1972年
  • 《西藏和蒙古的宗教》1970年,与杜齐合著[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Obituary (in German)
  2. ^ review of Documenta Barbarorum
  3. ^ 高文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大辞典》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