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樂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乐运(540年—?),字承业南北朝时期的官员,南阳郡淯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人。南朝梁义阳郡太守乐均之子。

乐运年轻时喜好学问,广泛涉猎经书和史书。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西魏军队攻陷梁朝的江陵后,乐运被押送到长安。他的不少亲属沦为奴隶,乐运多年来受雇于人干活,才将亲属们赎身释放。此外,他因侍奉母亲和兄嫂十分孝顺而闻名。北周的天和元年(566年),乐运初任夏州总管府仓曹参军,后转任柱国府记室参军。不久,经临淄公唐瑾推荐,担任露门学士。他多次劝谏周武帝,其意见大多被采纳。建德二年(573年),被任命为万年县丞。武帝曾就皇太子宇文贇向乐运征求意见,乐运回答说 “(皇太子)是个中等资质的人”,还评论道:“就像齐桓公,如果有管仲辅佐就能成为霸主,若由竖刁辅佐就会扰乱国家,他既可以向善,也可以为恶。” 这个回答符合武帝的心意,乐运因此被提拔为京兆郡丞。宣政元年(578 年)武帝去世,宇文贇即位为周宣帝。宣帝在葬礼结束后就向天下宣告守丧期满,乐运认为这违背礼制,于是上奏劝谏,但未被宣帝采纳。由于宣帝接连颁布赦令,乐运援引古代典籍进行劝谏,可再次未被接受。他还陈述了宣帝的八项过失,触怒了宣帝,幸亏元岩从中调解,才得以获免。当时,郑译因乐运不肯接受他的私事请托而心怀不满。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担任丞相,郑译任长史后,乐运被贬为广州滍阳县令。隋朝开皇五年(585年),他转任毛州高唐县令。由于性格刚直,乐运未在隋朝中央任职,他怀着愤懑之情,搜集了从夏、殷以来的劝谏事例,编撰成《谏苑》四十一卷[1][2]

参考資料

[编辑]
  1. ^ 周書》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2. ^ 北史》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