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渡戶稻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新渡户稻造
新渡戶稻造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局長心得
任期
1901年11月11日—1904年6月14日
前任新設
继任祝辰巳
臨時臺灣糖務局局長
任期
1902年—1904年
前任新設
继任祝辰巳
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場長
任期
1903年—1904年
前任新設
继任藤根吉春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館長
任期
1901年—1902年
前任新設
继任改組為臺北廳物產陳列館
貴族院議員
任期
1926年—1933年
选区敕選議員
个人资料
出生(1862-09-01)1862年9月1日(文久2年8月8日)
江户幕府 日本陸奧國盛岡藩
逝世1933年10月15日(1933歲—10—15)(71歲)
加拿大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
母校哈雷-维滕贝格大学
札幌農學校
外国语学校 (明治初期)日语外国語学校 (明治初期)
作人館日语作人館

新渡戶稻造(日语:新渡戸 稲造にとべ いなぞう Nitobe Inazō,1862年9月1日—1933年10月15日),日本国际政治活动家、农学家及教育家。生於今日岩手县盛冈市。任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長時於1901年提出《糖業改良意見書》,對臺灣糖業有重大影響;[1]被稱為「臺灣糖業之父」,與磯永吉(被稱為「臺灣蓬萊米之父」)[來源請求]同為日本治臺時期影響日後臺灣農業發展的專家。

生平[编辑]

新渡戶稻造毕业於札幌农学校(今北海道大学)。早年曾留学欧美,先后入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勒大学

1883年,於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取得農業經濟博士學位[1]。曾担任国际联盟副事务长、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産局長,第一高等學校(現東京大學前身之一)校長,也是东京女子大学的创立者。1891年与美国人玛丽·埃尔金顿(Mary Elkinton,日本名:万里子)在费城结婚。

1891年,新渡戶稻造回國赴任札幌農學校的教授。但之後由於夫婦兩人的身體狀況皆不佳,因此暫時停職,前往加州休養。在1900年的靜養期間,新渡戶稻造所書寫的《武士道:日本之魂》一書,先後被譯為德文和法文出版,以此為始,世界各國接連出版譯本,讓新渡戶稻造的名聲,廣為世界所知。

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與新渡戶稻造同為岩手出身,互有親交,早先招聘他為總督府技師,雖然被他以「身體不佳」為理由持續拒絕,卻仍花費了2年的時間說服禮聘。最後,新渡戶稻造以「1日1小時午睡時間」的條件,1901年辭去札幌農學校的教授一職,在他39歲的時候,以臺灣總督府技師的身份,來臺赴任。

新渡戶認為,農業要和工商業一同構築堅實的基礎,才能建構理想的國家,帶來繁盛的未來。他想在臺灣的糖業實踐此理念,因此,他來臺灣赴任之後,花了半年的時間視察全島,深信臺灣殖興產業的關鍵就在於製糖產業。他前往巴黎參加萬國博覽會,考察歐美各國與其他殖民地的製糖設備,回程途中繞經埃及爪哇,實地視察當地製糖產業的經營狀況,習得殖產局長所需的各種知識。

其後,新渡戶稻造整備了製造業的發展後續,1903年兼任京都帝大法科大學的教授而回到日本,但仍擔任臺灣總督府囑託(譯註:任期制官員),持續指導臺灣農業的發展。新渡戶回國後,先後歷任第一高等學校校長、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國際聯盟副事務長、太平洋國際學會理事長,並於1925年獲任命為帝国学士院会員。

1933年10月,新渡戶稻造參加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次大會後,在加拿大溫哥華突然倒下,10月15日晚8時30分於加拿大的維多利亞港口西岸去世,結束了71歲的生涯。新渡户的出生地盛冈与逝世地维多利亚1985年成为姊妹城市。

他是从1984年到2004年间流通使用的日本银行券5,000日元的币面人物,2004年版5000日元纸币的币面人物改为樋口一葉

著作[编辑]

1984年到2004年5,000日元日本银行券的新渡戶稻造。

相關頁面[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楊彥騏. 《台灣百年糖紀》. 貓頭鷹出版. 2001年7月: 33頁. ISBN 957-469-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