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眉眼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擬稻眉眼蝶
眉眼蝶
台灣產亞種(M. f. formosana
濕季型
台灣產亞種(M. f. formosana
中高海拔濕季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总科: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科: 蛺蝶科 Nymphalidae
亚科: 眼蝶亞科 Satyrinae
属: 眉眼蝶属 Mycalesis
种:
眉眼蝶 M. francisca
二名法
Mycalesis francisca
(Stoll, [1780]) [1]
異名
  • Papilio francisca Stoll, [1780]
  • Mycalesis perdiccas Hewitson, 1862
  • Mycalesis magna Leech, [1892]
  • Mycalesis penicillata Poujade, 1884
  • Mycalesis perdiccas var. horishana Matsumura, 1909
  • Mycalesis sanatana var. coronensis Matsumura, 1909
  • Mycalesis sanatana gomia Fruhstorfer, 1908
  • Mycalesis vercella Fruhstorfer, 1911
  • Mycalesis latistriata Mell, 1942
  • Mycalesis francisca formosana f. hirtia Fruhstorfer, 1908
  • Mycalesis sanatana Moore, [1858]
  • Mycalesis gopa C. & R. Felder, [1867]
  • Mycalesis albofasciata Tytler, 1914

眉眼蝶学名Mycalesis francisca),又名眉眼蝶小蛇目蝶紫帶眉眼蝶,为蛺蝶科眉眼蝶屬下的模式種

描述

[编辑]

本種為中小型眼蝶,雌雄差異不明顯或僅略有不同。軀體背面黑褐色,腹面黃白色。頭、觸角與口器皆為黑褐色,觸角末端裸露,複眼具毛。下唇鬚褐色混乳黃,第三節短小。胸背黑褐,腹面淡褐。足淡褐色,前足具毛,雄蝶前足跗節退化呈刺狀,雌蝶則有分節。

前翅長21-27 mm,呈直角三角形,前緣凸、外緣近直;中室周圍翅脈與1A+2A脈基部膨大。後翅為扇形,外緣略波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外側有明顯眼紋,前翅M1與CuA1室各1枚,CuA1較大;後翅CuA1室也常見眼紋。翅外緣帶有淺色線紋。

翅腹面為暗褐色,中央具紫白或灰白細帶,外緣有二條亞外緣線紋與淺色線條。前翅腹面有2~4枚眼紋,CuA1室最明顯;後翅有7枚眼紋,排成弧形,CuA1室者最大。翅基部並具暗色或黑褐色線紋。

雄蝶具性標:前翅背面1A+2A脈處有暗色橢圓形斑與黑毛束;後翅基部有銀白斑與乳白毛束;前翅腹面近基部有銀色性標。雌蝶翅色較淡,無性標,前足跗節完整分節。[2]

分布

[编辑]

本種分布於中國華南華東喜馬拉雅中南半島北部、朝鮮半島日本台灣地區於本島中低海拔常綠闊葉林有分布[3]

生態習性

[编辑]

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全年可見。成蝶活動於陰暗林緣及林下,飛行緩慢;幼蟲群聚取食多種禾本科草本植物,如藤竹草竹葉草求米草等。[2]

資料來源

[编辑]
  1. ^ "Mycalesis Hübner, 1818" at Markku Savela's Lepidoptera and Some Other Life Forms
  2. ^ 2.0 2.1 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臺灣蝶類誌第五卷蛺蝶科.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2021/12. ISBN 9786267100523. 
  3. ^ 徐堉峰. 台灣蝴蝶圖鑑.下(蛺蝶). 台中市: 晨星出版社. 2013. ISBN 978-986-177-668-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