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骨螺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推罗紫
骨螺紫
网页颜色#66023C
RGBB (r, g, b)(102, 2, 60)
CMYH (c, m, y)(60, 99, 76)
CMYKH (c, m, y, k)(0, 98, 41, 60)
HSL (h, s, l)(325°, 96%, 20%)
HSV (h, s, v)(325°, 98%, 40%)
HWB (h, w, b)(325°, 1%, 60%)
B:代表值域介於0~255之間
H:代表值域介於0~100之間
注意事項
  1. 本條目的顏色值可能只是參考,並非共通標準。
  2. 本條目包含了使用顏色標示的內容,可能會因為不同的閱讀環境而產生差異。參見網頁親和力色盲人士或黑白螢幕使用者需要非色盲人士或使用彩色螢幕來幫助,或是使用無障礙軟體幫助。

骨螺紫(#66023C)

兩枚染料骨螺
骨螺紫的主要成份6,6'-二溴靛蓝的結構式
6,6'-二溴靛蓝的空間結構示意圖
6,6'-二溴靛蓝比色

骨螺紫,也称泰尔紫(古希腊语:πορφύρα porphúra;拉丁语:purpura),又称腓尼基红腓尼基紫皇家紫,是一种红紫色的天然染料,它由骨螺科的贝类染成紫色。泰尔之名来自黎巴嫩的滨海城市泰尔骨螺是海生贝类动物狭舌目的一個属(Bolinus),分佈甚廣,在热带海域尤其豐富。多種骨螺的鳃下腺可以分泌黄色黏液,在光照的作用下,粘液成为紫色。傳統認知上的主流理論認為,最早使用骨螺紫染色的是腓尼基人,他們使用地中海的染料骨螺Bolinus brandaris)為原料,在泰尔(今屬黎巴嫩)建立了染色中心。但近年來的考古資料顯示,紫色染製工藝應該是4000年前,由青銅器時代中期,希臘愛琴文明的米諾斯人發明,隨著擴張傳播到小亞細亞,塞浦路斯,以及地中海沿岸,而並非傳統認知的腓尼基人 骨螺紫染色非常牢固,且具有理想的深度和色彩,在古代西方成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專屬於貴族和神職人員的服裝用色。

參考文獻

[编辑]
  • 戴茹奕,《骨螺紫与骨螺染色研究》,《美术大观》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