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鸞 (成化進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張應祥
張鸞
大明刑部左侍郎
籍貫陝西西安府咸寧縣
字號字應祥,號東川
出生正統十一年(1446年)八月初九日
逝世正德十四年(1519年)四月二十四日
配偶繼娶許氏,封恭人
親屬(嗣子)張珊
出身
  • 成化四年戊子科舉人
  • 成化十七年辛丑科同進士出身

張鸞(1446年—1519年),字應祥,號東川陝西西安府咸寧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成化四年(1468年)戊子科陝西鄉試第十五名舉人,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三甲第八十五名進士[1][2]。授大名縣知縣,調南樂縣知縣,二十三年(1487年)五月升山西道監察御史,丁憂。服闋,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起復原職,五年(1492年)巡視居庸關、紫荊關,七年(1494年)巡按四川,八年(1495年)八月揭發馬湖府土知府安鰲罪行,使其伏誅,回京後,十一月因未能檢舉失儀官員被廷杖二十,十二年(1499年)五月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視海道,十七年(1504年)十一月升大理寺左少卿,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清理軍職貼黃,十一月改大理寺卿,三年(1508年)八月升刑部左侍郎,忤劉瑾,四年(1509年)七月致仕歸里,十四年(1519年)四月卒於家[3][4]

家族

[编辑]

曾祖張景德;祖父張惟義;父張約,字禹信。前母李氏、趙氏;繼母王氏[5]。異母兄張泰、張臻(1431年-1505年,字仲毅,號西張,七品散官,揚州鹽商),同母兄張鳳,異母弟張騫。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2.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54–256. ISBN 978-7-307-07043-1. 
  3. ^ 陳大經、楊生芝、黃家鼎《咸寧縣志·卷五》
  4. ^ 《陝西通志》:张鸾字应祥咸宁人成化辛丑进士授大名知县为政廉平调南乐岁旱民饥流亡过半乃力请赈贷民以获苏擢御史巡视居庸条陈防边数事悉报可出按四川先后奏议松潘诸处及成都诸郡县添设裁革事宜皆卓然为经遠之绩累迁佥宪时御史王时中巡按大同忤权贵欲置之死鸾力解救之巨璫张璇掠夺民產往勘事得直以田產还之民转刑部左侍郎以忤刘瑾致仕归。
  5.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成化十七年進士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