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憶神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小行星57
57 憶神星
发现
發現者卡爾·特奧多爾·羅伯特·路德
發現日期1859年9月22日
編號
命名依據謨涅摩敘涅
其它名稱記女星、記神星
小行星分類主小行星帶
軌道參數
曆元 2006年12月31日(JD 2454100.5)
遠日點526.785 Gm (3.521 AU)
近日點415.379 Gm (2.777 AU)
半長軸471.082 Gm (3.149 AU
離心率0.118
軌道週期2041.056 d (5.59 a)
平近點角68.001°
軌道傾角15.200°
升交點黃經199.337°
近日點參數212.848°
物理特徵
大小113.01±4.46 km[1]
質量(1.26±0.24)×1019 kg[1]
平均密度16.62±3.73 g/cm3[1]
自轉週期12.06±0.03 h[2]
幾何反照率0.215[3]
光譜類型S
絕對星等(H)7.03

憶神星小行星序號57 Mnemosyne/nɪˈmɒsɪn/ ni-MOSS-i-nee)是卡爾·特奧多爾·羅伯特·路德於1859年9月22日在杜塞道夫發現的一顆大的主小行星帶小行星。它的光譜是S型的組成。它的名字是烏德勒支天文臺英语Utrecht Observatory台長馬丁·霍克英语Martin Hoek希臘神話泰坦族挑選出來的[4]。它的軌道週期木星有接近2:1通約性,這使它的質量可以經由攝動有效的測量出來[5][6]

奧克利天文台在2006年以光度測量出光度曲線,得到期自轉週期12.06±0.03 h,星等振幅0.14±0.01[2],估計轉動速度為113.01±4.46 km,以及質量是(1.26±0.24)×1019 kg[1]

已更正的錯誤中文譯名[编辑]

憶神星(57 Mnemosyne)的名字是從希臘神話中泰坦族(Titaness)的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Mnemosyne)挑選出來。謨涅摩敘涅最初只是對記憶的擬人化,後來發展為記憶女神。根據赫西俄德(Hesiod)的記載,她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Uranus)和大地女神蓋亞(Gaia)的女兒。謨涅摩敘涅也是宙斯(Zeus)的眾多情人之一,並為宙斯生下了九個繆斯(Muses 文藝女神)。謨涅摩敘涅一生的故事與龍或者龍的女兒毫無關係。

中國首次出現這顆小行星的中文譯名是由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和李善蘭翻譯約翰·赫歇爾(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的《談天》(Outlines of Astronomy),原文1859年由上海墨海書館(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刊行[7],當時的譯名是按照記憶女神的意思翻譯為「記女星」,不知道後來為何變成「龍女星」[8],而非「記神星」。如今,天文學名詞委員會已經更正這項錯誤,正名為憶神星。而龍女星則是小行星(7239) Mobberley。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Carry, B., Density of asteroids, 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 73, December 2012, 73: 98–118, Bibcode:2012P&SS...73...98C, arXiv:1203.4336可免费查阅, doi:10.1016/j.pss.2012.03.009.  See Table 1.
  2. ^ 2.0 2.1 Ditteon, Richard; Hawkins, Scot, Asteroid Lightcurve Analysis at the Oakley Observatory - October-November 2006, The Minor Planet Bulletin, September 2007, 34 (3): 59−64, Bibcode:2007MPBu...34...59D. 
  3. ^ Asteroid Data Set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12-17.
  4. ^ Schmadel, Lutz D.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3: 20 [2019-11-14]. ISBN 978-3-540-0023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5. ^ Hill, G. W., On the Derivation of the Mass of Jupiter from the Motion of Certain Asteroids, Memoir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873, 9 (2): 417−420, JSTOR 25058008. 
  6. ^ Strand, K. A., U.S. Naval Observatory, Washington, D.C. Report 1968-1969., Bulletin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January 1970, 2: 144−149, Bibcode:1970BAAS....2..144S. 
  7. ^ 偉烈亞力口譯、李善蘭刪述、徐建寅續筆《談天》第124頁,民國23年(1934年)1月重印 上海商務印書館
  8.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英漢天文學名詞》李竞、許邦信主編,2000年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