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良
外观
宋世良,字元友,南北朝时期北魏末年至北齐的官员、军事人物,广平郡列人县(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人,宋毓之子。
宋世良早年跟随在南兖州任职的伯父宋翻,屡立战功。魏孝庄帝为扳倒尔朱荣,要求临淮王元彧出兵上洛,当时在梁郡的元彧却以生病为由拒不从命,还从南兖州召来宋世良担任都督。宋世良献上三条计策并主动请缨前往上洛,然而元彧并未采纳。不久后,宋世良出任殿中侍御史,负责核查黄河以北地区的户口,查获了大量流民。在返回洛阳途中,他在汲郡城附近看到许多骸骨,于是发文给当地州郡,要求将这些遗骸全部收敛安葬。回到洛阳后,孝庄帝对他的功绩予以嘉奖。后来,宋世良被任命为清河郡太守。他才智出众,尤其擅长治理地方,到任不久便声名远扬。清河郡东南有一处名为曲堤的地方,成姓家族在此聚居,众多盗贼也汇集于此,当时的人流传着“宁愿渡海去东吴的会稽,也不从成公的曲堤过” 的说法,可见当地治安极差。宋世良到任后实施了八条制度,盗贼们纷纷逃往其他地区。百姓们歌谣传唱:“曲堤地势险要,对盗贼又有何益处?不过是宋公暗中采取措施留下的痕迹罢了。”北齐天保年间实行大赦,而清河郡因狱中无一名囚犯,官吏们只是奉命拜受诏书而已。当时监狱里长出了稻苗,还长满了桃树和蓬蒿,官署大门终日冷清,再也没有前来诉讼的人。有位名叫丁金刚的老人,在宋世良面前哭着说:“我已九十岁了,记得三十五任太守的治理情况。您并非只有善政,更有着彻底的清廉。如今要是失去您这样贤明的长官,百姓们可该怎么办啊?” 后来,宋世良转任东郡太守,在任上去世,被追赠信州刺史之职。他的编撰著作有《字略》五篇、《宋氏别录》十卷。其子宋伯宗,曾任侍御史,喜好学问,著述颇丰。北齐灭亡后,不再为官,于隋朝大业初年在家中去世。第五子宋朝基,过继给其叔父宋世轨为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