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召陵之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召陵之会

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會,是春秋時期齊國為首的中原諸侯國與楚國的會盟。

背景

[编辑]

公元前657年,齊桓公與夫人蔡姬坐船遊玩,期間蔡姬不理桓公阻止,故意令船搖晃,激怒桓公。事後桓公把蔡姬送回蔡國,蔡國的國君隨後把蔡姬嫁給別人,齊桓公得知此事後大怒,發兵攻打蔡國[1]

經過

[编辑]

公元前656年春天,齊桓公聯同及八國發兵攻打蔡國[2],擊敗蔡國後,再進軍楚國楚成王派使者前往交涉,問齊國楚國兩地相距遙遠,風馬牛不相及,不知為何齊國入侵。管仲代表桓公回答,指控楚國未按時進貢祭祀用的苞茅,影響周天子祭祀,又追究楚國關於周昭王南巡不歸之謎。聯軍繼續進軍,在駐紮。直到夏天,楚成王屈完交涉,聯軍後退至召陵。齊桓公屈完議和,並訂立了盟約,史稱召陵之盟。[3]

成語典故

[编辑]

成語「風馬牛不相及」出自於以上事件,比喻事物之間彼此毫不相干。

參见

[编辑]
  1. ^ 《史記 齊太公世家》: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2. ^ 《左傳 僖公四年》: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
  3. ^ 《左傳 僖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