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苦像
外观
(重定向自十字苦像)

十架苦像(拉丁語:Crucifixum,源自拉丁語cruci fixus,意为“固定於十字架者”)是基督教十字架的一種,以體現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圖景為特徵[1][2]。十字苦像是基督教許多教會的重要象徵,在天主教會中尤為重要,在東正教會、新教的聖公宗及信義宗、一些東方正統教會也會使用[3][4][5]。在其他新教教派以及東方亞述教會和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中,十架楛像較少使用,這些教會更喜歡使用不帶耶穌形象的十字架。
十架苦像重點體現耶穌釘在十字架之上,強調基督徒眼中耶穌為人類的“犧牲”。天主教會通常將耶穌身體做成立體的塑像形式,而東正教會及東儀天主教會通常將耶穌的身體繪製或者浮雕在十字架上。
各種形式的十架苦像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Rufolf Distelberger, Western Decorative Art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1993), p. 15.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 ^ Paul F. Bradshaw, The New SCM Dictionary of Liturgy and Worship (Hymns Ancient & Modern Ltd, 2002).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 ^ New Beginnings (formerly Cade Lake Community Chapel). Unity of the Brethren. 17 October 2014 [1 October 2020] (英语).
- ^ Our Savior's Lutheran Church, "Sanctuary and Chapel". 13 September 2008.
- ^ St. John's Lutheran Church of Topeka, KS, "The Altar Crucifix".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Jun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