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德國


北德國(德語:Norddeutschland)是指德國的北部地區。北德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可以按照語言、地理或宗教等標準劃分。若按照語言來劃分的話,北德國大致相當於低地德語的使用區。在地形上,北德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北德平原,地形較為平坦。在宗教上,北德國是一個新教徒比較多的地區,其中又以路德宗的信徒最多。北德國的主要大城市包括柏林、漢堡、不萊梅等。
除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下萨克森和不来梅外,有时威斯特法伦(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阿尔特马克地区以及位于萨克森-安哈尔特的易北河-哈弗爾河地区,以及北部的勃兰登堡地区,包括普里格尼茨、乌克马克和巴尔尼姆,也被划归为北德。北德常被划分为西北与东北两大区域。
歷史
[编辑]
在中世紀早期,北德地區為薩克森人部落的定居區,這些部落自772年起在薩克森戰爭中被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征服,隨後於804年建立了帝國薩克森公國。10世紀時,薩克森地區在薩克森東邊疆區擴張後,成為德意志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發源地,當時奧托家族的公爵被推選為羅馬人的國王,並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
自1500年起,原屬薩克森的領土(不包括威斯特法倫)被納入神聖羅馬帝國的下薩克森行政圈。漢薩同盟也構成北德城市的共同歷史與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19世紀的北德意志邦聯領土大致對應今日的北德地區。在德意志邦聯(1815-1866年)時期,普魯士(北德)與奧地利帝國(南德)之間的政治勢力邊界被稱為「美因線」(Mainlinie,以美因河命名),聯邦議會設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不過所謂的「美因線」並非沿美因河上游,而是大致對應巴伐利亞王國的北部邊界。
自近代早期起,北德地區便存在東西文化或政治上的劃分,例如:
- 東部與東南部地區(主要為東普魯士、勃蘭登堡的波美拉尼亞、以及勃蘭登堡)曾屬條頓騎士團國,後來成為勃蘭登堡-普魯士的一部分;
- 中部地區(包括呂根島、西波美拉尼亞部分地區、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東部沿海與分裂的梅克倫堡)在中世紀早期一度有大量斯拉夫族群居住(如奧博特人與文德人),自中世紀中期以後長期處於丹麥(如呂根親王國,1168-1365年)與瑞典統治下(即瑞屬波美拉尼亞,1628-1807/15年);
- 西部地區(今多數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與整個下薩克森,包括漢薩城市與周邊城鎮),有時被稱為北西德(Nordwestdeutschland),為弗里西亞人與薩克森人兩大部族的原居地,後構成薩克森公國(建於806年)、下萊茵-威斯特法倫行政圈(1500年)與下薩克森行政圈(1512年)。北西德大致對應1945-1949年間盟軍佔領德國下的英國佔領區。
在20世紀後半的冷戰時期,由於1949-1990年整個德國分裂為西德與東德,北德地區的東西文化分界更加明顯。基於鐵幕形成的歷史背景與彼此偏見,至今仍影響某些人的身份認同。
1683至1709年間,部分蘇格蘭與英格蘭的路德宗家庭定居於北德,導致今日許多德國西北部的居民擁有英格蘭或蘇格蘭血統。[1]
方言和文化
[编辑]歷史上與傳統上,在本拉特線與于爾丁根線以北的北德地區講的是低地德語,這一語言至今在農村地區仍然廣泛使用。根據自我報告,約有 15% 的北德居民能以母語水準掌握該語言。然而在20歲以下年齡段中,僅有 0.8% 表示能以此水準講低地德語。[2] 在部分地區,當地設有雙語地名牌,以保留低地德語的使用。低地德語也受到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的保護與扶持。
早在中世紀,北方的書寫知識份子就逐漸向南方語言形式靠攏。約在1500年左右,許多人因路德聖經而採用了後來發展為德語標準語的語言形式。這最初主要體現在書面語方面,後來城市中的上層階層也開始使用標準德語口語。
大多數平民直到19世紀的普魯士學校政策推行後,才學會書寫標準德語。至1900年前後,工業化帶來的人口遷徙,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難民與流離失所者的遷入,進一步促成語言轉變。廣播與電視也加速了北德方言的式微。
如今北德地區的人們大多使用標準德語或其地方變體。低地德語的使用者多為居住在農村地區的年長者,即使如此,這些方言也已深受標準德語影響。
在今日德國境內的石勒蘇益格公國地區,除了德語外,也使用丹麥語,而在石勒蘇益格的北弗里西亞地區則仍可見北弗里西語。這些地區同樣常見雙語地名牌。語言上、歷史上與文化上,北德與荷蘭、丹麥,以及其他多為新教背景的北海與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如英國、其餘斯堪地那維亞地區與波羅的海國家,皆有密切聯繫。在德語語境中(例如北德意志廣播公司),北德有時被視為北歐的一部分,而德國其他地區則較無爭議地歸入中歐。[3][4]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Zickermann, Kathrin. English and Scottish Exiles in Northwest Germany c. 1683–1709. Études Écossaises. 2010, (13): 41–58. doi:10.4000/etudesecossaises.217.
- ^ 引自 Astrid Adler 等人:Template:Webarchiv, 頁15, 見:德語研究院(Institut für Deutsche Sprache), 2016年,取自2020年5月9日。
- ^ NDR文章中將居斯特羅稱為「北歐的一部分」, www.ndr.de
- ^ NDR文章中將德默茨堡稱為「北歐的要塞」, www.ndr.de
![]() | 这是一篇與德國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